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为国学经典,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存续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已经显得尤为迫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起了国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学习热情。在正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
关键词:国学经典 陶冶情操 教育途径 国学教育
一、 国学教育的定义界定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与“西学”想对应,一些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土壤,是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家、佛家思想的文化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 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国学教育”的内涵,也因此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1)国学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国学中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这些优美的词句被万口传诵,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備,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用一辈子。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学生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微,在日常的对青少年教育中,偏重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否认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也不否认以现代科学为学科基础的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文质兼美的流传千古的国学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滋润,国学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弟子归》,便于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首先是“孝悌”,“百善孝当头”,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谦恭有礼等。再如《论语》、《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途径
面对国学教育的热潮,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国学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1)要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语言文字是国学的载体,是学习国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国学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
(2)要诵读国学经典文章。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一周诵读至少三首古诗,每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中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竟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竟然只能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担负起国学教育的重任。
(3)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目前国学教育中,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活动。当学生所掌握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写人文景观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的……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复习记忆中的诗句,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同时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结论: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国学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国学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国学教育跟着潮流来,又随着潮流走。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拓宽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新途径,开展新国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2]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关键词:国学经典 陶冶情操 教育途径 国学教育
一、 国学教育的定义界定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与“西学”想对应,一些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土壤,是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家、佛家思想的文化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 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国学教育”的内涵,也因此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1)国学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国学中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这些优美的词句被万口传诵,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備,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用一辈子。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学生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微,在日常的对青少年教育中,偏重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否认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也不否认以现代科学为学科基础的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文质兼美的流传千古的国学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滋润,国学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弟子归》,便于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首先是“孝悌”,“百善孝当头”,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谦恭有礼等。再如《论语》、《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途径
面对国学教育的热潮,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国学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1)要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语言文字是国学的载体,是学习国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国学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
(2)要诵读国学经典文章。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一周诵读至少三首古诗,每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中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竟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竟然只能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担负起国学教育的重任。
(3)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目前国学教育中,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活动。当学生所掌握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写人文景观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的……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复习记忆中的诗句,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同时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结论: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国学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国学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国学教育跟着潮流来,又随着潮流走。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拓宽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新途径,开展新国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2]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