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孩子美育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分析幼儿音乐教育对美育的积极作用开始,分别从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美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48-01
原苏联教育学界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而言,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取音乐知识,感知音乐情感,抒发内心情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视,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美育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进而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将音乐教育与美育培养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当前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1 幼儿音乐教育对美育培养的积极作用
1.1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养成
幼儿音乐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其内容往往与故事、动画等内容相关联,因此具有积极向上的本质特点。这类音乐没有说教式的僵硬,而更能够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
1.2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正处于个性培养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能够在活动中,减缓幼儿的焦虑、紧张情绪,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如儿歌《小老鼠偷油》,通过充满童趣的故事和音乐,让孩子们看到偷油老鼠的不良后果,从而对于自身发展起到启发和警醒的作用。
1.3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幼儿对一切新事物的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对于音乐同样如此。在听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他们会进行哼唱,而后处于好奇会不断的改造乐曲的曲调、节拍来获取快乐,而正是无意间的改变,往往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创新热情。他们不是简单地机械的模仿作品内容,而更像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1.4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团队观念的形成
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将幼儿集中在一起,通过合唱来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量,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的相处,如在《拔萝卜》一首乐曲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大家背诵歌词,再现场景的手段,来帮助孩子培养好巩固团队意识。
2 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音乐教育功利化严重
一些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将歌唱的是否准确、舞跳得是否到位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偏重于最终结果的达成。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采取重复练习的方式来达成的,虽然结果看似好看,但实际效果不大,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的培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音乐教育成人化突出
当前幼儿教育成人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往往将一些成人化的元素带入到音乐课上,让孩子们模仿成人的表演,看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但却丧失了几分童真,孩子天真无邪本性被所谓的“酷”所替代,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父母和教育者警醒。
2.3 音乐教育技术化过重
还有许多家长往往将音乐教育与是否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划等号,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视孩子的年龄承受力和兴趣爱好,以父母的眼光为准,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学习,而有的教师和学校没有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盲目满足家长的要求,甚至开设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片面的强调提高孩子的所谓技巧、技能的培养,造成孩子对音乐的麻木,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都导致音乐教育功能的丧失。
3 实现音乐教育与美育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是另一种语言,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从音乐中聆听世界的声音,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从产生心理的共鸣。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更不是演奏家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家长都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应以素质为主,在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创造力方面给予孩子指导,从而提高孩子的美育素养。
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要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园方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切实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界定音乐教育,避免出现音乐教育成人化、技巧化方面的问题,将音乐教育变为孩子聆听世界、感受自然的一个窗口,让孩子们能够在音乐教育中感受到另一个世界。教师要帮助孩子们既要学会音乐的基本方法,也要领悟音乐的魅力,从而逐步树立起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孩子的美育素养。特别是要克服功利思想,让孩子喜爱音乐,而不是因为家长、教师的误导影响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3.2 全面培养,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
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讲过,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为优秀的作品,培养其出色的感知力。同时,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感知音乐中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的差异,感受音乐的情感状态、律动的紧张度和起伏状态,形成对音乐美感知觉的敏锐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孩子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通过节奏的舒缓、曲调的高低来引导幼儿去感受音乐的喜怒哀乐。
3.3 互动交流,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音乐中,增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如2013年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了》,其中的配音通俗易懂、歌词朗朗上口,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孩子们边聆听音乐,边讲述自己的思想,或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其中的歌曲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能够很好的获取心灵的陶冶。同时,也可以用孩子们喜爱的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丢手绢》歌曲,既是一个游戏,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乐曲,教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拼搏意识。
3.4 提高素质,建设过硬的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音乐素养,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和叙述音乐的特点,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提高音乐的美育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找准孩子心理特点,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真正让孩子们学习、学会聆听音乐。
参考文献
[1] 崔彩艳.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李娟.论幼儿音乐美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J].工会论坛,2012(5).
[3] 董敏.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3(2).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美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48-01
原苏联教育学界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而言,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取音乐知识,感知音乐情感,抒发内心情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视,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美育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进而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将音乐教育与美育培养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当前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1 幼儿音乐教育对美育培养的积极作用
1.1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养成
幼儿音乐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其内容往往与故事、动画等内容相关联,因此具有积极向上的本质特点。这类音乐没有说教式的僵硬,而更能够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
1.2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正处于个性培养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能够在活动中,减缓幼儿的焦虑、紧张情绪,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如儿歌《小老鼠偷油》,通过充满童趣的故事和音乐,让孩子们看到偷油老鼠的不良后果,从而对于自身发展起到启发和警醒的作用。
1.3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幼儿对一切新事物的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对于音乐同样如此。在听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他们会进行哼唱,而后处于好奇会不断的改造乐曲的曲调、节拍来获取快乐,而正是无意间的改变,往往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创新热情。他们不是简单地机械的模仿作品内容,而更像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1.4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团队观念的形成
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将幼儿集中在一起,通过合唱来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量,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的相处,如在《拔萝卜》一首乐曲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大家背诵歌词,再现场景的手段,来帮助孩子培养好巩固团队意识。
2 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音乐教育功利化严重
一些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将歌唱的是否准确、舞跳得是否到位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偏重于最终结果的达成。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采取重复练习的方式来达成的,虽然结果看似好看,但实际效果不大,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的培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音乐教育成人化突出
当前幼儿教育成人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往往将一些成人化的元素带入到音乐课上,让孩子们模仿成人的表演,看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但却丧失了几分童真,孩子天真无邪本性被所谓的“酷”所替代,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父母和教育者警醒。
2.3 音乐教育技术化过重
还有许多家长往往将音乐教育与是否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划等号,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视孩子的年龄承受力和兴趣爱好,以父母的眼光为准,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学习,而有的教师和学校没有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盲目满足家长的要求,甚至开设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片面的强调提高孩子的所谓技巧、技能的培养,造成孩子对音乐的麻木,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都导致音乐教育功能的丧失。
3 实现音乐教育与美育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是另一种语言,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从音乐中聆听世界的声音,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从产生心理的共鸣。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更不是演奏家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家长都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应以素质为主,在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创造力方面给予孩子指导,从而提高孩子的美育素养。
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要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园方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切实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界定音乐教育,避免出现音乐教育成人化、技巧化方面的问题,将音乐教育变为孩子聆听世界、感受自然的一个窗口,让孩子们能够在音乐教育中感受到另一个世界。教师要帮助孩子们既要学会音乐的基本方法,也要领悟音乐的魅力,从而逐步树立起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孩子的美育素养。特别是要克服功利思想,让孩子喜爱音乐,而不是因为家长、教师的误导影响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3.2 全面培养,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
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讲过,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为优秀的作品,培养其出色的感知力。同时,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感知音乐中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的差异,感受音乐的情感状态、律动的紧张度和起伏状态,形成对音乐美感知觉的敏锐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孩子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通过节奏的舒缓、曲调的高低来引导幼儿去感受音乐的喜怒哀乐。
3.3 互动交流,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音乐中,增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如2013年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了》,其中的配音通俗易懂、歌词朗朗上口,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孩子们边聆听音乐,边讲述自己的思想,或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其中的歌曲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能够很好的获取心灵的陶冶。同时,也可以用孩子们喜爱的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丢手绢》歌曲,既是一个游戏,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乐曲,教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拼搏意识。
3.4 提高素质,建设过硬的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音乐素养,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和叙述音乐的特点,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提高音乐的美育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找准孩子心理特点,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真正让孩子们学习、学会聆听音乐。
参考文献
[1] 崔彩艳.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李娟.论幼儿音乐美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J].工会论坛,2012(5).
[3] 董敏.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