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的现状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广告教育 广告学 本科课程 海峡两岸
课程是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课程设置决定性地影响着培养对象的定位,是教育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自1983年6月中国大陆设立广告学专业①至今,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近30年的历程中不断得到完善,课程设置基本稳步的沿用,为我国广告业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面临着不少挑战。台湾在1983年由辅仁大学设立了广告学专业②,两岸成立广告学专业的时间几乎同时,但背景不太相同,大陆正值改革开放,而台湾已经有了较多年的经济发展基础,所以两岸广告学专业的发展会有一定差异。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期望通过比较,发现一些两岸的广告学课程设置优劣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一、研究背景
1、大陆广告学本科办学模式基本情况
中国大陆开办广告学专业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的。1983年大陆最早的广告教育诞生在新闻传播系,其课程设置主要参考香港及海外等校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其优势,从而一直沿续至今。中国大陆广告学专业总体是以新闻传播型为主导,以新闻传播学广告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为基础进行发展。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已发展到三百多所,如果包括民办的广告院校,至少在四百所左右③。目前已不仅在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开办广告学专业,也有商业财经院校、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理工大学、民族大学、农业大学和艺术学院开办了这一专业,最终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办学模式即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艺术设计型④。
本文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广告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在此基础上期望对其它办学模式以借鉴。
2、台湾广告学本科办学模式基本情况
我国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发展比内地早20多年,号称华人广告教育的“先行者”,其课程参考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lllinois)、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等校的课程设置体系⑤。其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从时间上看中国台湾广告学教育的起步与大陆基本同步,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的广告学专业教育,开办广告学专业也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的,但台湾有经济起步发展时间长的背景。早在1957年政治大学新闻系就开设了“广告学概论”⑥。同时,1964年由业界自动发起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广告研讨会在台北市金华街政大公企中心举行。台湾第一本有关广告学的教科书是王德馨1963年所著的《广告学》,这使得台湾广告教育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1968年,台湾第一个广告科系开办,醒吾商专二年制“商业广告科”成立,并于四届后停办。1971年中华文化学院的“中华学术院”创建了“广告研究所”,并于第二年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台湾第一节电视广告研讨会”,于1975年出版了“广告学刊”的第一期。这些早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先锋作用,为台湾广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了广告教育的发展步伐。1983年辅仁大学设立了广告学专业,这标志了台湾广告学教育的正式启程(与大陆成立广告学专业同在1983年,时间不相上下)。台湾的广告学教育也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发展有传播学院模式、管理学院模式、艺术学院模式,主要还是以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商学院的商业经贸型广告学模式为主导和较为完善。
二、两岸广告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
本文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对象样本主要以中国大陆南北方两所代表院校和台湾较早成立广告学专业的两所代表性院校⑦:下文中分别以中国大陆A校、B校;台湾方面A校、B校来表示。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培养目标、课程整体结构及分配比例、课程设置内容、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
1、两岸广告学本科培养目标比较
从海峡两岸广告学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对比中可以发现,关于广告人才的培养目标各学校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来看,实质上可归纳为两种:一是迎合当前大学教育的通识教育的要求,培养宽口径、重基础的通才;二是强调专业性突出的“专才”。两岸广告专业的培养模式都开始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台湾高校重视培养通用性广告人才,注重实务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培养的目标定位比较清晰明确。台湾A校广告传播学系培养目标尤为鲜明:始终秉持着“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基本信念体现其办学特色。台湾B校广告学系三大学群:广告企划学程、公共关系学程、跨媒体创作学程设置了细化的培养目标,大陆广告传播学系广告专业具体人才方向的培养还不够细化。
2、两岸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结构比较
我们将大陆与台湾高校学院开设的课程结构进行简单对比:中国大陆A校必修课程为45门、选修课程为11门;大陆B校必修课达50门,选修课为26门;台湾方面A校必修课38门,选修课53门,台湾方面B校必修课40门,选修课77门;两岸在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数量上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台湾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比较鼓励学生选修本细分专业外的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增加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台湾高校将广告课程按各自不同学群将传统广告课程进行归类,明确学群的培养重点,在这方面就显得我国大陆高校在广告专业培养方面过于笼统。
文化艺术课程板块比较:两岸高校在开设文化艺术板块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对文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不能全面展现出该板块的要求。在新闻传播广告学专业可以大胆尝试加强文学、美学、艺术、艺术設计等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根据兴趣灵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博采众长的“专才”与“通才”的结合。
3、广告学课程的实践创新
