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心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可以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教师简洁明快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而铭刻在心;教师深沉犀利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情感;教师风趣诙谐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寓学于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严密,更应该要求自己的语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乐于、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艺术,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
  一、教师的语言要满含激情,富有感染力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部分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浸染陶冶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身心发育时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教师运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转化为自己有声的感情,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诱导性,能启迪思维
  “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谁能告诉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吗?”这是钱梦龙进行《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教学的导语,这个提问的目的是诱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本“食物”一词的定义。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钱梦龙也曾提过一个精彩的问题:“小孩的父亲同意不同意小孩去挖山?”乍一听,好像是犯了一个人所共知的错误,可他的智慧却恰恰体现在这“玄机”里。可见,诱导的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它的话语领域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它的话语方式常常是教师亲切、机智的提问,它的目的常常是用来点拨学生的思路。诱导的语言所创造的教学气氛,既轻松又紧张,既饶有趣味又启迪智慧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常常适时地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语言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能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具体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見、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中国的诗词,源远流长,意境深远,遣词造句特别讲究。教师在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入情入景。如,马致远的《秋思》的前三句,用九种事物勾勒出一幅深秋薄暮图。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作者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孤寂和惆怅之情,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放映枯藤、老树、急于归巢的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形象,在为它们着上色彩,配上声音,看谁描绘得贴切形象。”这样,单调的文字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作为语文教师,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榜样,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要言之风趣、言之动情外,更要注重言之规范。汉字是表意文字,音韵调之间关系密切,若语音不准,表意则可能差之千里,汉语中多音现象、混音现象繁多,就更需要教师读音正确,以求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语言规范还要求教师要讲普通话,切忌满口俚语乡音。中国地广人多,语言繁杂,就汉语而言,有八大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多种语调,如果教师各行其是,势必造成语言混乱,造成汉语交际的困难。大力推广规范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呵护学生独特的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精彩,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水平。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  学生的疑问也许是不经意的不是为难老师的,只是他们在阅读时呼之欲出的第一感觉,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发现,并加以鼓励,因为这就是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将激励学生更深入的探索与发现。有时学生的疑问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对于诗歌教学至关重要,它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读的乐趣。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丰富的内涵,
期刊
韩国将端午节列入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12年10月,韩国学生参加了在云岘宫举办的科举考试,席地而坐进行限时作文。面对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中国中学语文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比重。苏教版开设了诸子百家、唐宋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国家也规定了清明节、中秋节的法定假期,以期能发挥这些传统节日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断代。因
期刊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总是搞不清《社戏》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对这个问题,光是靠背一个出处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从源头上找方法,那就是按照小说文体的特点,用赏析小说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区别于散文的小说独有的技法带来的一系列滋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学会识别什么是小说,树立文体意识,以达到教一篇就教一类、学一篇为例能举一反三地学习这类一文体的目标。况且,鲁迅先生的这一篇《社
期刊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在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如叶老所说:“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小学生阅读不仅仅是老师布置的一句话,一个任务,更需要老师长期有效地进行阅读方法的督促指导。  一、读前指导 与书本的美丽相遇  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先不用急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加强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对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同时还强调:“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阅读的良好氛围。”这些都在提醒教师,应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
期刊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等。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积淀了民族智慧、文化传统的,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养。所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非靠语文科不可的,其它科目在这方面虽也起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语文科的作用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把人文性确定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
期刊
都说青春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段时间学生对父母的话很反感,对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听不进去,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但是,这段时期也是最容易培养与打造的时期,可塑性比较强,如果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与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的成长、成才走在正确的的道路上。  初中管理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他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强调了语文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校总结出了“五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重点谈以“五环五学”教学模式为研究背景的低段识字写字阅读的教学。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依据学段目标,确定教学任务  低段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是以识字写字为主,逐步到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