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型还是不租型?这是个问题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在实践中,教材无论是租型还是不租型,这两种出版发行方式都存在利益链问题。这个利益链主要是由教材原创出版社、教材租型单位或教材代理商和教育行政部门或个人组成。教材多样化同教辅的多样化一样,为教材发行中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通过鼓励所有出版单位、个人、团体积极参与中小学教材编写,从而初步建立了多达数千种教材的新课程教材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多版本、多样化教材。然而,近年来,有学者针对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2008年7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小学教材:强制“租型”的法律之痛》;2009年4月7日,新华网北京频道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解读:学生教材“租型”背后的利益链》的文章。两篇文章均对许多地方包括山东、广西、广东等省的教材租型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将矛盾焦点对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于没有完整转发教育部《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而“变相强行租型”,认为教材租型这种方式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这些言论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教材多样化改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呈现多样性而在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教材无论是租型还是不租型,这两种出版发行方式都存在利益链问题。这个利益链主要是由教材原创出版社、教材租型单位或教材代理商和教育行政部门或个人组成。教材多样化同教辅的多样化一样,为教材发行中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二、租型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人教社独家承担着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由于涉及到全国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教材使用数量非常大,单一个人教社难以完成出版、印刷、发行的任务,难以确保“课前到书”。因此,人教社按照教材发行总码洋的3%-4%作为著作权使用费以租型费的名义收取、自愿自主地将教材的版型出租给全国各省市,由各省新闻出版部门有关单位安排出版、印刷和发行。在这种租型活动中,地方出版系统、印刷系统、发行系统和教育系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获得的收益要远远高于教材原创单位。
  新课改使人教社面临着多版本、多样化教材竞争激烈、教材市场缩小、教材利润下降的巨大压力。但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这种获取最低利润的租型形式依然是人教社与全国各地方出版系统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人教社愿意吃这个“明亏”?或者说愿意以租型的形式来发行教材,而不是自己把出版、印刷和发行收归己有,直接供书或者租给一些民营公司,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人教社经营教材多年,与各省教育部门和出版部门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损害这种关系,必然会导致教材市场的萎缩。在教材价格下降、教材利润变薄的情况下,薄利多销是一条有效的占领市场份额、提高发行量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面向全国大规模发行所取得的规模效益,全国每个省上交的租型费累积起来总量不少,确保了不低的教材总体收益;二是人教社需要地方政府和出版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地方出版部门、新华书店与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不仅确保了“课前到书”,而且在教材推广和服务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减少了人教社的精力和成本;三是教材租型由于主要的利税归地方政府收取,容易取得地方政府和出版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6年我国出版各类图书总计64.08亿册,其中教材为35.07亿册,占54.7%:定价总金额649.13亿元,教材为258.22亿元,占39.8%。中小学教材是大多数出版社和所有新华书店主要的收入来源。从经济利益来看,在教材经营活动中,尽管教材的价格一降再降,教材利润已经非常低,但教材租型的形式由于大规模的教材使用涉及到教材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造纸业、印刷业、出版业、发行业等整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我国多数地区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等问题,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因此,地方政府无论如何都会想方设法支持这种教材租型活动,从而提供各种政策性保护。如广西教育厅桂教教材[2007]8号规定,“经研究,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将部分版本的实验教材,调整为人教版教材。”而大多数地区虽然没有发文,但自有一套操作规程,特别是通过获得教育部门的支持来确保人教社或其他欲租型的版本教材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多数地区确保教材实现成功租型的不二法门。这种方式,客观上确实制约其他版本的教材推广使用,侵害其他版本教材的权益,但要斩断这个利益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三、不租型
  
  除了租型,教材供应还存在直供和代理两种形式。本文将这两种形式概称为不租型。
