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十年磨一剑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kiso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岛是与孟郊齐名的“苦吟诗人”,苏东坡用“郊寒岛瘦”四个字概括了他们两个人的诗歌风格。
  贾岛作诗,既重炼字,又追求清奇、冷峭的诗意。其诗精于雕琢,多有荒凉、枯寂之境,多有凄清、苦涩之味。正如他自己所言:“兩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故,学人称贾岛为“诗奴”。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落拓为僧,居房山石峪口石村,禅房之外,练得一手好剑法。他后来写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既与他早年为僧习剑有关,又可从中洞悉他的秉性脾气。贾岛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19岁云游世界,认识了孟郊,两人性情相投,诗风相近,便有了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的交情。
  贾岛云游至长安时,有心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翌日,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就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只得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后,思索了片刻,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推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后连连点头。就这样,贾岛认识了韩愈,并和他交上了朋友。
  韩愈爱惜贾岛的才华,嘱他还俗参加科考。贾岛还了俗,但屡举进士不第。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那一年,他的好友孟郊突发急病离他而去,他为此悲戚不已。
  公元837年,贾岛谋了个可怜的小官位,也就是遂州长江县主簿,他“三年在任,卷不释手。”那时,元稹、白居易崇尚白描入诗,贾岛独自追求诗的变化和冷僻,以矫正诗歌轻浅的风气。以故,贾岛不论是蜗居一室还是置身户外,都忘不了吟咏作诗。
  有一回,他骑着驴打着伞,横截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当时秋风劲吹,黄叶满地,贾岛突然吟出一句诗来:“落叶满长安。”急切中想不出对应的另一句诗,忘记了回避,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就在这个秋风秋雨的晚上,他对窗无眠,听着渭水的声息,终于琢磨出了上一句“秋风生渭水”。这两句诗,后来他写入了《忆江上吴处士》一诗中:“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文宗理政,爱微服私访,有一天,文宗至贾岛居所之处,闻楼上有吟诗之声,遂移步上楼,见案上有诗便展卷流览,贾岛不认识他,劈手将诗卷夺过,声色俱厉,冷言嘲讽。幸亏文宗有风度,自己下楼一走了之。后来,贾岛发觉事情不对,吓坏了,忙跑到宫前请罪。倒使文宗惊讶不已。另有一次,他在定水精舍碰到了武宗皇帝,贾岛沉浸在诗句的苦思冥想中,对皇帝漫不经心,于是皇帝垂下了嘴角,皱起了眉头。事后,武宗皇帝传旨将他降职为长江县尉,过了不久,又改任为普州司仓。只是,司仓一职未及到任,贾岛已是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贾岛一生,孤贫潦倒,宦途极艰;孤峭幽静,为诗所役。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才会佳句迭出,诗眼频现。他的“推敲”精神,苦吟精神,为后世称道。属于他的“十年磨一剑”,用在他自己身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寒冷的天气虽然十分难熬,却熬出了古人过冬的情趣。据传,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古人创制并广泛使用。  一九二九,缩脚缩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摇脚摆手;九九八十一,老农田中犁。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过冬的呢?  花椒取暖  据《汉宫仪》记载:“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当时花椒已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
期刊
酒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杜康造酒的神话,到酒池肉林的典故,从李太白饮酒写诗的潇洒,到辛稼轩酒酣剑舞的英姿……翻阅上下五千年,似乎总能闻见酒香。每每诵读典籍,总羡慕诗篇中酒气与墨香的杂陈,幻想醉在花下眠的惬意,而每逢凛冬,伴着窗外翻乱书篇的清风,又总是一边把玩着酒杯,一边透过字里行间,品饮这格外的香气。  初冬的酒气,是义气。古人善饮酒,且多饮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中国特有
期刊
一、冬日养膘,肉不可少  東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所以,每每到了冬天,如何避寒就是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其实,避寒无外乎两种,一是物理暖身,二是以食进补。说到以食进补,越是往后面的时代,其相关的理论和食谱的种类花样越是繁多。  但追本溯源,先秦时期人们对冬天进补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尤其是普通的先秦百姓,对他们冬日进补最好方式是开荤,最好的食材就是“肉”。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实在
期刊
家里藏书两三千册,视同珍宝。曾经有人找我借书,好几次有借无还,有些是我非常珍爱的书,朝夕相处的宝书现在人书相隔,心里颇不是滋味。如果借家像我一样爱书还好,碰上个假充斯文的,那我的书不就明珠暗投了?有一次,在一个借者家里,我就看到我的一本书被撕得面目全非,心痛之余,我疑心他是不是真翻开过,难怪之前我找他讨要时,他尴尬的说:“实在不好意思,弄丢了。”看来借书者未必就是读书人,更未必是爱书人,也许这个借
期刊
漫长的寒冷的冬天里,人们要在室内进行有益于身心的娱乐、艺术性活动,以去除冬日单调、萧杀的景象,保持身心健康,迎接春天。而赏花就是其中富于诗意的一项。  要想赏花,首先得有花。而冬天,很多花卉树木都凋谢、叶落了。古人便精心选择了很多种冬天开花的花卉,比如蜡梅、山茶、水仙、瑞香、梅花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陆续被人们发现、栽种,育出很多良种,形、色、香皆美。使得冬日也有花可玩。也选取松、柏、竹子等常绿竹木
期刊
“寒夜读书忘却眠”,是袁枚《寒夜》里的诗句,寒冷的冬夜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已是三更,老婆心疼丈夫冻着了累着了,屏灯或夺灯,半是撒娇半无奈。“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古代读书人是幸福的,这首诗又让我想起见过的一幅清代《夜读》木雕,一小娘子坐在床沿,手撩帐幔,想来罗衾不耐五更寒,见丈夫还在读书,就嗔怒相责;面对妻子的责怪,丈夫半是尴尬半理屈,侧面避锋,画面
期刊
没有暖气、空调的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呢?他们会踏雪寻梅、寒江垂钓、围炉饮酒……很是风雅呢!  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王羲之有“书圣”之称,育七子一女在书法上均有所造诣且各有所长。后世人将他们的书法与其父王羲之比较,总结道: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如果说“得其源”的王献之在书法上最得羲之精髓,那么“得其势”的王徽之则是在风度上与羲之最为相近。  《晋书》本传谓王
期刊
冬天来了,也许你会抱着汤婆、烤着炭火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日,但也有人怀里抱上了猫,摸摸猫的肚子和小爪子,不经意之间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便发现一块公元前2160年的猫骨,故有人推测,国人饲养家猫,最早可追溯至少四千年。  从猫科动物出现开始,就带上了“善捕鼠”“护粮有功”的光环,人对猫都是正向的态度,早已把猫当做了人类的“好友”。西汉《礼记·郊特牲》中写到:“古之君子,使之比报之,迎
期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也很重要。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最后才凋零。“后凋”,后于其他树而凋。其实松柏是长青的,但是你在春天、夏天感觉不出松柏的长青,因为这时其他的树也都是青的。只有到了冬天,其他树的叶都掉完了,你才发现只有松树和柏树是长青的。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这是文天祥《正气歌》里邊说的。只有在最危机的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期刊
冬季气温下降,对人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医里提出冬季养生,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促进身体健康,能够抗寒、预防疾病。对于珍惜自己的容貌的女子来说,在冬天要做好养生保养的工作。因为人的脸部、唇部、手部在严寒天时都有可能皲裂、变得粗糙,要让自己的美保持好,就要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古人有一些充满生活智慧的护肤小秘方。如北魏《齐民要术》记录皴面、皲手的药疗方子:“小儿患皴者,夜烧梨令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