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音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是画家,用线条素描“大山深处”不会太难;若是作家诗人,用文字去描摹却不容易。
  那里群山如潮,绵延不绝;那里多云、多雾、多山溪,多草、多花、多树木;那里气候温润,无大灾大难,插柳成荫,遗豆结瓜。重山峻岭间,自然会有一些小河,缘小河缠绕着一些没有硬化的公路,弯弯曲曲,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在其内穿梭而过,永不停留,只是一道眩目的风景。
  四山合围中,有一些马蹄大的坝子,绳索似的小路被溪流牵引,峰回路转,蜿蜒曲折。有溪流必有田园,有竹林必有人家。白墙黑瓦的房子,黄白相间的牛羊,镜面似的稻田,碎银似的水塘,掠过树林的鸟群,空谷盘旋的孤鹰……水墨似洒在山野的宣纸上,晕出静寂、纯净又斑斓的涟漪……
  时代在那里爬行得很慢,也很苦。
  一
  开阔一点的河畔,有一些雪白的二层小楼,走进去一看,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些过日子必需的简陋器具。只有漂亮外壳的小楼,是打工数年的全部积蓄,也是几十年农村生活最大的改变。然而,真正的生活质量———医疗、交通、子女教育等等,没有多大改变。年轻一代都到外面打工,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留下的老弱病残守着空房,山村安静得几乎没有生气——山坡上的地都荒了,只有房前屋后和涧畔溪头有些庄稼。到处是鸟也飞不进去的刺架,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会偶尔出没。
  四山合围,一条绳索似的小路被溪流牵引,有溪流必有瀑布,有竹林必有人家。白墙黑瓦的房子水墨似洒在山野间,有牛羊在河道山涧游动,孤鹰大雁在空谷盘旋……
  寻着炊烟而去,便会见到溪水竹林人家,房前屋后摆满了香菇、天麻。猪圈里养着几头猪,一群鸡鹅在悠然自得地觅食。感觉是一户日子红火的人家。攀谈后,知道男主人打工患了疑似尘肺病,公司给一笔赔偿金完事。病看不好,一时也死不了,想着不能把钱都买了药,说什么也要给未成年的儿女攒点学费钱,便学会菌种培育技术,夫妻俩就拼命干上了,情景不无悲壮。问:为什么不打官司?回答:官司打了三年没结果,再打连赔的钱都打没了。忍不住问现在收入可好?回答还不够大胆,说出来的数字已让人唏嘘。然而,也只是挣点汗水钱,更多的钱让上门收购的小贩和大商家赚去了。
  再走进一些房子破烂的人家,见桌上放着香烟和烟瓶,灶台上也有些时新的用品。就有些想不通:干嘛不把房子收拾好点?房都住旧了,四壁还没封严实,挂着草帘,不遮风挡雨,也不耐看。问原因,回答基本一致:过去日子穷,只能顾嘴,现在手中不缺零用钱,却又没了心力和体力。孩子们都打工去了,留下碎娃要经管,难得泼烦。儿女们还想在城里买房,看他们本事大小吧!
  想想也是,种了大半辈子庄稼,心实诚,脑筋简单,不想非分之事,想也白想,唯一的爱好就是吸烟喝酒,忐忑的事越多就越爱烟酒。有肉吃、有酒喝、有烟吸,好日子不就这样吗?
  最怕得大病怪病,进不起大医院,只有等死。医保虽然很受用,但大病花费太多,尽管国家负责大半,但自己掏腰包的少半也是天文数字。何况住院先要垫支,去哪里借五位数以上的钱?真的得了花钱的病,也舍不得花钱,相信富贵在命,生死由天,让病折磨死的人已经很多,不差自己一个,该吃该喝,一切自便。
  二
  云天一色的山坡上也有人家,老旧的房屋星星点点,木船似在群山之海上漂浮,里面住着一些憨厚的庄稼汉,凭力气和勤劳过日子,真正的与世无争,甚至是不知魏晋。时代在那里爬行得很慢,也很苦。
  少有青壮年的身影,大多是年过半百的人,模样像树木一样憨厚,性格似庄稼一样本分。看上去粗糙壮实,像是一些雕塑。老人们满脸沧桑,愣默如石。长年烧柴火,眼睛被烟熏得浑浊不清,总是淌泪,只要腿还好,依然在山上劳作,实在走不动时,就坐在檐下晒太阳,或伴着火炕坐着,一坐大半天,安静得像对面的岩石。三五成群的鸡狗,在门前屋后觅食,使山野有了灵动。
  他们很像牛,不想非分的事。泼天的力气、心劲、怨愤;一生的汗水、泪水、鲜血,连同喜怒哀乐,全都被生存这张海绵吸收了。
  他们最信赖的是土地和庄稼,只要有点阳光雨露,就会长出果实。当然还有岁月,这个不言自威的长老,总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所有善者和恶者盖棺论定,公平而公正。