目前台湾广告教育正在向重视实践教学方向发展。学校开设了“工作坊”,工作坊中,亦使用现代视觉的影片和投影片,并加入空间、声音、文字、动作、灯光等元素,学生可以从参与工作坊工作中激发创意并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对广告或公关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使课堂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此外,为保证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台湾很多广告系都聘请广告界资深实务人士担任教学任务。
相比较而言,大陆广告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的问题,目前正在引起重视。如大陆A校就提出“理论顶天,实践立地”的理念,并坚持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提升,两者相得益彰。在大陆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实战教学、专业大赛和广告实习等。
实战教学:“广告工作坊”等准公司的实践机构,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模拟广告公司运作也是实战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补充实习基地空间有限的不足。这种工作坊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先了解企业工作的流程与运作,能够为以后顺利走进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也充分符合现在企业“招之即用之”的现状。
广告专业大赛:专业性赛事是指在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广告节、广告奖一类的大赛,学校内部所进行的赛事不包含在内。一般面对大学生的专业性赛事比较典型的有:大陆方面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方面的时报广告金犊奖等。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相关赛事,从创意到执行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始终贯穿参赛过程,这是有效落实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好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并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广告实习:坚持校企联合、系企联合,与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广告公司得到充分实习的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立体化,紧跟上广告事业的发展趋势。
结语
台湾的广告课程设置体系虽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有许多大陆需要学习的地方,如课程培养目标的鲜明和细化、通识教育的权重、重视营销类课程、重视设计创新、重视与业界的沟通、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等方面,对大陆高校有所启示。大陆高校目前广告学教育虽存在着诸多缺憾,但总体发展势头良好,队伍不断壮大,且不少高校在发展中探索新的改革卓有成效,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我们建议大陆高校: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的成分、优化广告学科结构改革、重视营销类和公关类课程、重视艺术创造教育、改善课程结构、广告教学方式的革新。新的时代日新月异,如何更有效培养人才,仍是广告教育界需要不断讨论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①陈培爱:《中外广告史新编》[M].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黄深动,《我国广告教育之展望》[J/OL],《商学学报》,1995:114-115
③李涛、孙平,《对当代广告教育教学的再认识》[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1:86-87
④赖建都:《台湾广告教育回顾与前瞻》[M].台湾政治大学广告学系出版2007:16-17
⑤林玉体,《台湾教育面貌四十年》[M].台北:《自立晚报》,1987
⑥郭良文,《第三届中国广告教育论坛上的发言》,《深圳大学》,2010-11
⑦卢星星,《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4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
【关键词】广告教育 广告学 本科课程 海峡两岸
课程是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课程设置决定性地影响着培养对象的定位,是教育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自1983年6月中国大陆设立广告学专业①至今,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近30年的历程中不断得到完善,课程设置基本稳步的沿用,为我国广告业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面临着不少挑战。台湾在1983年由辅仁大学设立了广告学专业②,两岸成立广告学专业的时间几乎同时,但背景不太相同,大陆正值改革开放,而台湾已经有了较多年的经济发展基础,所以两岸广告学专业的发展会有一定差异。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期望通过比较,发现一些两岸的广告学课程设置优劣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一、研究背景
1、大陆广告学本科办学模式基本情况
中国大陆开办广告学专业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的。1983年大陆最早的广告教育诞生在新闻传播系,其课程设置主要参考香港及海外等校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其优势,从而一直沿续至今。中国大陆广告学专业总体是以新闻传播型为主导,以新闻传播学广告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为基础进行发展。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已发展到三百多所,如果包括民办的广告院校,至少在四百所左右③。目前已不仅在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开办广告学专业,也有商业财经院校、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理工大学、民族大学、农业大学和艺术学院开办了这一专业,最终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办学模式即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艺术设计型④。
本文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广告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在此基础上期望对其它办学模式以借鉴。
2、台湾广告学本科办学模式基本情况
我国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发展比内地早20多年,号称华人广告教育的“先行者”,其课程参考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lllinois)、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等校的课程设置体系⑤。其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从时间上看中国台湾广告学教育的起步与大陆基本同步,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的广告学专业教育,开办广告学专业也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的,但台湾有经济起步发展时间长的背景。早在1957年政治大学新闻系就开设了“广告学概论”⑥。同时,1964年由业界自动发起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广告研讨会在台北市金华街政大公企中心举行。台湾第一本有关广告学的教科书是王德馨1963年所著的《广告学》,这使得台湾广告教育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1968年,台湾第一个广告科系开办,醒吾商专二年制“商业广告科”成立,并于四届后停办。1971年中华文化学院的“中华学术院”创建了“广告研究所”,并于第二年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台湾第一节电视广告研讨会”,于1975年出版了“广告学刊”的第一期。这些早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先锋作用,为台湾广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了广告教育的发展步伐。1983年辅仁大学设立了广告学专业,这标志了台湾广告学教育的正式启程(与大陆成立广告学专业同在1983年,时间不相上下)。台湾的广告学教育也是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中起步,发展有传播学院模式、管理学院模式、艺术学院模式,主要还是以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商学院的商业经贸型广告学模式为主导和较为完善。
