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 歌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色很快暗下来了,山里似乎黑得更快。郭保全校长走出祠堂,沿着山村的小路兜了一圈。他时不时走进村民家里,一边与主人打招呼,一边查看租住着的学生,提醒他们当心火烛,早睡早起。
  当他转回祠堂准备也去休息时,听到了风琴的声音。风琴弹的是《送别》,和着节奏,他不由得哼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他走进用作教室的祠堂,看见一个男生正在弹风琴,借着隐约的月光,手指熟练地按着键盘。
  “看不见了吧,明天早上再弹吧!”
  学生立马站起来,喊了声:“郭校长!”
  “你家是哪里的?”
  “回校长,我家在皿山。”
  “哦,那路挺远的。”郭校长对这学生有些印象。他又抚了抚风琴,叹了口气:“唉,这次撤退只剩下两架风琴了,另一架还有点儿漏气。”而最近的消息又让他忧心忡忡,一是听说省政府省教育厅迁到更偏西的皿山深处去了,一是日军离此又近了二十里。局势到底会怎样,真没法说啊!
  第二天一早,路上遇到军训教官,他向郭校长打听学校是否还得搬,说他是本地人,如果学校再搬,他不走了,一大家子,怎么走?郭校长笑笑说:“那上面总会派别的人来的。”
  他回到山村时,又听到了风琴的声音,一个音色清澈,一个有点儿闷声闷气。
  刚走进办公室,会计老余走过来,问道:“不知道下个月的教育经费还能不能按时拨付?”
  到月初时,郭校长打听了一下,不由眉头紧锁。由于战事吃紧,本地银行已不能领到经费了,他得亲自去一趟皿山。两人合计了一下,得找个认路的同行。可是,一时到哪里去找呢?这时,老余忽地记起来,有个男生就是皿山人。郭校长也想起来了。老余查了一下名单,得知这个学生叫卢亮,一下课,就把他叫了来。郭校长一看,果然是那晚弹风琴的男生。
  老余说了一下叫他来的意思,郭校长微笑着看他:“就怕你力气不够!”
  “校长,我行的。去年我们撤退时,我还背着受伤的同学一起上山呢。”
  第二天一早,两人偷偷上路了。出门万事难,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在第三天下午见到了国民教育科科长,他说只能在皿山银行领到款项。他从银行里出来时,手心全是汗。这次他领到了两个月的经费,仅仅用一个布包裹装着,背在肩上,是不是太显眼了?
  当旅社里只剩下他俩时,郭校长向卢亮亮了底。卢亮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倒吸了一口凉气,喃喃自语,万一包裹被抢,那就不得了了。忽然,他一拍脑门儿说:“对了,我每次上学来,我娘总是把钱缝到我的内衣里。要不,我们也把钱缝在内衣里,怎么样?”
  他向老板娘要了针线包,关紧了门窗。郭校长就把钱分成两半,一份缝在自己的内衣里,一份缝在卢亮的内衣里。
  “校长,您放心,人在钱在,我知道这事非同小可……”
  一路担惊受怕,终于回到了山村。郭校长拍拍卢亮的肩膀,长吁了一口气。
  此后,也有整个月领不到经费的,但山村里,依然琴声悠扬。时局依然难以预料,偶尔会看到敌机从东南角掠过,但也没有扔下炸弹来。
  突然有一天,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来,说:“打起来了,打起来了。”郭校长一惊,急问什么事,因为警报并没有拉响——原来一群男生与教官混战在了一起。郭校长急忙赶过去,拨开人群,只见一个教官在横摔一个男生,不断用脚乱踢。郭校长喝道:“住手,怎么可以打孩子呢?”他立马拉开两人,定睛一看,被打的竟是卢亮。
  几个教官气势汹汹地拥进校长室,说是共产党闹事,一定要开除卢亮,为首的就是上次打听消息的那个本地教官。等他们走后,郭校长查看了卢亮的傷情,让老余给他涂上红药水,又一一查问学生,终于明白了。这几个教官平时作风粗暴,对女生也动辄打骂,卢亮说了句“不能打女生”,结果惹恼教官。他们恼羞成怒,打卢亮出气。同学们看不下去,一哄而上,围攻教官,终于酿成一场混战。郭校长感到事态严重,就集合学生进行训话:“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本当勠力同心,弦歌不辍,保我国本;谁知你们少年意气,不懂时务,惹下大祸。从今之后,当潜心学习,为人师表,以上不负国家和民族,下不负父母和师长!”
  但是随后,他也辞退了那几个教官。因为他们态度强硬,毫无反省之意,还一定要他开除卢亮,否则就停止军训,报告上面。郭校长正色道:“请便!”
  “校长,这样怕是不好吧……”老余有点儿担心。
  “这几个兵油子,积习难改,不但于教育无补,还会败坏风气。我上次还看见他们追逐女生,态度甚是轻浮……”
  这事,暂时算是压下去了。
  这天黄昏,郭校长沿着山村又绕了一圈。祠堂前后,树木掩映,残阳漏金,暮鸦四噪。他听到音乐小组在训练弹唱,《送别》的歌声再次传入他的耳朵——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郭校长伫立静听,眼里有点儿温热。过了会儿,他一个人往山上走去,在一个山头,远望东北,站了很久。那里是沦陷的舜江市,市北郊有一幢口字形黄瓦青砖的二层楼房,有十多个教室和长长的宿舍,四周是操场、农场和田野,那就是舜江师范的原址!
