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待人真诚、热情,脸上总是挂着朴实憨厚的微笑。
五十多年来,他频繁出现在山野地头,与果农交流探讨“果树经”,钻研挖掘“栽培法”,凭借着勤恳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成了果农心目中的“香饽饽”。
年近70岁的他用自己不断坚持的心在技术指导的路上不断前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技术员成长为果树行业的“首席专家”;也是他让成千上万亩的荒山焕发出生机,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一丝创新的风潮。
他就是山西农科110果树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一萍。
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张一萍1946年生。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便来到了地处晋中市太谷县的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自此与果树结缘,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果树生涯”。回顾往昔,张一萍幽默地说:“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但也有了一份科研单位的工作,没有学农,却偏偏务农,进入这一行才发现,研究果树真的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于是,张一萍便举半生之劳,不遗余力,且不知疲倦。
50多年来,张一萍的足迹遍布了山西各个县区,哪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什么品种,哪里的果农技术力量薄弱……张一萍了然于胸。他说:“做农业只有脚沾泥土,走出去、沉下去,了解农民,才能服务农民。坐在办公室里是推广不了农业技术的。”因此,多年来他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下乡走访服务果农与果树上。
2008年,张一萍受聘为“农科110”首席果树专家,这样一来,他不仅要随叫随到下乡服务果农,更要不定时地接听来自果农的咨询热线。对此,张一萍乐此不疲。“果农真的太渴求技术指导了。”多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张一萍深有感触,“有的果农不懂施肥技术,有的不懂修剪技术,有的没有防范病虫害的意识,还有些果农明知道果树出现了问题却说不出问题出在哪儿,我是干着急没办法……”为了多服务一些果农,他多年来从不轻易休息,更不愿错过任何一次下乡指导的机会,他常年下乡在外,不分春秋冬夏。每到寒冬腊月,在别人看来,这农闲季节总该歇歇脚了,可他似乎更忙了,因为果树在冬季落叶到春季发芽前是修剪的最佳时段之一,并且冬闲也是农技培训的重要时节,所以张一萍依旧是闲不住的。这些年下来,虽然他与许多果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对家人却留下了许多亏欠。(下转A3版)
五十多年来,他频繁出现在山野地头,与果农交流探讨“果树经”,钻研挖掘“栽培法”,凭借着勤恳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成了果农心目中的“香饽饽”。
年近70岁的他用自己不断坚持的心在技术指导的路上不断前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技术员成长为果树行业的“首席专家”;也是他让成千上万亩的荒山焕发出生机,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一丝创新的风潮。
他就是山西农科110果树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一萍。
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张一萍1946年生。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便来到了地处晋中市太谷县的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自此与果树结缘,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果树生涯”。回顾往昔,张一萍幽默地说:“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但也有了一份科研单位的工作,没有学农,却偏偏务农,进入这一行才发现,研究果树真的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于是,张一萍便举半生之劳,不遗余力,且不知疲倦。
50多年来,张一萍的足迹遍布了山西各个县区,哪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什么品种,哪里的果农技术力量薄弱……张一萍了然于胸。他说:“做农业只有脚沾泥土,走出去、沉下去,了解农民,才能服务农民。坐在办公室里是推广不了农业技术的。”因此,多年来他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下乡走访服务果农与果树上。
2008年,张一萍受聘为“农科110”首席果树专家,这样一来,他不仅要随叫随到下乡服务果农,更要不定时地接听来自果农的咨询热线。对此,张一萍乐此不疲。“果农真的太渴求技术指导了。”多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张一萍深有感触,“有的果农不懂施肥技术,有的不懂修剪技术,有的没有防范病虫害的意识,还有些果农明知道果树出现了问题却说不出问题出在哪儿,我是干着急没办法……”为了多服务一些果农,他多年来从不轻易休息,更不愿错过任何一次下乡指导的机会,他常年下乡在外,不分春秋冬夏。每到寒冬腊月,在别人看来,这农闲季节总该歇歇脚了,可他似乎更忙了,因为果树在冬季落叶到春季发芽前是修剪的最佳时段之一,并且冬闲也是农技培训的重要时节,所以张一萍依旧是闲不住的。这些年下来,虽然他与许多果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对家人却留下了许多亏欠。(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