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流,春节如约而至。每逢新春佳节,父老乡亲们张灯结彩贴春联,总好突出一个“福”字。还有一些人家爱将“福”字倒贴,以期望过路行人恭贺一声“福到了”(取“福倒了”的谐音)。由此可见,人们以“福”的向往和追求之愿望是多么强烈!
古往今来,“福”都寄托在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由此,民间“福”字的对联比比皆是,如“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皆自早春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人们对这个“福”字都寄予厚望,希望福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福,人之所欲。福安、福禧、福祉、福佑、福祚绵长、福祺吉祥,俱为相互祝福之辞。福态,是称人之福相。福地,是谓好风水的地方。福音,是说好消息、好喜讯。福芸,是谓时人福者之多。此外,还有口福、眼福、艳福、全家福等等。人生都盼福,一年365日,个个为谋幸福而奔波忙碌。生个儿郎叫福强,生个千金叫福馥。谁不向往天天福,月月福,年年福,国强民富家家福!
福,就是幸福、福运和福气。“福”字,在我国早期文化中就已有之。《韩非子》卷六:“全寿富贵之谓福”。比之更早的《尚书·洪范》解释“福”有五种含义:“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蒙学丛书《龙文鞭影》也有“五福”的记载和阐释,它包括了长寿、富裕、健康安宁和追求崇高品德及善终而不横殁这5种“福分”。仔细品味,“古圣先贤”用以激励人们的“五福”之说,闪烁着哲理之光,符合人们的心理。所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贴“福”字和“五福临门”的习俗,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至今盛行不衰。福之期盼,老少相牵,福之依托,国祚相关。中华雄起,福之渊源。
福生于微,在乎一心,心生福意,福必临身。创业流汗,造福成金,居家小闲,悠然温馨。赏鱼观花,静心怡神,索句吟咏,四方浸润,弄声唱曲,绕梁有音。和美和谐,含饴弄孙,此福绵长,喜悦于心。
“福”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在竭力追求、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自人类走出蒙昧期后,在文化与进步的领域内,幸福始终是人类首先关心的问题。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福的理解和追求也因人而异:子孙满堂是福,财帛进门是福;升官进爵是福,无病无灾也是福;有得吃有得喝是“口福”;甚至终日无所事事、悠哉游哉也是福,美其名曰“享清福”。
“福”成为中国人祈求能满足的各种美好的愿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用来表达的5种美好意愿——福、禄、寿、财、喜中,福不仅位居第一,而且涵盖其他四种,即升官(禄)、长寿(寿)、发财(财)、遇喜事(喜),都可称之为“得福”、“有福气”。
时至今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接触和使用“福”,如:有奖储蓄中了奖,得奖者和他人都会感叹“福气好”;学生考试刚到及格线或刚过录取分数线,则会庆幸“有福分”;甚至生个儿子、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评上职称、增加了工资,买到便宜商品都归于“有福”。
关于“福”的含义,历代都有人提出一些不同的解释,但大多万变不离其宗。如清代学者张潮提出:“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他的“福”之观念,已涉及“济人”、“谏己”等内容,其态度已从只顾个人享乐的福,进而念及他人,为他人行善行利,无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了。
古往今来,尽管对“福”字的理解和追求,千差万别,百人百样。说来道去,还是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在《达化斋日记》中的一段话,对“福”字的解释至为祥尽:“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风雪苦,和暖便是福;思量阴雨苦;晴朗便是福;思量应酬苦,闲居便是福;思量兵戈苦,太平便是福;思量人欲苦,安坐便是福;思量营谋苦,无(钻)营便是福;思量饿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异乡苦,安土便是福;思量牢狱苦,无罪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思量痼疾苦,无癖便是福;思量孤独苦,有家便是福;思量自己苦,知福便是福”。谆谆其方,可谓是将人世沧桑,描绘得淋漓尽致,尽管似乎这意境并不显得高远,但句句入情入理,意蕴深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闪着吉祥的光彩,飘着平安的芬芳。
福是一种存在,一种延续,一种感受,一种快乐。存在才能延续,感受才能快乐,所以在新春佳节之际,我们对天下的父母、儿女、亲人和朋友们说一声:“祝你幸福!”