  刚才,他接到了教育厅的指示,让他辞职复命。因为军训事件,已引起上面的不满。
  郭校长已经决定:不能开除卢亮。因为那是一个火种。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看到那一行字,初怀敬心里“唉”了一声,表示惋惜。毕竟,他和白静山是十分熟络的:春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白静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市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一县之长,地方上的头面人物,极受瞩目的。这一条消息很快就在全市传开了,春江县更是家喻户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还伴随着一个疑问:还会有谁?  初怀敬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又没有自己什么事,惋惜后,该干吗干吗。  但有消息不断传来,好像
期刊
司机大李抱起大纸箱抬腿就走,县长看着纸箱里的小棋盘发怔。大李一笑:“甭急!今天我就带您上一块地去!”  县长瞅他一眼:“还没下班哩!”  大李往门外跑:“官迷!”  今天县长退休。大李说的“地”,县长知道,唐白河畔粉墙黛瓦的一条古街。一街四巷,兵卒巷、将帅台、炮子口、相士胡同,大明朝屯兵的地方。三千将士为去思念之苦,操练之余以弈棋解闷儿。后人承衍扩建后,古街形成规模,人称棋街。  两人真还来了。 
期刊
一个深秋的后晌时分,旺秀穿过一片草原,找了些树枝,靠一段矮崖搭了一个临时的窝棚,打开炒面袋,开始了深山里的生活。  玉盘般晶莹剔透的月亮一动不动凝滞在空中。微风的骤然停歇并没有使人感到有一丝暖意,反而使人觉得有点儿冷森森的。猫头鹰一阵紧似一阵地嘶喊,山雀扑棱棱在夜空里乱撞着,野狐喊冤叫屈一般……  旺秀躺在窝棚里,双眼迷离。  一只光溜溜的金黄色猞猁从眼前箭般穿过,旺秀也箭般奔出窝棚。猞猁进了洞。
期刊
那时候,沟里村的乡亲们都是从碾子上推着吃。  你家也推,我家也推,他家也推,因此碾子很忙,很少有闲着的时候。  到了年根儿底下,有推白面的,有碾稻谷的,有摊煎饼的,有做豆腐的,有蒸年糕的,碾子就格外忙,从早到晚骨碌碌地转,连明彻夜咯吱吱地响,看着像一盏忙疯了的走马灯,听着是一首沉重而又欢乐的曲儿。  因为碾子少,全村就那么三五盘,怕到时候摸不着,所以就得提前“占”碾子:看见碾子闲着时,赶紧把自己家
期刊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主营布料鞋服,兼营刺绣品、铜铁器、灯具及各式楠木家具。开张之初,恰逢冯玉祥扩军购办军服,老板任蕴清趁机捞了一肚子肥油。  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上海人对精于算计之人的称呼),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
期刊
年底了,办公室的小牛得了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下子在局里出了名。别看小伙子平时寡言少语,不怎么引人注意,可登在报纸上的先进事迹,还真让人刮目相看。两年时间里他扑下身子,有空就往联系点跑,克服了不少困难,鼓励村里人开展肉鸽养殖,成立了合作社。不但他自己定点联系的贫困户提前一年完成脱贫目标,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增收致富。  两年前,小牛刚分到局里工作的时候,给周围熟悉的同事印象最深的是,他方
期刊
“奶奶婶”跳墙摔着了!  扶贫干部老王没起床手机就响起来,传来这样的消息。他急忙穿衣起床,顾不得洗漱,趿拉着鞋子就往“奶奶婶”家跑,边提鞋边恨恨地说:“我说别把墙砌那么高,偏不听,这回摔着了吧?唉!”  “奶奶婶”今年七十六岁,个子不高,满脸沟壑,瘦瘦的一位老太太。村里人都不叫她名字,叫她“奶奶婶”。别看她瘦,精神头儿可蛮足的,每天从墙里跳到墙外,再从墙外跳到墙里,来来回回数不清,墙头跳出来豁儿。
期刊
蛋蛋从来不看连环画,蛋蛋太忙,哪有工夫呢!蛋蛋还要“放电影”呢——一块包袱皮四个角系上绳,往两棵树之间一拴,一群光葫芦头每人搬个小板凳,横成行竖成列坐好,聚精会神看那块连个补丁都没有的哑巴红布。蛋蛋还要挖地道呢——蛋蛋们计划把地道从打麦场挖到三娃家锅台下。三娃他娘好说话,是要争取的对象,但挖了没多深就塌了,再挖还塌,看来这儿不适合打游击。蛋蛋还要“埋地雷”呢——找块砖头拴上长绳,在村头大路中间挖个
期刊
财 运  许庆生十八岁那年,柳林镇这一带流行瘪螺痧(霍乱)。他所在的许家村里就死掉三十多个人。他家最倒霉,死掉四个,只剩他一人。请郎中买药、买棺材安葬,八亩三分水田全部卖光。他原跟父亲学会种瓜,却没有田地可种,有时便帮人家种几亩香瓜,得些工钱;不种瓜时帮粮行、木行、茧行挑运货物,干杂活儿。他虽有两间旧瓦房,但没有田产,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  柳林中街杂货店老板许长生,是许庆生同族堂兄,在镇西北有块
期刊
田大脚上杆子要嫁戴老爷,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要嫁老头儿,这事儿轰动了桦树镇。  戴家是大粮户,养着枪队,方圆数百里有名的响窑。戴家有两百垧好地,种啥长啥,开烧锅、油坊、大车店、饭馆,买卖占了半条街。  田大脚长相端正,杨柳细腰,能识文断字。爷儿俩开私塾,收了十几个学生。她爹教《三字经》《百家姓》,领学生写毛笔字。她教做算术、记账目,领着学生打算盘。  小时候,爹让缠脚,她闹绝食,爹就由着她。长大后,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