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自然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着力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3 -02
一、引言
新的世纪,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其优势,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新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施,需要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需要以新的教学观念为依托。本文试图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谈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课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作为知识、能力、情操的主动获取者,是否主动参与研习,是衡量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研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研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上下功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1.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研习,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针对目前一些“戏说历史”、“歪说历史”的影视作品开展影视评析论坛,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其中与史实有严重出入的内容进行批评,这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学生不仅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整个研习过程又与系统历史知识的掌握密切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在研习过程中,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学生不但解决了历史问题,而且提高了运用电脑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电脑,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学习。学生就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持续发展。
2.端正主动探索的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与他们的学习环境,与老师的施教方法、施教手段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帮助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的态度就会越来越端正。
(1)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资料、自我准备。学生在开展课题研习之前,需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例如乡土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海盐文化的历史变迁。这个课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研习的展开,学生需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研习准备。信息技术环境下,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省时省力,大大方便学生。此外,学生还可将所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于电脑之中,届时可以从电脑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些都便利了研习的展开。
(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研习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海盐文化的历史变迁”研习课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功能,把准备好的有关海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影音等资料存入电脑。在小组研习时,大家再用电脑中的软件播放,相互展示、互通有无。展示时大家开展互相间的质疑问难,气氛热烈,趣味盎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也有利于研习小组的协作研究。
(3)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善于学习的人应善于总结,善于总结的人大凡也善于学习。每次研习结束后,应及时把研习转化为成果,按统一格式输入电脑并存盘。这就利于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比较、评判。通过总结,大家不但能总结出经验,还可以找出研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习提供借鉴。在下次开展研习时,可以方便地从电脑中调出上次研习的结果,这就大大提高了研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样做,还可以激励那些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暂时落后的同学更加努力。
3.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开拓。一方面,信息技术提供的工具和资源,为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拓展了空间;为学生自我决定研习内容、安排研习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提供了可能;为学生总结研习成果、自我评价研习质量给予了方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记录、再现、演示、互动等条件,方便了教师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解答问题、建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利和欢乐。
三、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在研习过程中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在兴趣上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研习课题的内容或形式学生不予认同,不能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学生就会缺乏探求知识的欲望,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习中去。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的处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研究性学习营造了生动逼真的模拟和仿真环境。在研习开始时,老师如果能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研习有了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
2.在技术上指导。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大势所趋,但是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录音录像机等各种设备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网络浏览、影音播放处理等各种软件的使用,网上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电子邮件Email、CCS等新名词新功能,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在研习过程中,学生也必然会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如信息搜集工具(光盘、在线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的使用,计算机建模,数据处理等等。为防止学生过多地专注技术,将有限的心理资源从研究主题分散,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但是这种指导不是直接给与结论和答案,而应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
3.在疑难处疏导。学生在研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之处,教师要及时予以疏导,及早把研究引到正确轨道上来,决不能放任自流、弃之不理。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检讨,并给予适当启发。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BBS、CHAT、Email等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交流。比如“你这样分析有无充分的理由”、“你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分析”、“建议你再查阅一下某某资料”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应尽量少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免使学生受到影响。
4.在总结时辅导。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研究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小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小结应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但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出现疏忽或理解偏差。因此在学生小结完成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性的纠正、补充、阐发、归纳等工作,并把中肯的评价和关键的点评附在学生的电子小结之后。最后,教师还可将学生的电子小结汇聚成电子文档,并刻录成光盘保存,为今后的研习提供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只有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绝非资金、硬软件加上网那么简单。研究性学习也不是放手不管、流于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主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新的教与学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历史课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让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愉悦身心;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梁建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2002(4-5).
[4]张炳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2002(4-5).
[5]邵朱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历史教学的新路子
[6]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2(1).
[7]郑晓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3 -02
一、引言
新的世纪,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其优势,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新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施,需要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需要以新的教学观念为依托。本文试图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谈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课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作为知识、能力、情操的主动获取者,是否主动参与研习,是衡量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研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研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上下功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1.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研习,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针对目前一些“戏说历史”、“歪说历史”的影视作品开展影视评析论坛,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其中与史实有严重出入的内容进行批评,这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学生不仅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整个研习过程又与系统历史知识的掌握密切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在研习过程中,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学生不但解决了历史问题,而且提高了运用电脑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电脑,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学习。学生就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持续发展。
2.端正主动探索的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与他们的学习环境,与老师的施教方法、施教手段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帮助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的态度就会越来越端正。
(1)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资料、自我准备。学生在开展课题研习之前,需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例如乡土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海盐文化的历史变迁。这个课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研习的展开,学生需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研习准备。信息技术环境下,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省时省力,大大方便学生。此外,学生还可将所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于电脑之中,届时可以从电脑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些都便利了研习的展开。
(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研习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海盐文化的历史变迁”研习课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功能,把准备好的有关海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影音等资料存入电脑。在小组研习时,大家再用电脑中的软件播放,相互展示、互通有无。展示时大家开展互相间的质疑问难,气氛热烈,趣味盎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也有利于研习小组的协作研究。
(3)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善于学习的人应善于总结,善于总结的人大凡也善于学习。每次研习结束后,应及时把研习转化为成果,按统一格式输入电脑并存盘。这就利于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比较、评判。通过总结,大家不但能总结出经验,还可以找出研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习提供借鉴。在下次开展研习时,可以方便地从电脑中调出上次研习的结果,这就大大提高了研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样做,还可以激励那些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暂时落后的同学更加努力。
3.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开拓。一方面,信息技术提供的工具和资源,为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拓展了空间;为学生自我决定研习内容、安排研习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提供了可能;为学生总结研习成果、自我评价研习质量给予了方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记录、再现、演示、互动等条件,方便了教师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解答问题、建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利和欢乐。
三、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在研习过程中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在兴趣上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研习课题的内容或形式学生不予认同,不能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学生就会缺乏探求知识的欲望,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习中去。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的处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研究性学习营造了生动逼真的模拟和仿真环境。在研习开始时,老师如果能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研习有了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
2.在技术上指导。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大势所趋,但是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录音录像机等各种设备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网络浏览、影音播放处理等各种软件的使用,网上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电子邮件Email、CCS等新名词新功能,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在研习过程中,学生也必然会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如信息搜集工具(光盘、在线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的使用,计算机建模,数据处理等等。为防止学生过多地专注技术,将有限的心理资源从研究主题分散,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但是这种指导不是直接给与结论和答案,而应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
3.在疑难处疏导。学生在研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之处,教师要及时予以疏导,及早把研究引到正确轨道上来,决不能放任自流、弃之不理。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检讨,并给予适当启发。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BBS、CHAT、Email等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交流。比如“你这样分析有无充分的理由”、“你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分析”、“建议你再查阅一下某某资料”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应尽量少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免使学生受到影响。
4.在总结时辅导。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研究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小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小结应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但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出现疏忽或理解偏差。因此在学生小结完成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性的纠正、补充、阐发、归纳等工作,并把中肯的评价和关键的点评附在学生的电子小结之后。最后,教师还可将学生的电子小结汇聚成电子文档,并刻录成光盘保存,为今后的研习提供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只有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绝非资金、硬软件加上网那么简单。研究性学习也不是放手不管、流于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主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新的教与学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历史课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让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愉悦身心;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梁建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2002(4-5).
[4]张炳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2002(4-5).
[5]邵朱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历史教学的新路子
[6]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2(1).
[7]郑晓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