  直供是直接向教材使用地区或学校供应教材。它一方面由于不需要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分享收益而可以获得更高的点数或利润,另一方面因没有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出版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不利于教材推广,致使教材使用量比较小。因此,大多数不租型的教材出版社都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即代理。代理是借助于地方民营机构的力量进行代销。其实质,是一种收益较高的租型形式,是租型的变种,只不过租的对象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收益从6%到lO%不等。其好处,是教材原创出版社在点数上取得了较高的收益,而且教材使用面虽然不如租型,但也比直供大,而且避免了直供的服务难以到位的弊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教材发行量一般也不大,不能与租型相比。
  教材不租型,也同样存在着利益链。这个利益链主要是与代理形式相关,由教材原创出版社、教材代理商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人员组成。教材代理商作为一个中间层,既受制于教材原创单位又受制于教育部门,既要争取教材原创单位的教材发行权,又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把公关工作做到人的身上,从而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桥梁,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首先,教材的不租型,为教材原创出版社有关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我国的多数出版社除少数转制为企业外,一般都属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而且是直线制管理集权企业。在直线制管理中,教材原创出版社的决策者根据推广部门提供的信息作出决策,手握着教材代理的“绝对控制权利”。从决策者作为经济人的前提来看,他所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往往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由于教材租型需要在众多的教材竞争中择优选用,也就是把选择教材使用的权力交给了市场,这就会与教材原创出版社“既得利益者”的教材决策者的绝对权力和欲望产生冲突。当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和约束机制时,他就可能产生控制权力、收取“租金”的欲望, 教材使用的控制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将根据个人的偏好或者利益来选择教材代理商,从而具有了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而其教材能否在当地使用,能否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或者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完全取决于代理商的实力。由于代理教材会带来长期稳定而巨大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一夜暴富,代理商为了拿到代理权,就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在原创出版社上狠下功夫证明自己具有推广教材的实力和能力,包括他自己与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其他行政部门某某领导的关系。这个选择与争取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竞争与黑幕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限制了市场竞争,使错误的决策在教材推广应用过程中通行无阻,不断重复运行,教材原创出版社的损失无法避免。
  其次,教材的不租型,为教育管理部门或个人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性。教材版本的多样化和教材的选用制度,赋予了我国教育管理部门更多的行政权力,甚至每一级教育部门都有自己的影响力,特别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材选用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或教委)都成立了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各学科的教育专家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对所有的教材进行评估。每年,各省、地市、区县的教育部门都要发布“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或“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都是由教材选用委员会选定的。对于代理商来说,如果说教材能够进入教育系统,即能够上书目,那么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教材很可能至少会在一个地区发行使用。即使在一个小市或县级市使用,有几十所、几百所中小学选用,发行量也不在少数。教材代理商做教材,其实和做教辅一样,走的都是同一个套路一“走系统”。“走系统”被说成是民营书商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于教材代理商来说也一样。然而,这种做法,成本高、风险大,因为教材代理商基本上都是在用钱和关系作为支点来撬动教材权力这个杠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邵道生认为“不法奸商+神秘的关系资源+难以撼动的权力背景之间的黑金交易”是权力资本腐败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材,特别是教材代理销售形式。像中小学教学用书这样能产生巨大个人利益的教育行政权力,一旦与教材代理商搅和在一起,腐败便难以避免。
  总之,从教材出版发行的角度来看,教材租型还是不租型,说到底都是一个利益链的问题,也是事关教材生死存亡、课改是否成功的问题。只是这个利益是给以出版集团为单位的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还是给以代理商为代表的民营机构,还是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蚕食。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轻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而失去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更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警句 。但愿基于良好愿望的新世纪课程教材改革和教材推广使用,不会成为滋长教育腐败野草的黑土地。
其他文献