  这些地方虽是政府划定的移民区,但也是遵照自愿的原则。上年龄的人和家有病残痴呆的都不想挪窝,日子紧巴的人家也很少有移民的打算。过一年半载,会有一二户搬下山,去了城镇的移民点。进城的年轻人可以打工谋生,找不到事做的中老年人不久又会回来种起庄稼,说城里没地种,没事做,就没钱,心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农忙后,又想着给城里儿孙送粮送菜,山里城里两边跑,感觉忙得像“贱皮”,被一条无形的鞭子抽得团团转。
  干部们总是给他们讲城镇化的好处,儿女们也跟着凑热闹。他们心里有数,生为农民,种地、挣钱总要占上一头,两头不落地,住在楼房里喝西北风不成?然而,他们心里都隐约明白,离开深山老林是大趋势,自己是山村最后的守望者,下代人不会再留恋这里了,城市才是他们的梦。
  三
  打工的走了,上学的走了,山里一下空寂起来。唯一蓬勃的气象,是屈指可数的孩子们,他们脸上却少有灿烂如霞的笑容,内心荒凉如山坡上的庄稼地。
  父母出门在外,丢下刚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山里,只有春节才得团圆,有的孩子十几岁也只见过父母几次面,印象中的父母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路人,爱恨交织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不想接父母的电话,不愿叫爸爸妈妈也是常事。更多的时候,他们神情木纳,性情孤拙,愣愣地坐在门坎或田垅上,看太阳升起又落下。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近年来搞移民工程,让荒山野岭的人们向城镇的移民点搬迁,但许多人还是不想离开老窝,怕去了没田没地,断了生路,也怕人情冷漠,遭受欺负,再回来丢人现眼。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想再回山中,把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悉数交给地产商,咬着牙买下县城的单元房,临走把新房钥匙连同孩子给父母一丢,又去了远方的城市。   孩子们像门前的竹林,天生天长,一年窜出一大截,转眼到了上学的年岁。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便横在老人们面前——该去哪里上学?按规定,必须先上两年幼儿园。可这学咋上呢?村里没有幼儿园,只能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如果想上城里的小学,最后一学期,必须去县城上幼儿园,麻烦更多)。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少不了大人照顾,爷爷或奶奶们,只好在小镇租下房,陪孙子读书,周末再回家种地,烦累不堪。这样的日子至少要熬到六年级。上初中时,孩子们开始住校生活,一周回一次家,带了粮菜,翻山越涧,走十多里山路。冬天黑得早,总会踏夜路,常有孩子滑到溪流中或跌进稻田,冻得打哆嗦,哭得人心酸。年小的孩子,要托付同村的大孩子关照。有尿床习惯的孩子最是可怜,睡梦中尿湿床,也不敢说,更不敢晒,尿湿再暖干,夜夜如此,屁股总是红红的,不幸的会患上湿疮,终于被同学发现,少不了嘲笑嫌弃,回到家里就哭哭啼啼不想再去,最终还是被又劝又骂又打地送走了。受伤的心难免自卑,一生都难愈合。也有大孩子一周回家几次,常常是一路小跑,浑身汗湿,只为吃顿好饭。许多心事和体力丢在路上,学习就受影响,少不了老师的痛斥,富家子弟的欺辱,七嘴八舌的评说,想父母、怨父母,连哭诉也找不到地方,无助的心门过早关闭,阳光灿烂的笑脸不多,学习好的孩子更少,一个村有一个两个,全村人都会赞不绝口。学不进去的,大人们就无奈地叹息一声:祖坟没埋好,不是读书的料,磨到初中毕业,识点字,去打工吧!
  “荒了庄稼是一季,误了读书是一生。”这道理谁都懂得。也有富裕人家,在城里买下房,想让老人专心去陪孩子读书,可是,入学、转学的门槛很高,只收城区学籍的孩子,也有个别舍得送钱的进去了,孩子却很长时间融不进城里生活,老人在城里也住不惯,鞋大小只有脚知道。心操了,钱花了,结果多不如意——老猫不逼鼠,逃学、打游戏、甚至吸烟打架的问题少年也不鲜见。更多贫穷的老实人家,只能送孩子去小镇的学校,眼看着孩子跌倒在起点上无力挽扶。远方的父母心里抱怨又愧疚,表达的方式只是多打个电话,多汇点钱回来。
  不必说,一切难事都会过去,都有结局,只是生命有长度,青春等不起,不让孩子输在起点上,对山里孩子唯有一途——上学!如果上帝怜悯并有心造化,便是上好的学校、遇好的老师!当然,还要有读书的天赋。
  在不停刷新的时代,变化总是始料未及,真难想象——山里的明天是什么样子?山里人未来的命运又会怎样?