二、两岸广告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
本文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对象样本主要以中国大陆南北方两所代表院校和台湾较早成立广告学专业的两所代表性院校⑦:下文中分别以中国大陆A校、B校;台湾方面A校、B校来表示。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培养目标、课程整体结构及分配比例、课程设置内容、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
1、两岸广告学本科培养目标比较
从海峡两岸广告学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对比中可以发现,关于广告人才的培养目标各学校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来看,实质上可归纳为两种:一是迎合当前大学教育的通识教育的要求,培养宽口径、重基础的通才;二是强调专业性突出的“专才”。两岸广告专业的培养模式都开始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台湾高校重视培养通用性广告人才,注重实务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培养的目标定位比较清晰明确。台湾A校广告传播学系培养目标尤为鲜明:始终秉持着“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基本信念体现其办学特色。台湾B校广告学系三大学群:广告企划学程、公共关系学程、跨媒体创作学程设置了细化的培养目标,大陆广告传播学系广告专业具体人才方向的培养还不够细化。
2、两岸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结构比较
我们将大陆与台湾高校学院开设的课程结构进行简单对比:中国大陆A校必修课程为45门、选修课程为11门;大陆B校必修课达50门,选修课为26门;台湾方面A校必修课38门,选修课53门,台湾方面B校必修课40门,选修课77门;两岸在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数量上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台湾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比较鼓励学生选修本细分专业外的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增加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台湾高校将广告课程按各自不同学群将传统广告课程进行归类,明确学群的培养重点,在这方面就显得我国大陆高校在广告专业培养方面过于笼统。
文化艺术课程板块比较:两岸高校在开设文化艺术板块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对文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不能全面展现出该板块的要求。在新闻传播广告学专业可以大胆尝试加强文学、美学、艺术、艺术設计等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根据兴趣灵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博采众长的“专才”与“通才”的结合。
3、广告学课程的实践创新
目前台湾广告教育正在向重视实践教学方向发展。学校开设了“工作坊”,工作坊中,亦使用现代视觉的影片和投影片,并加入空间、声音、文字、动作、灯光等元素,学生可以从参与工作坊工作中激发创意并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对广告或公关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使课堂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此外,为保证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台湾很多广告系都聘请广告界资深实务人士担任教学任务。
相比较而言,大陆广告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的问题,目前正在引起重视。如大陆A校就提出“理论顶天,实践立地”的理念,并坚持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提升,两者相得益彰。在大陆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实战教学、专业大赛和广告实习等。
实战教学:“广告工作坊”等准公司的实践机构,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模拟广告公司运作也是实战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补充实习基地空间有限的不足。这种工作坊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先了解企业工作的流程与运作,能够为以后顺利走进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也充分符合现在企业“招之即用之”的现状。
广告专业大赛:专业性赛事是指在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广告节、广告奖一类的大赛,学校内部所进行的赛事不包含在内。一般面对大学生的专业性赛事比较典型的有:大陆方面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方面的时报广告金犊奖等。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相关赛事,从创意到执行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始终贯穿参赛过程,这是有效落实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好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并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广告实习:坚持校企联合、系企联合,与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广告公司得到充分实习的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立体化,紧跟上广告事业的发展趋势。
结语
台湾的广告课程设置体系虽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有许多大陆需要学习的地方,如课程培养目标的鲜明和细化、通识教育的权重、重视营销类课程、重视设计创新、重视与业界的沟通、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等方面,对大陆高校有所启示。大陆高校目前广告学教育虽存在着诸多缺憾,但总体发展势头良好,队伍不断壮大,且不少高校在发展中探索新的改革卓有成效,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我们建议大陆高校: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的成分、优化广告学科结构改革、重视营销类和公关类课程、重视艺术创造教育、改善课程结构、广告教学方式的革新。新的时代日新月异,如何更有效培养人才,仍是广告教育界需要不断讨论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①陈培爱:《中外广告史新编》[M].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黄深动,《我国广告教育之展望》[J/OL],《商学学报》,1995:114-115
③李涛、孙平,《对当代广告教育教学的再认识》[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1:86-87
④赖建都:《台湾广告教育回顾与前瞻》[M].台湾政治大学广告学系出版2007:16-17
⑤林玉体,《台湾教育面貌四十年》[M].台北:《自立晚报》,1987
⑥郭良文,《第三届中国广告教育论坛上的发言》,《深圳大学》,2010-11
⑦卢星星,《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4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