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探讨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9名AgP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2种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1型(EBV-1),同时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8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Cr)、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89名AgP患者的HCMV检出率为4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P组的EBV-1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8种牙周致病菌的AgP患者其HCMV和EBV-1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仅检出3~5种细菌的AgP患者的病毒检出率(P<0.05)。结论:HCMV、EBV-1在AgP患者龈下的检出率较健康对照高;且在检出牙周致病菌种类数较多的样本中,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高,提示牙周感染HCMV和EBV-1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α亚科中的猪疱疹病毒Ⅰ型(suid herpes virus Ⅰ)所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
<正>股骨置换术是用人工自行设计的全股骨假体,包括髋关节、全股骨干、铰链式全膝关节,对病人整个股骨关节进行置换,以保持病人基本的肢体功能。我科对1例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小学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