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人才作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源动力,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提升人才思想行为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教育方式,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教育发展需求。为此,本文从“互联网+”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优势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各行业、产业之间进行了深度融合与再创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丰富了教育内容与形式,但实际情况,部分高校依然延续了传统思想,导致“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浮于表面,致使“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可见,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优势
(一)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大纲,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拓展空间,打破以往受限于课堂的固有教学模式,在课外同样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通过构建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此种网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存在问题, 同时还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搜集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此外,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学会获取信息有时会比教师还快,对此,高校教师在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时,可以引入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激发学生思政意识,并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价值观念。
(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同时公民也可以不受限制的通过虚拟网络自由表达观点,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言论,影响学生思想健康,再加上以往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网络生活。而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干预学生意识,教师可以提取网络中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丰富了思想教育内容,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分享主流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实践措施
(一)把握网络文化趋势,打破思想价值冲击
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互联网思想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去了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多元化,而高校学生生活阅历、社会经验太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同时思想价值观念还处于形成阶段,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价值取向动摇,甚至出现思想和行为问题,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2]。另一方面,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侵蚀学生的心灵,其中一些虚假舆论、暴力、丑闻等,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导致学生思想动摇。此外,目前很多高校学生价值观扭曲,受西方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影响,出现了盲目攀比,爱炫耀等不良作风。一些道德意识弱的学生甚至出现与当代价值观违背的恶劣行为。
对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全面优化教育内容,从当前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做好指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网络文化流向,其实不难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对网络依赖度非常高,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而这一情况,意味着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以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控网络文化流向[3],将其作为一个方向,指引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网络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掌握当前社会热点新闻、信息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而后适当的引入课堂中,借助当下新闻引发学生思考,并做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如在今年“新冠疫情”中,有些人勇于战斗于一线,而个别人则与社会唱反调,一位回国躲避国外疫情的某女士就因为违反我国抗击疫情规定,依据我国法律条款强令离开,其恶劣行为遭到社会各界的不认同。教师可以借此事件,让学生讨论,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指导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做好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正确面对陈旧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线上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愈发丰富,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思政教育者,应当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但实际情况是,依然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对“互联网+”模式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而思政教育内容方面,也过于单调枯燥,教师并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依然只靠教材大纲开展思政教育,但此种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也难以迎合时代发展,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作用发挥[4]。
在此种情况下,构建线上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于“互联网+”,在实际构建中,需要注意几点:其一,需要结合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从而为教师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的线上思政教育模式,同时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对线上教育平台的认可。其二,高校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模式,丰富线上教育内容,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三,在实际线上平台思政教育,高校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社交平台,从学生兴趣度出发,借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些高校学生日常接触到且感兴趣的内容,网络贷款、消费行为、创业方向等等,促使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增加学生受教育程度,提升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的高度认可[5]。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复杂环境,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其教育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促使高校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本文的分析,高校教师需要在教育上入手,把握网络文化趋势,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在教育模式上,则可以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强.“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7):211-212.
[2]袁佳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43-44.
[3]张明.论传统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49-50.
[4]庞雪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217.
[5]曾晓东.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9):4-5+8.
作者简介:
刘婷(1991.1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助教,从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政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各行业、产业之间进行了深度融合与再创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丰富了教育内容与形式,但实际情况,部分高校依然延续了传统思想,导致“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浮于表面,致使“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可见,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优势
(一)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大纲,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拓展空间,打破以往受限于课堂的固有教学模式,在课外同样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通过构建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此种网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存在问题, 同时还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搜集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此外,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学会获取信息有时会比教师还快,对此,高校教师在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时,可以引入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激发学生思政意识,并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价值观念。
(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同时公民也可以不受限制的通过虚拟网络自由表达观点,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言论,影响学生思想健康,再加上以往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网络生活。而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干预学生意识,教师可以提取网络中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丰富了思想教育内容,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分享主流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实践措施
(一)把握网络文化趋势,打破思想价值冲击
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互联网思想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去了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多元化,而高校学生生活阅历、社会经验太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同时思想价值观念还处于形成阶段,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价值取向动摇,甚至出现思想和行为问题,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2]。另一方面,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侵蚀学生的心灵,其中一些虚假舆论、暴力、丑闻等,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导致学生思想动摇。此外,目前很多高校学生价值观扭曲,受西方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影响,出现了盲目攀比,爱炫耀等不良作风。一些道德意识弱的学生甚至出现与当代价值观违背的恶劣行为。
对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全面优化教育内容,从当前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做好指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网络文化流向,其实不难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对网络依赖度非常高,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而这一情况,意味着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以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控网络文化流向[3],将其作为一个方向,指引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网络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掌握当前社会热点新闻、信息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而后适当的引入课堂中,借助当下新闻引发学生思考,并做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如在今年“新冠疫情”中,有些人勇于战斗于一线,而个别人则与社会唱反调,一位回国躲避国外疫情的某女士就因为违反我国抗击疫情规定,依据我国法律条款强令离开,其恶劣行为遭到社会各界的不认同。教师可以借此事件,让学生讨论,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指导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做好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正确面对陈旧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线上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愈发丰富,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思政教育者,应当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但实际情况是,依然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对“互联网+”模式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而思政教育内容方面,也过于单调枯燥,教师并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依然只靠教材大纲开展思政教育,但此种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也难以迎合时代发展,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作用发挥[4]。
在此种情况下,构建线上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于“互联网+”,在实际构建中,需要注意几点:其一,需要结合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从而为教师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的线上思政教育模式,同时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对线上教育平台的认可。其二,高校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模式,丰富线上教育内容,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三,在实际线上平台思政教育,高校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社交平台,从学生兴趣度出发,借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些高校学生日常接触到且感兴趣的内容,网络贷款、消费行为、创业方向等等,促使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增加学生受教育程度,提升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的高度认可[5]。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复杂环境,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其教育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促使高校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本文的分析,高校教师需要在教育上入手,把握网络文化趋势,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在教育模式上,则可以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强.“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7):211-212.
[2]袁佳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43-44.
[3]张明.论传统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49-50.
[4]庞雪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217.
[5]曾晓东.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9):4-5+8.
作者简介:
刘婷(1991.1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助教,从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