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美工区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既为幼儿提供大胆探索与实践的时间,又通过提高幼儿可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互相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使幼儿获得巨大的乐趣与满足感。由此可见,区域材料是活动区开展的灵魂和关键。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能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反之,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材料,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问题,以利于活动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1、美工区活动材料要么多而杂,要么少而单,未能呈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等的层次性。
2、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未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使材料“细化”,做到分层投放。这样就会导致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更高的发展空间,能力弱的幼儿又无法完成现有的操作活动。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失去与材料互动的兴趣,也会失去对活动区游戏的情趣。
3、教師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不知道如何去支持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缺乏方法和策略。
4、美工区活动材料呈现方式整齐划一,以类别分筐放置。没有体现幼儿年龄特点与游戏方式。需要调整呈现方式以方便幼儿游戏与操作。
二、美工区投放材料的原则
在注重活动区域材料丰富性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以及活动内容等投放材料,使材料投放具有安全性、丰富性、趣味性、操作性、目标性、层次性,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等。
三、美工区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主题或领域的需要,来拟订区域目标并有针对地投放蕴涵教育目标的材料。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的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即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喜欢玩、爱玩、会玩。他们喜欢用颜料染纸,孩子们把之前折窗花的方法迁移到染纸活动中。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巾,并用水彩笔汁染纸巾的不同位置。有过染纸的经验,带领幼儿欣赏乌镇的染布。孩子们对扎染十分感兴趣,师幼开启了染布之旅。教师心中有目标并由浅入深的投放相应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需求,帮助幼儿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扎染活动是幼儿由内而外热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玩得津津乐道。适合中班下学期开展。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也就是指材料的“细化”。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同时,教师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愉快地投入活动。中班幼儿喜欢用颜料染纸,孩子们把之前折窗花的方法迁移到染纸活动中。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巾,并用水彩笔汁染纸巾的不同位置。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活动中,享受着染出五彩的纸巾的快乐。随着孩子们游戏的开展,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正方形的布和染布的颜料以及固色剂,我们一起玩有趣的扎染游戏。孩子们积极性高涨,专注的享受着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感。
(三)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样性。
美工区的材料要更加的丰富多彩,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常规性的材料或工具。例如:各种各样的纸张、双面胶。剪刀、彩泥、油画棒、水彩笔等材料。以方便幼儿进行绘画、折纸、泥塑等方面的活动需求。第二、准备自然、结构简单的材料,即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物。例如:盒子、坚果壳、瓶子、泡沫、毛线、石头等等。幼儿自己接触这类材料,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新的造型或物体,在研究材料性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三、造型材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差,幼儿对于材料的性能与美工工具不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半成品,供幼儿自由选择,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
(四)活动区内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美工区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提供更多艺术表现条件与支持。满足不同幼儿的表现需求。例如:大班幼儿对身边的物体产生一种想象力与表现欲望,其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创造性大幅度增强。其美术创作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此,美工区材料要丰富、多样且材质不同。
总而言之,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关系到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游戏水平。因此,教师要敏锐捕捉孩子们的兴趣、动态需求,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适当调整活动目标,充分发挥美工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刘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王微丽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
[4]《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中、大班快乐发展课程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问题的提出
1、美工区活动材料要么多而杂,要么少而单,未能呈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等的层次性。
2、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未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使材料“细化”,做到分层投放。这样就会导致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更高的发展空间,能力弱的幼儿又无法完成现有的操作活动。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失去与材料互动的兴趣,也会失去对活动区游戏的情趣。
3、教師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不知道如何去支持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缺乏方法和策略。
4、美工区活动材料呈现方式整齐划一,以类别分筐放置。没有体现幼儿年龄特点与游戏方式。需要调整呈现方式以方便幼儿游戏与操作。
二、美工区投放材料的原则
在注重活动区域材料丰富性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以及活动内容等投放材料,使材料投放具有安全性、丰富性、趣味性、操作性、目标性、层次性,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等。
三、美工区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主题或领域的需要,来拟订区域目标并有针对地投放蕴涵教育目标的材料。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的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即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喜欢玩、爱玩、会玩。他们喜欢用颜料染纸,孩子们把之前折窗花的方法迁移到染纸活动中。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巾,并用水彩笔汁染纸巾的不同位置。有过染纸的经验,带领幼儿欣赏乌镇的染布。孩子们对扎染十分感兴趣,师幼开启了染布之旅。教师心中有目标并由浅入深的投放相应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需求,帮助幼儿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扎染活动是幼儿由内而外热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玩得津津乐道。适合中班下学期开展。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也就是指材料的“细化”。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同时,教师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愉快地投入活动。中班幼儿喜欢用颜料染纸,孩子们把之前折窗花的方法迁移到染纸活动中。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巾,并用水彩笔汁染纸巾的不同位置。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活动中,享受着染出五彩的纸巾的快乐。随着孩子们游戏的开展,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正方形的布和染布的颜料以及固色剂,我们一起玩有趣的扎染游戏。孩子们积极性高涨,专注的享受着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感。
(三)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样性。
美工区的材料要更加的丰富多彩,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常规性的材料或工具。例如:各种各样的纸张、双面胶。剪刀、彩泥、油画棒、水彩笔等材料。以方便幼儿进行绘画、折纸、泥塑等方面的活动需求。第二、准备自然、结构简单的材料,即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物。例如:盒子、坚果壳、瓶子、泡沫、毛线、石头等等。幼儿自己接触这类材料,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新的造型或物体,在研究材料性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三、造型材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差,幼儿对于材料的性能与美工工具不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半成品,供幼儿自由选择,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
(四)活动区内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美工区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提供更多艺术表现条件与支持。满足不同幼儿的表现需求。例如:大班幼儿对身边的物体产生一种想象力与表现欲望,其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创造性大幅度增强。其美术创作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此,美工区材料要丰富、多样且材质不同。
总而言之,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关系到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游戏水平。因此,教师要敏锐捕捉孩子们的兴趣、动态需求,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适当调整活动目标,充分发挥美工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刘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王微丽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
[4]《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中、大班快乐发展课程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