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的合作。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通过合作和互助达到共同目标。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应从小学抓起培养合作意识。然而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形,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多见,尤其在现行的班级授课体制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流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笔者认为,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和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合作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们认为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在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时,会产生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中从未发生的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的发展。
此外,合作学习的开展,还将有助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实施。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义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恰好为研究性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二、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小组的构建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合理搭配,5人一组,形成数个小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其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让学习优秀、责任心强的学生带动成绩落后、胆子较小或比较顽皮的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每个小组的排列方式都是“T”型。由于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各小组总体水平一致,这样,组内异质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要选好组长。组长可以轮流做,或按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来定,明确组长的责任——组织好小组讨论,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分工等。在布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明确本组的任务,围绕任务,作好分工:谁负责记录,谁负责联络,谁负责秩序控制等,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注意轮换角色。
2.选择好学习内容
选择好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学习内容不适宜合作学习。要么结论本身不需讨论交流,属于“接受型”知识;要么结论简明,一目了然,学生易达成共识,不具备合作学习应具有的开放性、挑战性。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教师教学的点缀,而不是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类:(1)探究性内容。如《我是什么》一文可以让学生讨论水的变化,从而明白水循环的规律。(2)寻求规律的内容。如识字教学中可以在小组间交流识字方法,探究识字规律。(3)文章段落的学习。如文章中结构相同的段落,可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其学法,在小组间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4)作文教学。在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修改。(5)集体竞争性作业。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和竞争欲望。学生间互评、互测、互查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人人参与,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3.调控好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及程序要求,要求学生各司其职,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要向学生说明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人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要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的,增强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否则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达不到目的;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各小组的行为。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表扬;发现小组内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指导;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了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教师便可以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去关注该问题。合作学习结束后,首先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想法。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若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选择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以便给学生最好的范例;本节课上没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让他们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教师对各小组的总结发言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应将其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4.利用好课余时间
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我们对课余时间也给予充分利用,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可以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合作活动。
(1)组织课外阅读中的合作学习
课外阅读是一项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相互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把自己读的故事讲给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听,提出自己感到好奇但又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2)制作剪贴报
通过同学搜集剪贴用的图片时,可以互通有无,交换图片;相互请教不会的字,商量剪下的图片怎样贴,花边怎么画好看;并评比小组成员的作品。教师定期让同学们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展示制作“剪贴报”,然后进行评比和展览。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团体凝聚力。
三、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时,除上面所谈,我们认为还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循序渐进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低年级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还不成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而且也不会合作。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应当逐渐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如怎样组织讨论、倾听他人发言、质疑问题等。对一些优等生,要通过课余时间的活动,先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便日后作为骨干力量带动其他同学。
2.切忌流于形式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仅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虽然形式多样但时间短暂,每次仅给学生两三分钟的时间交流,时间显得仓促,交流不够充分。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合作学习促进每位学生发展、提高的目的也就无从达到。
3.强调学习规则
开展合作学习时,除内容的要求外,更要有规则的要求。无序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为此,必须在最终讨论时,对遵守讨论规则的小组予以表扬,以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纪律及小组集体的荣誉感。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应从小学抓起培养合作意识。然而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形,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多见,尤其在现行的班级授课体制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流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笔者认为,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和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合作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们认为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在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时,会产生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中从未发生的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的发展。
此外,合作学习的开展,还将有助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实施。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义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恰好为研究性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二、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小组的构建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合理搭配,5人一组,形成数个小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其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让学习优秀、责任心强的学生带动成绩落后、胆子较小或比较顽皮的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每个小组的排列方式都是“T”型。由于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各小组总体水平一致,这样,组内异质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要选好组长。组长可以轮流做,或按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来定,明确组长的责任——组织好小组讨论,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分工等。在布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明确本组的任务,围绕任务,作好分工:谁负责记录,谁负责联络,谁负责秩序控制等,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注意轮换角色。
2.选择好学习内容
选择好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学习内容不适宜合作学习。要么结论本身不需讨论交流,属于“接受型”知识;要么结论简明,一目了然,学生易达成共识,不具备合作学习应具有的开放性、挑战性。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教师教学的点缀,而不是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类:(1)探究性内容。如《我是什么》一文可以让学生讨论水的变化,从而明白水循环的规律。(2)寻求规律的内容。如识字教学中可以在小组间交流识字方法,探究识字规律。(3)文章段落的学习。如文章中结构相同的段落,可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其学法,在小组间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4)作文教学。在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修改。(5)集体竞争性作业。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和竞争欲望。学生间互评、互测、互查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人人参与,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3.调控好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及程序要求,要求学生各司其职,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要向学生说明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人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要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的,增强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否则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达不到目的;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各小组的行为。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表扬;发现小组内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指导;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了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教师便可以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去关注该问题。合作学习结束后,首先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想法。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若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选择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以便给学生最好的范例;本节课上没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让他们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教师对各小组的总结发言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应将其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4.利用好课余时间
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我们对课余时间也给予充分利用,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可以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合作活动。
(1)组织课外阅读中的合作学习
课外阅读是一项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相互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把自己读的故事讲给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听,提出自己感到好奇但又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2)制作剪贴报
通过同学搜集剪贴用的图片时,可以互通有无,交换图片;相互请教不会的字,商量剪下的图片怎样贴,花边怎么画好看;并评比小组成员的作品。教师定期让同学们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展示制作“剪贴报”,然后进行评比和展览。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团体凝聚力。
三、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时,除上面所谈,我们认为还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循序渐进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低年级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还不成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而且也不会合作。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应当逐渐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如怎样组织讨论、倾听他人发言、质疑问题等。对一些优等生,要通过课余时间的活动,先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便日后作为骨干力量带动其他同学。
2.切忌流于形式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仅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虽然形式多样但时间短暂,每次仅给学生两三分钟的时间交流,时间显得仓促,交流不够充分。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合作学习促进每位学生发展、提高的目的也就无从达到。
3.强调学习规则
开展合作学习时,除内容的要求外,更要有规则的要求。无序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为此,必须在最终讨论时,对遵守讨论规则的小组予以表扬,以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纪律及小组集体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