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刚柔自相宜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張悦的工作室原本是家里的“保姆间”,为了满足工作生活的不同需求,里面配置了看图专用的白色光源,有时太太也会在这里工作。

  张悦家的大长桌是上一位房主留下来的。装修的时候,工人师傅曾把它当作干活儿的工具台用。张悦原本还在挑桌子,突然注意到这件旧物,就把它安置在窗前。这块长条形的空间是张悦家光线最好的部分,南向,正对使馆区,视野里没有高楼遮挡,天气好时可以远眺CBD的广厦高楼。张悦是一位时装摄影师,很多令人眼熟的杂志时装照.明星封面和广告大片都是他的作品。常合作的杂志编辑来找他聊想法时,这张大桌便是他的工作台,从身后取参考书本只需伸伸手,摊开来就能一起选。张悦说,基于这张桌子,他还有个有趣的想法:朋友或编辑要正式谈点什么,大家就坐在这里:如果是好朋友随意聊天,就可以把照明灯关掉,大家懒懒散散坐在沙发区;如果是工作上的正事,就得把客人请到里面的工作室。当一个可施展的家遇到一位不怎么出广的主人,总会被开发出各种使用模式。
  张悦是在《安邸AD》杂志上认识了设计师陈暄。除了认同陈暄的风格,张悦还发现“她作品里一些女性化的东西是我很喜欢的”。那是一种调和, 拒绝对空间使用者做刻板解读,专业并且聆听。张悦和太太对卧室墙面的颜色一起挑了很久。陈暄喜欢调整颜色中灰的小细节,让整个屋子看上去舒服且不那么跳脱,张悦恰好也讨厌特别“钢铁直男”的东西。最终,他获得了这样一间粉色墙壁卧室关 上灯看,它偏向冷调,打开灯又恢复暖色。因为选用了透光的玻璃材质,原本的明卫也被改造成了卧室中朦朦胧胧,透着绿植影子的一隅。到家里拜访过的朋友都以为这间卧室是张悦为了太太特意做的,但这其实也是张悦自己的表达。“快40岁了,每天回到自己家里,还是希望它是个比较年轻的地方。”但过度柔弱也是不行的。为长桌挑选椅子的时候,张悦就觉得怎么都不太对,在一次去洛杉矶拍摄的过程中,他恰好在一个空间里看到一张几乎和自家同色的桌子搭配了轮廓简单的黑色餐椅。于是,一些黑色线条也被引入了这个家,不经意间,将空间的气质向“中性”压了压。
  这几年,张悦明显察觉了自己的变化,而这个人住一年多的新家,就是这些变化的记录者。张悦是北京人,在什刹海边长到16岁后,他好像就和“奔波”这个词有了缘分。他经常搬家,住过马甸,住过双井,住过影棚所在的竞园,也住过双桥。开拓事业的时候,勤奋奔跑,差旅更是一种日常。但现在,张悦“长大“,有了孩子,和太太在一起的时间也即将跨入20年,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喜欢安定地宅在家里。于是,为了兼颐孩子和长辈,不在外出时浪费太多时间,这一次他把家安在了通达的城中心。张悦的上一个家是一栋联排别墅,上下空间很开阔,但在他看来,那同样是不成熟时代留下的证据。采访的时候是盛夏,张悦8岁的儿子正好放假。一家人会经常待在一块儿,一些珍贵的家庭片段也就此发生一有时是父子一起做点手工,有时是夫妻二人摊开多年来拍摄的生活照片,有时是张悦和太太发现儿子仗着桌面宽敞,把作业书本摊开了巨大一。“还是客厅大的平层住宅好。”张悦感慨。比起被上上下下的楼梯打断,一家人能轻易地聚在一起实在太好了。
  张悦对待工作用具,包括对待相机的态度都偏实用派。“相比莱卡之类的,我会更偏向于日本的相机,它们能够让我更快地工作。”这一点也被延续到 了他的家中,整个家从线条、家具到装饰都简单实用。但张悦对光线和颜色很敏感,除了工作间里有漫射的白色光源,其他空间的光都是暖的。张悦很喜欢自家墙面漆的颜色,这是设计师陈暄的主意。随着日光进人房间的层次,带一点紫色的墙面 也会发生微妙的变色。最靠近窗边的地方发一点蓝紫,进入人屋子里面会偏向紫红,开了灯以后,墙又会变成灰。这种和简单并行的细腻让张悦很喜欢。张悦的家看:上去很温和,但这种温和并不意味着退让,而是源于主人将自己的个性与偏好平衡拼接了。在桌子附近的绿植边,靠着一幅“ 怪怪”的画,那是一棵倒置的树,“比较魔幻,像一个三角形”.工人们没想到有人会倒着放一棵树,做画框的时候,甚至做反了。尽管是拍过无数肖像的时装摄影师,张悦家里却没有任何一张“露脸”的照片,也难找到锋利的时尚痕迹。张悦说,马上要人住这家之前,从来不拍风景的他特意花一两个 月的时间,去拍了自己想要的一胶片 ,城市,没什么人,颜色很淡,但构图有趣。一切都是为了能和这个家的情绪融合,能让居住的人放松舒服。在他家的一张照片里,张悦拍下了洛杉矶一片豪宅外的普通道路。视线穿过白色房子,可以抵达城市中心,但照片里一个人没有,安安静静的。这,又是一种调和。(更多图片请见下页)


1.从长桌区向深处走是镂空的电视架和沙发区硕大的客厅就这样以自然光线强弱为层次,被分成了三个片段。2.长桌边的陈列架利用率极高,除了各地搜罗来的小物件编辑上门聊工作时张悦可以随手取到书架上的画册。3.张悦在家总是会放音乐他喜欢做饭.喜欢陪儿子。儿子正在学习街舞,有时家里也会响彻儿子的舞蹈伴奏。4.粉色通常被认为是偏女性的颜色,但张悦自己很喜欢比如主卧的洗手间就能让他感觉到年轻。


