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直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成为当前工作的重心,作者围绕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背景;策略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开展了不少培训活动,如新课改培训、教科研培训、班主任培训及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等等,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还存在很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过于抽象,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二是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干脆是为了学分,并没有真正落实培训内容。
(二)策略方法
1.丰富培训形式,落实培训内容。
新时期的教师培训形式应该多样化、全面化,除了传统的讲座、观摩课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兄弟学校的研讨会、名师座阵公开课、片区集体备课周、教学科研研究月等活动。
传统的培训活动大多是整个片区同时进行,一个主讲老师对几百个听课老师,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使城鎮学校和农村学校“一对一”地紧密联系,使原有大规模的培训模式转变为兄弟学校间的教学研讨模式,既可落实培训内容,又可加强兄弟学习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同时,对于观摩课也可以一改往日名师在上面演示,教师在底下听的局面,而是由教师在上面上课,由专家听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开展些备课周、公开课月等活动,让教师在高强度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大大缩短与城镇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
2.改变“填鸭式”培训模式,加强专家和教师间的互动。
目前教师培训活动大多是由专家将内容直接灌输给教师们,很少有机会让教师和专家互动,这样既乏味枯燥,又提不起老师们的兴趣。久而久之,老师们参加培训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得到学分,并没有实质性收获。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填鸭式”的讲座改成座谈会或辩论会的形式,由专家和老师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并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加强专家和老师们的互动,又能真正使老师们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3.注重培训成果,反馈培训内容。
以往培训大多有两种结束方式:一是培训完了就结束了,对教师们掌握多少不得而知;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结束培训,但考试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也看不出老师们到底学了多少。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写论文或写培训心得的方式反馈培训内容,有关部门对论文或培训心得进行评比,对结果予以公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培训内容。
二、保证教师的切实利益,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一)背景
相对于城镇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的收入低得多,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这使得教师收入与现代快速增长的经济水平格格不入。离开农村、踏入城镇成了大部分教师奋斗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农村学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跳板,一旦有了能力就会跳到城镇学校。如此一来,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动性越来越大,新教师一批批地来,优秀教师一批批地走,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影响农村学校的发展,阻碍教师队伍建设。
(二)策略方法
1.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农村留不住教师,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利益之油”。每个人都是“经济人”,教师同样有趋利行为,只有教师进城后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少于扎根农村的利益,或因留下来,所带来的未来利益高于眼前变动的利益时,教师队伍才能稳定。笔者认为,为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就要给他们浇以“利益之油”。凡在偏远农村任教者,发给额外津贴,津贴每年下发一次,不计入工资总额,一旦离开农村,则津贴自行终止。同时,凡教师只要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就可以不受指标限制予以直接聘任,一旦离开山区,则其聘约自行解除。对长期扎根偏远农村的教师,政府还可出台各种相关奖励政策,定期对扎根农村的教师予以表彰。
2.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师范生长期服务农村。
师范毕业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我市教师队伍的新鲜力量,他们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鼓励这些新鲜力量深入农村并长期服务于农村。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师范生扎根于农村,政府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缩短适用期或评职称期、增加经济收入、加大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评优”“评先”名额等相关政策。
三、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一)背景
近几年经济迅猛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将子女送入城镇学校就读,使农村学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逐年下将,农村学校成了外来民工子女、贫困生、学困生的专门学校,从而直接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认为反正在农村教书,生源不好,家长不重视,领导不关心,怎么认真都没用,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累,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于是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二)策略方法
1.树立榜样力量,学习楷模精神。
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并予以表彰奖励;并编写一些关于教师先进事迹的杂志,供教师相互学习;同时可以让这些优秀教师走到广大教师中,做报告、交流经验等。让广大教师切身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切实感受到楷模的精神,从而大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
