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就是人生课,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实现“语文立人”的课堂教学核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立人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学者王开岭说,“在古代,语文课就是人生课,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道德,情感美学与理想人格……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窦桂梅曾说,“‘语文立人’立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最终指向是‘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国际视野’……最终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使学生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小学语文各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实现“语文立人”的课堂教学核心。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黄山奇石》《长城》《颐和园》《游击队歌》《李时珍》《赵州桥》等爱国主义题材课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教授《长城》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长城的视频或图片,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既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会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而点赞。此时教师实时引导讨论“我是中国人”,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做?如果又是一个未来的中国人呢?
(二)爱祖国人民和优秀的文化
如课文《詹天佑》中,通过詹天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通过周恩来总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情。在《我们爱祖国》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我爱祖国》,用歌曲感染人,体现了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家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美学教育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逐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作时,诗中的美:一是语言美;二是瀑布美。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李白会有这样的思想情感?最后总结得出,这是源于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一种无比热爱之情。
(一)感受形象
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关于英雄人物的文章,如《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等课文,这些英雄人物都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英雄人物的心灵美、精神美,激发学生学英雄、做英雄,做一个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追求真善美的人。
(二)欣赏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语言佳作,要么是描写人物形象高尚机智,情景感人;要么是描写大自然雄伟壮丽,语言绚丽多姿;要么是写生活场景波澜壮阔,细节生动感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好词语、好意境,从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现美、鉴赏美、品体美。
(三)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的,并要求通过学生的朗诵体验情感。在《再见了,亲人》中,学生大声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分别的场景,很多同学含着眼泪读,说明他读出了情感。或者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回忆你和亲人分别的场景,写下你的心情。
(四)尝试创造美
创造美是小学语文美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学生感受美之后,要在实践活动中去创造美。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创造美。“假设你来到了桂林,置身于山水之中,请用图画表现周围的景物。”也可以用日记等语言形式,抒发感情。还可以搞些小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如“种一盆花”“洗衣服”等,并把实践活动的真实感受记下来,使学生理解人生,热爱生活,学会在实践中去创造美。
三、综合素质教育
语文与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之间联系密切,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理解、分析等能力也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所包含的重要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其提升有赖于课堂教学。
1.熟练掌握字词的理解。学生面对一本新的读物,首先考验其对字句的辨认与理解,以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如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那么就会在口头表达和书写方面出现障碍。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在处理相对复杂的文字时,往往束手无措,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会更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等各部分的分析与讲解,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遇到不理解的,鼓励学生及时查阅字典和资料,以扫除障碍。
2.熟练掌握段落间关联的理解。一篇文章包括了若干个自然段,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学生要准确掌握段落间的关系,比如总分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承上启下等。
(二)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多质疑、多思考、多想象,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多设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我们知道,许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小问题开始的。
2.多思考。如在课文《赵州桥》中,教师播放多媒体图片后,提问学生,回答图片中从不同视角看到的“赵州桥”的样子,并描述下来。在《游击队歌》中,教师在播放和一起吟唱后,让学生畅谈感受等。
参考文献
[1]于美俊.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言立人的价值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3).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立人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学者王开岭说,“在古代,语文课就是人生课,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道德,情感美学与理想人格……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窦桂梅曾说,“‘语文立人’立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最终指向是‘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国际视野’……最终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使学生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小学语文各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实现“语文立人”的课堂教学核心。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黄山奇石》《长城》《颐和园》《游击队歌》《李时珍》《赵州桥》等爱国主义题材课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教授《长城》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长城的视频或图片,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既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会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而点赞。此时教师实时引导讨论“我是中国人”,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做?如果又是一个未来的中国人呢?
(二)爱祖国人民和优秀的文化
如课文《詹天佑》中,通过詹天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通过周恩来总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情。在《我们爱祖国》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我爱祖国》,用歌曲感染人,体现了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家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美学教育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逐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作时,诗中的美:一是语言美;二是瀑布美。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李白会有这样的思想情感?最后总结得出,这是源于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一种无比热爱之情。
(一)感受形象
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关于英雄人物的文章,如《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等课文,这些英雄人物都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英雄人物的心灵美、精神美,激发学生学英雄、做英雄,做一个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追求真善美的人。
(二)欣赏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语言佳作,要么是描写人物形象高尚机智,情景感人;要么是描写大自然雄伟壮丽,语言绚丽多姿;要么是写生活场景波澜壮阔,细节生动感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好词语、好意境,从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现美、鉴赏美、品体美。
(三)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的,并要求通过学生的朗诵体验情感。在《再见了,亲人》中,学生大声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分别的场景,很多同学含着眼泪读,说明他读出了情感。或者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回忆你和亲人分别的场景,写下你的心情。
(四)尝试创造美
创造美是小学语文美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学生感受美之后,要在实践活动中去创造美。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创造美。“假设你来到了桂林,置身于山水之中,请用图画表现周围的景物。”也可以用日记等语言形式,抒发感情。还可以搞些小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如“种一盆花”“洗衣服”等,并把实践活动的真实感受记下来,使学生理解人生,热爱生活,学会在实践中去创造美。
三、综合素质教育
语文与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之间联系密切,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理解、分析等能力也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所包含的重要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其提升有赖于课堂教学。
1.熟练掌握字词的理解。学生面对一本新的读物,首先考验其对字句的辨认与理解,以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如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那么就会在口头表达和书写方面出现障碍。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在处理相对复杂的文字时,往往束手无措,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会更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等各部分的分析与讲解,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遇到不理解的,鼓励学生及时查阅字典和资料,以扫除障碍。
2.熟练掌握段落间关联的理解。一篇文章包括了若干个自然段,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学生要准确掌握段落间的关系,比如总分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承上启下等。
(二)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多质疑、多思考、多想象,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多设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我们知道,许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小问题开始的。
2.多思考。如在课文《赵州桥》中,教师播放多媒体图片后,提问学生,回答图片中从不同视角看到的“赵州桥”的样子,并描述下来。在《游击队歌》中,教师在播放和一起吟唱后,让学生畅谈感受等。
参考文献
[1]于美俊.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言立人的价值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3).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