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疑 启迪创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灵魂,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能力的力量。
   第一,问题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
   语文课堂提问的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辩证地思考。创造教育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解决这些问题,而在于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多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面前始终存在着众多未知领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走上创新之路。教师根据教学、教材的不同,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构建“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过程组织得科学化、艺术化,也是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后,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但《醉翁亭记》的“乐”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契合时机的问题设计,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达,给学生思维的自由。这样,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创造意识,锻炼创造的才干。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用“袅娜”一词来写荷叶,字典上此词是“柔软细长“之意,如按此理解,学生很难接受。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可以联想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身段,联想公园里迎风摇摆的杨柳细枝,联想到仙女美妙轻柔的飘带……这样“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就宛然在眼前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运用探索性想象、类比性想象、归纳性想象、审美性想象、仿造性想象等多种形式,以问题为依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想象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势,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
   安排小组讨论、评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鼓励求异思维,也可以有完全对立的意见。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不要过早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如若过早评价,会打击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迸发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一文时,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两个灵魂,一个那么崇高,一个却如此卑下。那位不靠窗的病人,费尽心机最终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第二天,他那不靠窗的病床上又来了一个病人,他会怎样做呢?此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纷纷举手。有的认为,他会向当初那靠窗病人一样,为那个病人讲述窗外的美好世界;有的认为,他的狭隘的心胸、卑劣的品行会让他很快在痛苦中死去。引发了课堂上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的视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总之,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应该落实在具体教学行为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于创新,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在创新路上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
其他文献
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又热,评卷教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不停地敲击键盘,甚是辛苦。一篇作文怎样立刻获得评卷教师的好感,取得高分呢?通过对高考的评卷过程进行梳理,以议论文为例加以分析,总结出“六看”,以求引起教师和考生的重视,并希望及时加强训练。  一、看文面。  文面如人面,是敲开阅卷教师心扉的第一块砖。考生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字迹。书写清楚、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的文章,一定会引起阅卷教师
期刊
如何消除学生作文的尴尬现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素材,写起文章来能文思敏捷,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家秦牧曾说,“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显然,学生要积累写作材料,首先必须要做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热爱阅读,将见闻到的典型人事或读到的精彩故事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中,聚腋成裘,构筑自己的作文素材仓库。  学生要做到这些,该怎样做一个有心
期刊
有一位老校长曾说:课堂效率能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最好,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赢得学生的认同。相对于教学娴熟却满脸严肃、口出恶语的教师来说,一个和蔼可亲、父母兄长般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从而为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期刊
语文课改走到今天,不管是前沿的教师、专家,还是专门研究课改的同仁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教什么”这个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学内容的确定成为最近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分支,却少人问津。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寥寥,而实际上,却问题多多。  以一节公开课《秋
期刊
文言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的活用,它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虽然高考不会直接问你某个词的活用现象,但是在阅读理解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中,会考查到活用的内容,而学生对此经常难以做到准确判断。追本溯源,症结在于学生对词性的语法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古人没有词性的概念,语言运用属于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而现代汉语往往从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迅速吸引阅读者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目前,有些高中生在拟作文题目时非常随意,有的题目与文体不符,有的与文章的主旨没有丝毫关系,有的缺乏文采,有的过于平淡,没有新意,……在课堂上
期刊
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至精。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也莫过于此,朗读是基础。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等。语文课改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散文教
期刊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任务有这样一条要求: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目前,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只重视写,却忽视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以致大多数学生不会修改作文,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一、改材料:即原文选用的材料比较牵强,欠说服力,改为选用恰当的典型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如:论点为“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议论文,一些学生选用了“小米手机”作为论据:  
期刊
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瑟瑟秋风,大江东去,冷月无声。一串串鲜明的意象,一曲曲动人的歌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诗歌的意象,准确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呢?  一、要求学生掌握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学
期刊
任何学习的过程都由三个环节组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发展”的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推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具有必要性。同时,有效教学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要素:  一、制定科学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概括、归纳,按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