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 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谈几点我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去思考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可以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使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呢?此时学生的答案有多种,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要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很想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引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能够顺利地引入新课。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正确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就不应吝啬“激励语言”。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新”来促使学生“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和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表现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往往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能更加努力地学习。竞赛中,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又如:在“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能很积极地参与。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使传授的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1、管建福编著:《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2、汪祖绳编著:《小学数学教育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 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谈几点我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去思考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可以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使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呢?此时学生的答案有多种,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要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很想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引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能够顺利地引入新课。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正确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就不应吝啬“激励语言”。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新”来促使学生“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和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表现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往往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能更加努力地学习。竞赛中,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又如:在“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能很积极地参与。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使传授的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1、管建福编著:《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2、汪祖绳编著:《小学数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