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0028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通过家园同步,形成合力,是实施德育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要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使三方面的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努力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因此,我园进行了家园同步,实施德育教育的探索。
  一、家长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
  1. 家长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是最初与幼儿发生感情联系的,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许多情感的体验,包括行为方式和语言等。
  2. 儿童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形成不能完全排除先天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条件和主观的努力。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从胎儿期就算起。父母的基因、母体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会影响到胎儿。幼儿的个性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一棒子打死”,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向内向即不可改变。其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指出,个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来改变。
  3. 引导儿童个性发展的方法。①尊重儿童。②家长要做儿童的榜样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各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表率。③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儿童。④家长应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⑤家长要正面引导儿童,一般民主的家长都会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儿童,如提建议、作指示等等。⑥让权威与情感并驱。⑦家长应以积极的方式帮助儿童对待失败与挫折。
  二、德育教育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切忌成人化。德育教育的目标不能过高,内容应该是幼儿常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也可以介绍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德育问题。在德育教育中也应该承认幼儿的这种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加强观察和辅导,重视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幼儿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广泛发动家长,让他们积极提供有关教育的材料和资料。在大班的“爱祖国教育”系列活动中,家长们按园的要求积极配合去做:提供旅游名胜照片、给孩子讲相关历史名胜的故事、提供地方土特产、选报道祖国建设的剪报,使大班开展的“中国展览会”主题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令家长们赞叹不绝。我园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家长们纷纷慷慨解囊,并鼓励孩子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家长们这一片美好的助人为乐的思想,对幼小心灵无疑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总要求是:家长对幼儿全面发展目标要有正确认识;要掌握基本的、正确的保育教育知识和方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参与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实现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1. 在幼儿园中开展德育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参观、讨论、看电视、报纸专题新闻报道等让教师掌握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还带他们到社会参加实践活动接受教育,并组织他们创编有关德育教育的教材、文艺节目,增强德育方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使他们对抓好德育教育形成共识,提高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自觉性。
  2. 合力教育必须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成效。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①设立“家长开放日”。②家园亲子同乐日。③家园联系手册。④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
  四、发挥幼儿园环境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1. 优化客观环境。我园园舍规范化,场地设施布局合理,室内陈设和幼儿使用的各种用具美观完善,符合卫生要求,符合幼儿兴趣,能引发赏心愉悦的积极情绪,优美的环境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幼儿的心灵。
  2. 净化心理环境。首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人际氛围,让他们处于团结友爱、温暖自在的生活环境中,从而获得安全感、轻松感。其次,把真诚的爱与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哄骗行为,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第三,教育教学都要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出发,采取生动、形象的方法,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幼儿的素质潜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每个幼儿都具有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态以及正常的行为反映。
  3.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教师除了按自己的设想布置环境以外,还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布置。
  五、巧借故事形象培养幼儿的思想品质
  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讲故事是学思维、学品德的载体,学思维、学品德是讲故事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干巴巴地把故事读给幼儿听,而是要讲得生动、形象和童趣盎然,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强烈的思维动机,以便培养良好品德。我们可以让幼儿看故事、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这样不仅讲活了故事,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幼儿不但愿意听,而且渴望做。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配合多种的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巧妙地呈现故事内容可以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幼儿“学品德”做好必要情感经验和准备。
  六、让孩子学会爱人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体贴人”,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绝大部分父母除要求孩子学习好,就再也没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动做一些家务,父母也总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着碰着。有些父母时常说:我只要孩子过得好,并不求他给我回报。这样的“关爱”,这样的“无私”,早就让我们的孩子习气了。其实,爱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交流。要让本身的孩子也来爱本身,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父母献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热茶……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体贴。因为,一个人会爱本身的父母,未来才会更好地愛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责任编辑韦英哲
其他文献
适合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一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模式、教育机制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合适性,其二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惠及全体,一视同仁。江门市实验中学立足本校实际,文化为基,创新为核,实现理念全面渗透;尊重规律,注重体验,切实提升德育效能;自主探究,分层合作,全面提升课堂高效;拓展活动,培养特长,不断完善个性人格。  一、文化为基,创新为核,实现理念全面渗透  文化是凸显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指的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存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的,指的就是在超出了教学计划所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两者在教学重点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培养人的个性,但是在第一课堂上因为对于培养人的共性的侧重较多,而在第二课堂上则是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个性的培养。对于初中歷史学科来
2014年7月,原告孙某起诉至原审法院称,2005年10月25日,孙某作为某中学高二学生,收到学校发的《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通知书》,要求家长签字确认后交回,孙某家长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的积累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语言的积累,可以说是我们这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从牙牙学语,到白发皑皑,我们要表达自己,与别人进行沟通,都需要自身丰富的语言文字储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培养的是习惯,塑造的是人格,提高的是能力,传承的是精神,熏陶的是情感,积淀的是素养。  一、紧扣文本特点,深度解读教材  童话中的人物塑造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作家的价值取向、是作家的审美情趣。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容易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被那些鲜活、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打动,对所描述的场景也会产生无限的向往。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