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将其心理问题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并针对心理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在敌对、强迫、精神病性以及恐怖方面与常模对比(p>0.05)。结论 与一般健康人群相比,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差,因此,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 心理问题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74-01
如精神病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会给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1]。笔者对我院精神科45名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精神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45份问卷,有效回收45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其中,男8名,女37名,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5.1±4.6)岁;6名大专,占13.3%,24名大专,占53.3%,15名本科,占33.4%;27名已婚,占60%,18名未婚,占40.0%;工作时间半年~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2.7±6.9)年。所有调查人员均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躯体疾病。
1.2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人员均自主完成问卷,问卷结果不公开,不记名。其中,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恐怖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人际关系方面、焦虑症状、敌对症状以及偏执症状等方面,运用0~4分5级计分制,4分:极严重;0分:无症状。
1.3 观察指标
将所测试的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在敌对、强迫、精神病性以及恐怖方面与常模对比(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SCL-90评分和国内常模的比较( )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付出较多精力和体力,且具备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进而导致耗尽机体中调节、适应压力的精力和能量,使机体平衡失调,使调节心理平衡、内心冲突存在人们心理活动中[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本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在敌对、强迫、精神病性以及恐怖方面与常模对比(p>0.05)。
3.1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問题原因
(1)服务对象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情感、感知、行为以及意志等方面存在障碍,不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且会出现拒绝治疗、扰乱的行为,严重者给护理人员带来伤害。护理人员却只能忍让、宽容患者,产生压抑感,担忧自身安全。在超负荷负面情绪下,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
(2)超负荷工作量
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配合医师,而且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症状,避免患者出现自伤、自杀以及走失等现象,进而加大患者护理难度。
(3)缺乏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3]
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疏导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自身较为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有效实现自我调节。
3.2 干预对策
(1)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卫生管理人员要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肯定、指导护理工作;为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尽量运用新技术,减轻工作量;如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困扰,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缓解,降低心理压力,降低不良心理发生率。
(2)缓解工作压力
医院立足于全局,解决存在的结构、数量不合理以及排班、编制不合理的情况,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超负荷工作。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指导其与患者有效沟通,并保障自身的安全,进而能够有效缓解工作风险导致的心理压力,并指导护理人员正确面对心理压力,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有效保障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与一般健康人群相比,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差,因此,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兰云.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0
[2]隋吉龙.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0(11):82-83
[3]刘明慧.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693-3694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 心理问题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74-01
如精神病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会给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1]。笔者对我院精神科45名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精神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45份问卷,有效回收45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其中,男8名,女37名,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5.1±4.6)岁;6名大专,占13.3%,24名大专,占53.3%,15名本科,占33.4%;27名已婚,占60%,18名未婚,占40.0%;工作时间半年~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2.7±6.9)年。所有调查人员均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躯体疾病。
1.2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人员均自主完成问卷,问卷结果不公开,不记名。其中,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恐怖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人际关系方面、焦虑症状、敌对症状以及偏执症状等方面,运用0~4分5级计分制,4分:极严重;0分:无症状。
1.3 观察指标
将所测试的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在敌对、强迫、精神病性以及恐怖方面与常模对比(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SCL-90评分和国内常模的比较( )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付出较多精力和体力,且具备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进而导致耗尽机体中调节、适应压力的精力和能量,使机体平衡失调,使调节心理平衡、内心冲突存在人们心理活动中[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本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在敌对、强迫、精神病性以及恐怖方面与常模对比(p>0.05)。
3.1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問题原因
(1)服务对象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情感、感知、行为以及意志等方面存在障碍,不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且会出现拒绝治疗、扰乱的行为,严重者给护理人员带来伤害。护理人员却只能忍让、宽容患者,产生压抑感,担忧自身安全。在超负荷负面情绪下,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
(2)超负荷工作量
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配合医师,而且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症状,避免患者出现自伤、自杀以及走失等现象,进而加大患者护理难度。
(3)缺乏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3]
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疏导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自身较为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有效实现自我调节。
3.2 干预对策
(1)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卫生管理人员要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肯定、指导护理工作;为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尽量运用新技术,减轻工作量;如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困扰,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缓解,降低心理压力,降低不良心理发生率。
(2)缓解工作压力
医院立足于全局,解决存在的结构、数量不合理以及排班、编制不合理的情况,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超负荷工作。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指导其与患者有效沟通,并保障自身的安全,进而能够有效缓解工作风险导致的心理压力,并指导护理人员正确面对心理压力,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有效保障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与一般健康人群相比,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差,因此,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兰云.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0
[2]隋吉龙.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0(11):82-83
[3]刘明慧.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693-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