古往今来,“福”都寄托在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由此,民间“福”字的对联比比皆是,如“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皆自早春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人们对这个“福”字都寄予厚望,希望福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福,人之所欲。福安、福禧、福祉、福佑、福祚绵长、福祺吉祥,俱为相互祝福之辞。福态,是称人之福相。福地,是谓好风水的地方。福音,是说好消息、好喜讯。福芸,是谓时人福者之多。此外,还有口福、眼福、艳福、全家福等等。人生都盼福,一年365日,个个为谋幸福而奔波忙碌。生个儿郎叫福强,生个千金叫福馥。谁不向往天天福,月月福,年年福,国强民富家家福!
福,就是幸福、福运和福气。“福”字,在我国早期文化中就已有之。《韩非子》卷六:“全寿富贵之谓福”。比之更早的《尚书·洪范》解释“福”有五种含义:“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蒙学丛书《龙文鞭影》也有“五福”的记载和阐释,它包括了长寿、富裕、健康安宁和追求崇高品德及善终而不横殁这5种“福分”。仔细品味,“古圣先贤”用以激励人们的“五福”之说,闪烁着哲理之光,符合人们的心理。所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贴“福”字和“五福临门”的习俗,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至今盛行不衰。福之期盼,老少相牵,福之依托,国祚相关。中华雄起,福之渊源。
福生于微,在乎一心,心生福意,福必临身。创业流汗,造福成金,居家小闲,悠然温馨。赏鱼观花,静心怡神,索句吟咏,四方浸润,弄声唱曲,绕梁有音。和美和谐,含饴弄孙,此福绵长,喜悦于心。
“福”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在竭力追求、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自人类走出蒙昧期后,在文化与进步的领域内,幸福始终是人类首先关心的问题。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福的理解和追求也因人而异:子孙满堂是福,财帛进门是福;升官进爵是福,无病无灾也是福;有得吃有得喝是“口福”;甚至终日无所事事、悠哉游哉也是福,美其名曰“享清福”。
“福”成为中国人祈求能满足的各种美好的愿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用来表达的5种美好意愿——福、禄、寿、财、喜中,福不仅位居第一,而且涵盖其他四种,即升官(禄)、长寿(寿)、发财(财)、遇喜事(喜),都可称之为“得福”、“有福气”。
时至今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接触和使用“福”,如:有奖储蓄中了奖,得奖者和他人都会感叹“福气好”;学生考试刚到及格线或刚过录取分数线,则会庆幸“有福分”;甚至生个儿子、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评上职称、增加了工资,买到便宜商品都归于“有福”。
关于“福”的含义,历代都有人提出一些不同的解释,但大多万变不离其宗。如清代学者张潮提出:“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他的“福”之观念,已涉及“济人”、“谏己”等内容,其态度已从只顾个人享乐的福,进而念及他人,为他人行善行利,无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了。
古往今来,尽管对“福”字的理解和追求,千差万别,百人百样。说来道去,还是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在《达化斋日记》中的一段话,对“福”字的解释至为祥尽:“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风雪苦,和暖便是福;思量阴雨苦;晴朗便是福;思量应酬苦,闲居便是福;思量兵戈苦,太平便是福;思量人欲苦,安坐便是福;思量营谋苦,无(钻)营便是福;思量饿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异乡苦,安土便是福;思量牢狱苦,无罪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思量痼疾苦,无癖便是福;思量孤独苦,有家便是福;思量自己苦,知福便是福”。谆谆其方,可谓是将人世沧桑,描绘得淋漓尽致,尽管似乎这意境并不显得高远,但句句入情入理,意蕴深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闪着吉祥的光彩,飘着平安的芬芳。
福是一种存在,一种延续,一种感受,一种快乐。存在才能延续,感受才能快乐,所以在新春佳节之际,我们对天下的父母、儿女、亲人和朋友们说一声:“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