2.各级部门应深入农村,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深入基层学校,关心教师冷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为农村学校、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从精神上鼓舞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几句话、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队伍定能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傅小丹.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背景;策略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开展了不少培训活动,如新课改培训、教科研培训、班主任培训及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等等,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还存在很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过于抽象,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二是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干脆是为了学分,并没有真正落实培训内容。
(二)策略方法
1.丰富培训形式,落实培训内容。
新时期的教师培训形式应该多样化、全面化,除了传统的讲座、观摩课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兄弟学校的研讨会、名师座阵公开课、片区集体备课周、教学科研研究月等活动。
传统的培训活动大多是整个片区同时进行,一个主讲老师对几百个听课老师,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使城鎮学校和农村学校“一对一”地紧密联系,使原有大规模的培训模式转变为兄弟学校间的教学研讨模式,既可落实培训内容,又可加强兄弟学习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同时,对于观摩课也可以一改往日名师在上面演示,教师在底下听的局面,而是由教师在上面上课,由专家听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开展些备课周、公开课月等活动,让教师在高强度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大大缩短与城镇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
2.改变“填鸭式”培训模式,加强专家和教师间的互动。
目前教师培训活动大多是由专家将内容直接灌输给教师们,很少有机会让教师和专家互动,这样既乏味枯燥,又提不起老师们的兴趣。久而久之,老师们参加培训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得到学分,并没有实质性收获。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填鸭式”的讲座改成座谈会或辩论会的形式,由专家和老师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并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加强专家和老师们的互动,又能真正使老师们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3.注重培训成果,反馈培训内容。
以往培训大多有两种结束方式:一是培训完了就结束了,对教师们掌握多少不得而知;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结束培训,但考试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也看不出老师们到底学了多少。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写论文或写培训心得的方式反馈培训内容,有关部门对论文或培训心得进行评比,对结果予以公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培训内容。
二、保证教师的切实利益,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一)背景
相对于城镇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的收入低得多,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这使得教师收入与现代快速增长的经济水平格格不入。离开农村、踏入城镇成了大部分教师奋斗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农村学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跳板,一旦有了能力就会跳到城镇学校。如此一来,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动性越来越大,新教师一批批地来,优秀教师一批批地走,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影响农村学校的发展,阻碍教师队伍建设。
(二)策略方法
1.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农村留不住教师,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利益之油”。每个人都是“经济人”,教师同样有趋利行为,只有教师进城后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少于扎根农村的利益,或因留下来,所带来的未来利益高于眼前变动的利益时,教师队伍才能稳定。笔者认为,为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就要给他们浇以“利益之油”。凡在偏远农村任教者,发给额外津贴,津贴每年下发一次,不计入工资总额,一旦离开农村,则津贴自行终止。同时,凡教师只要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就可以不受指标限制予以直接聘任,一旦离开山区,则其聘约自行解除。对长期扎根偏远农村的教师,政府还可出台各种相关奖励政策,定期对扎根农村的教师予以表彰。
2.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师范生长期服务农村。
师范毕业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我市教师队伍的新鲜力量,他们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鼓励这些新鲜力量深入农村并长期服务于农村。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师范生扎根于农村,政府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缩短适用期或评职称期、增加经济收入、加大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评优”“评先”名额等相关政策。
三、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一)背景
近几年经济迅猛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将子女送入城镇学校就读,使农村学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逐年下将,农村学校成了外来民工子女、贫困生、学困生的专门学校,从而直接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认为反正在农村教书,生源不好,家长不重视,领导不关心,怎么认真都没用,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累,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于是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二)策略方法
1.树立榜样力量,学习楷模精神。
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并予以表彰奖励;并编写一些关于教师先进事迹的杂志,供教师相互学习;同时可以让这些优秀教师走到广大教师中,做报告、交流经验等。让广大教师切身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切实感受到楷模的精神,从而大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
2.各级部门应深入农村,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深入基层学校,关心教师冷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为农村学校、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从精神上鼓舞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几句话、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队伍定能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傅小丹.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