张悦家的主卧整体看来也是淡粉色的,家具及装饰材质都选择了柔和的基调。一扇朦胧的玻璃墙将洗手间和就寝区隔开,关上房门,卧室就成了家中之家。这是张悦出差时在一家酒店获得的灵感。
其他文献
出生于意大利卡利亚里的Renzo Frau于早年到访英国的时候,意外邂逅了盛行一时的Chesterfield沙发,并敏锐地意识到沙发在本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于是成功将其进口至意大利。1912年,他与妻子共同创建家具品牌Poltrona Frau,将各地杰出设计师和手工匠人汇聚一齐,目的是创造世界一流的带有意大利色彩的家具产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Poltrona Frau所生产的扶手椅已经走人到意大利
期刊
“它多么像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士,衣着鲜亮时髦,在蒙马特的顶端上演着一场秀。”MaryamMahdavi语调风趣地开始揭秘她的公寓。Maryam Mahdavi出生于伊朗,曾是时装造型师,而作为设计师,她也跨界室内、产品和布景等多个设计领域。她的生活在布鲁塞尔、德黑兰和巴黎之间频繁辗转。而当她在巴黎很有艺术气息的蒙马特区无意间发现这间小公寓时,她便无法抗拒地决定安家于此。这是一栋建成于1867年的古老
期刊
当新一季的时装秀落幕后,她总会很快回到自己的工怍室里继续专注于创作,但这次,1970年出生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时装设计师Roksanda llincic,选择暂别棉花、丝绸和珠缀饰带,转身投入椅子、桌子和艺术品的世界。  在她的服饰系列之外,这位设计师迎来另一场冒险:装饰伦敦国王十字街区(KingsCross)的一套顶层公寓。她抱着期待来到这间234平方米的公寓,惊喜地发现它还有一个100多
期刊
最近,Roberto Palomba莅临温州“今世家国际家居”,展开设计对话活动,在满屏的朋友圉互动中高人气地落下帷幕。老建筑改造、家具设计、金圆规奖、红点奖……在刚刚开始了解他时,各种国际大奖跟成就似乎就是他的代名词。而整场活动下来,我们近距离地发现了设计大师的另一面——Roberto Palomba先生就像一个精力饱满的大男孩,非常幽默并充满热情。  从意大利抵达温州,将近20小时的行程下来,
期刊
庞茂琨:副本2020  “副本2020’”系列是中国当代油画家庞茂琨基于前一个阶段“折叠”系列创作,在空间和媒介上的拓展与延伸,也是艺术家基于科技之于人类社会的创新与危机的一种直觉式思考。艺术家的思考在艺术史的轨迹中展开,也指向未来,试图以预言的方式制造一个未来幻象。艺术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人类智慧的副本,也正在革新、刷新既有现实与人类轨迹。  时间:2020年1月10日至3月24日  地点:
期刊
客厅里,方方正正的古董亚克力沙发组以红色坐垫点亮,中间围着一张由意大利设计师Willy Rizzo设计的矮桌。白色窗帘成为空间中温柔的底色。玛利亚·斯皮克(Maria Speake,左)是Retrouvius室内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贝拉·弗洛伊德(Bella Freud)是时装设计师。右图极简的厨房也与餐厅、客厅打通,用整片的白衬托空间中的冷杉绿和棕色是贝拉弗洛伊德喜爱的设计手法。厨房中岛由Pi
期刊
搬进这里前,两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和住所一直是分开的。即使是两点成一线的来回跑,就北京的现实交通而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时间大多消耗在路上了。拥有一个居住、工作合一且安静的空间一直是他们的愿望。几年前,他们和几位艺术家朋友聚集聊起,在远离城中心的地方建立艺术园区,这个想法逐渐现实起来。于是,两位艺术家在这里建造新生活空间的任务就交给了做建筑师的女儿刘焉陈。  在开始设计之前,夫妇二人对工作室提出了许
期刊
拍攝当日Bety亲自下厨准备的开胃菜,日本采购回来的乌鱼子切片后,搭配清新爽口的时令苹果薄片,一口落胃,配酒.配茶两相宜。彩色的桌旗来自日本,盘子有的是在以前的上海东台路古董市场淘到的.有的来自于街边的小店,红色酒杯来自于东京涩谷。1.大头娃娃来自上海西藏路古董市场。2.餐盘来自上海的乐天陶社,桌布来自东京六本木地区,那里是Betty最喜欢的面料公司,每次在东京她都会造访。3.在经营餐厅之前,Be
期刊
厌倦了浦东的高层商品房,晓秋和先生想搬到浦西的老公寓里。抱着这一愿望 ,二人得闲时常在徐汇区骑车转悠,一座落成于1920年代初的5层小楼就这样进人了他们的视线。小楼位于复兴西路和高邮路交界处的三角地,顺着地块呈熨斗形设计,每层仅有一户人家,玲珑又精致。从中介处得知楼中有吉屋待售,夫妻俩挺惊喜,从历史档案里追溯到房子的身世后,他们更是心仪。“小楼最初由客居上海的犹太人投资修建,屋主一家住在顶层,楼下
期刊
LingLong如花綻放的盛宴  2019年,把守在东三环黄金位置的兆龙饭店升级为精品生活方式酒店首北兆龙。共享居住品牌Stey在38层打造了s层居住空间,其中3层的Fine Dining餐厅有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Ling Long,并由风头正劲的年轻主厨fasonLu主理;而Ling Long还与凭美学直觉力驰骋于各界的Meng Flora创始人孟昭然合作。这些响亮品牌及个人联袂呈现出的面貌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