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它喝水。”将此话引申到教育上,那就是说:“你可以教学生读书,但不能保证他喜欢读书。”实际上,马儿有水未必饮与学生有书未必读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马儿饮水与否与它的生理需求(渴)有关;如对它的生活加以控制,使它缺水的时间延长,它自然就会表现见水就饮的行为。学生喜欢读书与否,不是生理需求;即使剥夺他的读书机会,也不能预测他会对知识有所渴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好学、乐学应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反映着他们的需求、追求和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虽然不像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等变量那么直接,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而且也有一种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可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奖励和惩罚、在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这一种方法。怎样的教学才算有吸引力呢?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喜欢生动活泼、有趣、民主、高效的课堂。也就是说上课时很轻松,在不经意间就能够将一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该拥有的能力获得了,而且没有任何负担,这样的教学是他们所热切盼望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必定也是最能激发学习动机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呢?笔者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述几点体会: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即根据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以满足其求知欲和成功感。这个过程也就是:从认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求知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时,可以通过俗语来创设问题情景: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为什么有些孩子长的像父母,而有些不像?从而引起学生求知兴趣;也可以创设一个小的探索课题“它们的父亲长什么样”,请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每只小猫的颜色,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每只小猫的毛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的妈妈,并记录她的毛色和花纹。通过观察推断小猫的爸爸长得什么样子?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哪些因素控制着生物性状的遗传?⑶通过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乔治·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景而展开: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而不是其他植物作为研究材料?如何防止豌豆植株自花传粉?他是如何设计实验的?等。
因此,问题只有设计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动机设计中,我们采用注意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点。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提供两个似乎同样合理,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实例;出一些设有陷阱的检测题;定期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那些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需求的题目及学习任务等,引发学生认知不协调和冲突。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果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会形成“一道汤”、“老面孔”的局面,而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STS教育,使生物教学与当前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生物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工程时,可以介绍基因工程产品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做出的贡献等;在学习细胞的全能性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特别是克隆人的利和弊,教师可以从中加以引导和补充;在学习免疫的时候,可以介绍疫苗是如何产生的,现在获得器官的难度以及将来的器官如何来获得。诸如此类的,还有DNA的亲子鉴定,血型鉴定等等,我们都可以适时得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讲解,使学生轻松有趣,课堂上凝神静听,心驰神往。
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仅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所体现,即使复习课也要注意,复习课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善于推陈出新,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被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烦躁。而学习的主动性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和各种角色活动发挥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的享受。例如,在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鉴定试剂用本尼迪特,有学生就提出来:为什么不用碘液?还有学生提出来:为什么淀粉酶、蔗糖酶催化淀粉,鉴定试剂可以用本尼迪特,也可以用碘液?通过这样的主动地讨论,使学生获得了积极参与的机会,激起了强烈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所提问题非常可笑也不讽刺挖苦,从而使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热情高涨。如在绪论一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提到了病毒,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呢?”下面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有的窃窃私语:“就他瞎问”。在课堂安静后,教师没有正面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问得很好,请大家利用我们刚学完的知识,自己判断一下刚才这个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通过大家的讨论,大家用充分的理由达成一致意见,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对"生物”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学得努力主动,并学有成效。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反映着他们的需求、追求和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虽然不像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等变量那么直接,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而且也有一种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可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奖励和惩罚、在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这一种方法。怎样的教学才算有吸引力呢?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喜欢生动活泼、有趣、民主、高效的课堂。也就是说上课时很轻松,在不经意间就能够将一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该拥有的能力获得了,而且没有任何负担,这样的教学是他们所热切盼望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必定也是最能激发学习动机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呢?笔者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述几点体会: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即根据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以满足其求知欲和成功感。这个过程也就是:从认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求知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时,可以通过俗语来创设问题情景: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为什么有些孩子长的像父母,而有些不像?从而引起学生求知兴趣;也可以创设一个小的探索课题“它们的父亲长什么样”,请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每只小猫的颜色,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每只小猫的毛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的妈妈,并记录她的毛色和花纹。通过观察推断小猫的爸爸长得什么样子?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哪些因素控制着生物性状的遗传?⑶通过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乔治·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景而展开: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而不是其他植物作为研究材料?如何防止豌豆植株自花传粉?他是如何设计实验的?等。
因此,问题只有设计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动机设计中,我们采用注意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点。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提供两个似乎同样合理,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实例;出一些设有陷阱的检测题;定期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那些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需求的题目及学习任务等,引发学生认知不协调和冲突。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果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会形成“一道汤”、“老面孔”的局面,而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STS教育,使生物教学与当前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生物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工程时,可以介绍基因工程产品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做出的贡献等;在学习细胞的全能性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特别是克隆人的利和弊,教师可以从中加以引导和补充;在学习免疫的时候,可以介绍疫苗是如何产生的,现在获得器官的难度以及将来的器官如何来获得。诸如此类的,还有DNA的亲子鉴定,血型鉴定等等,我们都可以适时得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讲解,使学生轻松有趣,课堂上凝神静听,心驰神往。
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仅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所体现,即使复习课也要注意,复习课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善于推陈出新,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被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烦躁。而学习的主动性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和各种角色活动发挥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的享受。例如,在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鉴定试剂用本尼迪特,有学生就提出来:为什么不用碘液?还有学生提出来:为什么淀粉酶、蔗糖酶催化淀粉,鉴定试剂可以用本尼迪特,也可以用碘液?通过这样的主动地讨论,使学生获得了积极参与的机会,激起了强烈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所提问题非常可笑也不讽刺挖苦,从而使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热情高涨。如在绪论一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提到了病毒,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呢?”下面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有的窃窃私语:“就他瞎问”。在课堂安静后,教师没有正面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问得很好,请大家利用我们刚学完的知识,自己判断一下刚才这个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通过大家的讨论,大家用充分的理由达成一致意见,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对"生物”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学得努力主动,并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