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好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楼散步,暮色中,看见一个女孩站在蔷薇花旁发呆。她身材高挑,背影修长,梳着长长的马尾辫,看上去有些孤单和落寞。走近才发现,她眉头紧锁,面有愁容,眼中有泪,不知在哪里受了委屈。
  我没有问女孩为什么愁,为什么哭,因为我知道,这个年纪的愁与苦,其实很多都是被自己放大了若干倍的芝麻小事。比如被老师批评了,被家长训斥了,跟同学闹矛盾了,又或者是暗恋哪个男生了,都是人生路上必经之地,都是日常琐事,严格意义上还不能说成是愁和苦,只是在未经世事清澈纯真的眼睛看来,那是一粒砂,容不下。我看着她慢慢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点怅惘。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从来没有觉得青春有多珍贵。一路渐行渐远,回望来路上那个年轻的背影,才蓦然醒悟,青春像一只小鸟,跌跌撞撞,一去不回头,就像台湾作家席慕容说的那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从来都是和成长捆绑在一起,而成长的过程总会伴随着一丝小小的疼痛。试想,一朵花是不是用尽所有的能量才开得绚烂璀璨?一株玉米是不是用尽全部的力量才拔节成熟?一棵小树苗是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长成参天大树?所有的烦恼、困惑、迷茫都是青春赐予我们的礼物,都是成长所需的养分。
  那些曾经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以为过不去的沟沟坎坎,却原来,取决于自身的阅历和眼界。师长的囑托觉得是哕嗦,父母的关爱觉得是多余,偶然一次没有考好会觉得是奇耻大辱,看到异性一个关爱的眼神误以为是爱情,把心事当成秘密锁进日记本,被人说了一句“坏话”就以为是世界末日。后来才知道,什么都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什么都阻挡不了青春的激情。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幸福和欢乐,也会有坎坷和磨难,汗水和泪滴。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平平淡淡。无论哪一种青春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稍纵即逝。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告别了少年的青涩,老境尚未到来,趁青春正好,丢掉自卑、敏感、怯懦,把努力握在手中,把勤奋装进口袋,好好给自己充电,扯起青春的风帆,乘风破浪,哪怕呛几口水,也要踏歌前行。
  别辜负自己,别辜负青春,砥砺前行,在未来的路上,你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說起孩童时期的精神罹患,大多数家长都能说出自闭症和多动症,并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可对有一种疾病却知之甚少。当孩子出现这种病症时,一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病了,认为是孩子淘气、故意不听话,对其进行严厉的教训;还有一部分家长则将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觉得孩子精神不正常了,因此方寸大乱。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源于家长对这种疾病——抽动障碍的不了解所致。  在“本期策划”栏目,我们请到几位专家对抽动障碍这
期刊
5月份一个普通的周三上午,我正在門诊忙碌着,门口“啊,啊,啊……”的连续怪声不断响起。虽然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也大概知道这个病人应该是来看儿科门诊的。几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这个孩子就诊时间了。虽然大概知道孩子是什么情况,但当孩子坐在我对面时,我还是有些惊讶。只见男孩的左侧脸颊和额头有明显的皮肤破溃,有些血肉模糊,我心里微微责怪家长:怎么这样了才带孩子来看。  这个12岁男孩,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据
期刊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俗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目前亦发现极少数患者起病于成年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或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期刊
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两种,喜、怒、哀、惧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基本情绪,而羞耻是一种混合了厌恶、沮丧、悲伤,内疚,愤怒等的复杂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把羞耻定义为人们在失败、违背了道德或社会规范之后感受到的一种社会情绪。  羞耻可能源于大众视角,但是最终指向内心的自我,并且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自责和极大的痛苦感。从这个意义上讲,羞耻是自己对整个人的全盘否定,是颜面扫地的失意,是内心深处自己对自己的谴责。
期刊
62岁的刘先生原本和妻子相处还算融洽,妻子和他年岁相当,家中有两个子女,两人虽收入不多,但总归可以安稳度日,有时也会争吵几句,但也都是小吵小闹、无伤大雅,然而最近一年来刘先生发现妻子越来越不可理喻、经常无端指责自己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自己否认后她却总不愿相信,弄得刘先生既莫名其妙又自觉憋屈。  就在一年前,妻子有次突然追问起家中存折里的钱为何无故没了,刘先生跟妻子解释说因为小儿子要购置新房而手中的
期刊
我在初学认知行为治疗(CBT)时,没有经过任何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系统培训,虽然接受了7年正规的学历教育,但当时对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加上认知行为治疗当时没有在国内普及开,所以在接触它时,更多的是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而对它的了解也仅仅来自于检索出来的有数据支持的文献,它短程有效、结构化的特点吸引了我。  后期有幸接触了导师举办的系列培训项目,经过4期的学习,我才慢慢开始对认知行为治疗产
期刊
自尊心强,还是弱呢?  在家长和老师们眼中有一类“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他们不能接受哪怕一点儿批评或忽视,很容易委屈哭鼻子。  我最近在一所幼儿园大班做进班观察,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淘淘。在绘本课上,淘淘不小心用手肘碰到了另一个小朋友,小朋友马上就去找老师“告状”。老师还没说话,淘淘就流淚哭了。老师说:“你确实碰到了人家,老师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就哭起来了啊?”  老师不再理会淘淘,继续讲绘本。淘淘
期刊
A:上海17岁男孩因琐事与母争吵,跳下高架桥当场死亡。  惨剧发生,令人心痛!天下父母,爱子情深,爱的不当,化为伤害!母亲应该是最痛苦的,需要危机干预,她发生PTSD并伴随抑郁的可能性很高,自杀风险也很高,需要考虑严密照顾,避免内疚抑郁自杀。  看过新闻视频,分析录像后,笔者觉得母亲的行为确实有几点不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做出如此行为,但也不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她批评指责,因为现在她是最痛苦的,需要
期刊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舆论热议。点赞者不少,反对者有之。我认为此“断奶”之举对于生长在蜜罐中的孩子大有必要,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能力,更好为青春护航。  寓言《虎皮鹦鹉之死》给大家的启示是深刻的。父母可以养你小,但不可能养你老。考上大学了,这是你走上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需要尽早学会自立、自理。再说父母有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的法定义务,但没有必须供成年子女上大学的硬性
期刊
朋友小溪产假六个月结束后,要返回公司上班。刚刚满半岁的宝宝不得不交给外公外婆照顾。由于小溪所在的公司在大城市'所住的房子面积偏小,自己工作时间也不自由,经家庭商议,就将宝宝留在外公外婆所在的老家。然而,没到一个星期,小溪心理上就备受煎熬,忍不住对远在老家的宝宝的思念。她每天下班回家最急切的一件事就是与宝宝视频聊天,但宝宝还小,不太搭理她。家里还装了监控,小溪上班时,也忍不住多看宝宝几眼。即使周末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