【出版心理学大讲堂】    一个题材的兴盛除了生逢其时外,还要有导火索和持续不断的好作品。当“草莓族”遇见结婚那点事儿,当《蜗居》引发婚姻背后的现实思考,婚恋文学确实引发了出版热。但至于它是否还能扩大市场,就要看接下来的作品是更上层楼还是狗尾续貂了。    当年,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当垆卖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传为美谈。时光穿梭到了2010年,中国的“80后”独生子女开始谈婚论嫁,他们果断地以“
期刊
12月2—6日,第二届中国出版高端论坛暨全国人民出版社社长年会、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工作会在杭州召开。  本届论坛是在以所有经营性出版单位、报刊单位转企改制为标志的全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时刻,整个新闻出版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论坛的主题是“构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新格局”。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钟桂松、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中国出版科
期刊
它一方面在体制改革中促进出版行业的壮大发展,包括民营书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媒体、新技术已经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开始进入应用时代。而未来的出版行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仍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了解2009年度中国出版业界对业内重要大事的关注度,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了“2009年度您最关注的书业内信息的调查”,希望能为出版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次调查全部
期刊
《日本行,中国更行》的书名看似有些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但是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放眼未来。在书中,王锦思先生不仅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还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既肯定了日本的优秀之处,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期待。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日本这个国家十分重要,并且不断地和中国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也看似对日本探究得头头是道,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义愤填膺。但要是让人们说出国人创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书业的强势冲击,童书率先“走出去”不失为一种策略。纵观本届书展,中国各家专业少儿社版贸活动频密,成果卓著,似乎完成了一次阳光之旅,而对于中国童书走向世界、争取国际市场而言,这又仅仅是未来之路的发端和开始。    法兰克福,这个美茵河畔的会展之都,因承办一年一度的出版嘉年华,而发散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又因主宾国中国的到来,倍添翰墨书香。本届书展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30
期刊
我有了一个梦想一个心愿,那就是编辑出版一部《国宝档案》电视节目精品图书。让收看电视节目的人,加深对国宝的认知;让没有收看电视节目的人,通过阅读图书对节目有所了解。无疑,这个选题让我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五卷本的《国宝档案》电视节目系列丛书即将付梓。此时此刻,我的心境是那般释然,那般愉悦,一种如释重负的欣然感受涌上心头。那些历经沧桑,被岁月尘封、时间销蚀的旷世瑰宝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曲
期刊
三年前的今天,后村(化名)村长正耐心等待着一位远方来客。这位“李老师”来到后村以后,和村民一样,大碗吃粥,喝井水,睡大炕,一点儿没架子,喜欢找“老娘们儿”唠叨“没用的闲话”。  一项关于农村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调查,在后村开始了。  农闲时,女人们喜欢坐成堆儿数落家长里短。对“男女不平等”格外有话说,何况还有个外人听得津津有昧:“有好吃的,先让哥哥吃。就一回有好的先让俺吃的!那年(1962年)
期刊
《旷代的忧伤》是一本思想性随笔结集,但深读进去,不难发现,它对于我们具体了解和深层次把握近现代思想嬗变与传承,都具有方法论的示范意义。虽然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但它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尊重历史,崇尚知识,弃旧图新,对于丰富现代思想研究和传播承担着文化积累和学术更新的责任。    林贤治是一位学养渊博的知识分子,文笔晓畅犀利,所写的思想文章总有一种说不尽的精彩。新近闲逛书店,偶见一本题为《
期刊
我们期刊人务要与时俱进,以媒体人的神经感受时代的新发展,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新问题,调适新观念,以先锋者的胆魄,采取新举措,开拓新局面。这样,不仅“我们怎么办”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会进入一个媒体人前所未曾体验过的挥斥自如的新境界。    我们怎么办?这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外期刊业,包括我们文化综合类期刊在内,不断惊悚提出的问题。由于金融海啸程度不同波及到全球期刊市场,特别是期刊广告市场。由于新媒体兴起,使
期刊
开栏语之二:    麦家说,他早在多年前就曾把《风声》投给出版社,但被退稿了。退稿不见得是编辑没眼光,奈何是当年的读者心理不待见。什么是读者心理?是读者的认识、情绪、意志、审美,虽然不少从事写书、编书、印书和读书的人都很注意读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但大众读者心理仍如同二、八月的天气,你揣摩对了,读者和你“心有灵犀双飞翼”,你揣摩错了,书就“一进冷官深似海,从此读者是路人”。  看看近几年畅销书的曲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