其他文献
这些水认人  看见我,就飞,曾告诉我的朋友  箬寮的水是会飞的  真的,在这里  亲人彼此相遇,也不需太多的言语  一个姿态,一声问候  都是轻轻的  这些水,有时候是俏皮的  仿佛贪玩的小孩  故意将我的名字涂改,让它湿,让它长翅膀  穿花衣裳  与猴头唱大戏,与三叠瀑  一起飞  这些水有许多朋友,我是陌生的  但它们以树牌的方式  迎迓我——  化香、杜英、白辛、拟赤杨、虎皮楠、云山青岗  
期刊
村庄,是村民们生活的福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一年四季美景交替变化,春光里花香满盈,夏风中浓荫蔽日,秋雨中霜叶似火,冬日时翠绿常延。这里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有花、有树、有草、有各种野生动物,还有数不清的野果,有名的,没名的,直立着、攀援着、匍匐着、斜伸着,点缀在村庄的页面上,让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循着那经久弥香的味道,不断刷新着成长的足迹,而那味道更是足以眷念一辈子。  红籽  红籽是村里人
期刊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  ——录于车田村土地庙  一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
期刊
我是打球回来,站在六楼新宿舍的阳台上,风无视我,急急地远离这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向原野窜去。不远处是一座孤零零的山,我想,在大学最后的这一年中,我需要不断地描述这个光秃秃的山坡。  最近我总在重复一些事,如比想同一段往事,听同一首歌,看同一篇文,即使这样并没多大意义,仅是在新环境里对一些旧事物的怀念,似乎这会变成一种习惯,就像每天在阳台站一会儿,看一看那座孤独的山。  一座没有花朵树木的山坡,适合埋
期刊
何志这个男人看上去是个称心如意的对象。高大个子、长相标准,在体面的政府单位上班,性格也算温和。家里的地征了后,又得了一套房子还有几十万的钱。知道的人都羡慕亚丽命好。亚丽就是个小学老师,还在农村教学。周围的女老师太多,交际狭窄,找不上对象或者岁数一大凑凑合合结婚完工的女老师大有人在。亚丽心高气傲点,就是不想凑合。亚丽傲气一点是有原因的。亚丽家虽是普通工人家庭,可亚丽长得好看,有人说像周惠敏,还有人说
期刊
在这里,虚幻就是美——  轻纱罩远山,浮云腰间过  一匹匹悠然的白马  在浩瀚天地间驰骋  在这里,人世的烦忧  多么渺小  群峰绵延,仿佛一首逶迤、雄浑的诗  其铿锵的语调,拔去了  我拥塞的昏暗与萎顿  登临拔仙台,就是登临了  孤美的仙绝之境  除了惊叹,还羞愧地  将一颗沉重的俗心  放入博大、壮阔的光泽里清濯  获得澄净、轻盈和洁白的羽翅  获得天地无言的恩赐  在拔仙台,生命像只神灵的
期刊
凝固的波涛,凝固的呐喊,凝固的力量,凝固的大合唱。  凝固中生出五谷的芳香,凝固中生出百鸟的歌唱,凝固中生出小亲圪蛋的乡情,凝固中塑造出龙的雕像。  太行山,华夏民族盘根错节的渊源;太行山,把龙的图腾雕刻在了大地上。  二  山崩地裂,电闪雷鸣,奔跑的生命,哭号的祖先……一幅幅画面走入了历史的线装书。  一个女人,羞处遮着几片树叶,裸露着饱满而硕大的乳房,将惊慌失措的人们召集到了一起,取得了中华民
期刊
我坐在沟边的一棵槐树跟前,看着大片的云涌过来,身后的村庄却仍在沉睡着。狗在狂吠,烟在升腾,于断裂的墙垣下面,蚂蚁们成群结队,集合好队伍,仿佛正要赶赴参加什么重要的活动。女人们坐在一起,或说谁家的男人,或干着自己手里的活计,人生况味,人情世故,尽显于她们粗犷的话语中。这是村庄,具体说,这是我们的村庄:王家咀村。它卑微、渺小,却沉于隐没之处,安静地抗争着岁月,显然它的力量太过薄弱,它笨拙的动作,繁琐,
期刊
猫头鹰啄去经年落寞  扑棱一声,逃离栖身的枝头  古树叶纷纷坠落  风避开哭泣  茶花谢了,马樱花小脸憋得通红  面对枝头上诱人的阳光  几个表情夸张的游人  举起相机,绽开朵朵绚烂的爱  一群当地彝族青年扯开嗓门  火辣辣的山歌,瞬间打开无声世界  传说中的十八连山  拽一把鸟鸣撒向天空……  马摆大山  一群野兽,血液里注满大风  狂奔在深秋的马摆大山  野生巴迪松睡眼惺忪  在刺骨的寒冷中苏
期刊
山不在高,不在险峻,一座山是否被人记住,在于山是否有灵气。一座没有灵气的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西北,我看到过一座光秃秃的山,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像一个人,头上没有头发,这样的山,是不会被人记住的。是的,那座山,在我的眼前一掠而过,我至今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但是,你去过一座有灵性的山,你就不会记不住山的名字。比如壶关太行大峡谷,你在那里走一走,一条峡谷,一帘瀑布,一座庙宇,一个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