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花香品茶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第一届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历时2个月的活动里,本刊记者与主办方福州市农业局一起走访报名参赛的茉莉花茶茶企的基地和工厂,关注他们的参赛动态,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大赛的赛事情况。本期探营的是闽蜜香茶庄和闽瑞茶厂,主要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起花和烘焙工艺,后续将揭晓技艺大赛的最终结果,敬请关注。
  
  8月份,茉莉花茶技艺传承大赛开赛初月,记者跟随福州市农业局走访了春伦和闽榕两家参赛茶企,了解了茉莉花茶的两道工序,养花与拼堆。9月,记者继续对此次大赛进行跟踪报道,关注茉莉花茶的起花和烘焙工艺。打探参赛师傅们更多的制茶小窍门。
  与此同时。茶企们的参赛作品已初制成功,主办方选取他们制作的一窨、二窨、三窨和五窨花茶进行初步品评,以此让人更全面地了解茉莉花茶的制作流程及好的福州茉莉花茶应当具备的品质。
  起花
  
  清晨的城门镇是凉爽而舒适的,这个祥和安静的村镇在茉莉花茶兴盛的年代,从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的商贾把这里的河浦围得水泄不通,而现在没了当时的喧闹,也少了当时的繁华,连昔日宽阔的河浦也变得窄小了许多。跟随主办方,记者来到福州闽瑞茶厂位于城门河浦边的茉莉花基地里,探访师傅们起花过程的小秘密。
  走进厂房,见到“闽瑞”的掌舵人翁发水先生,他已经开始进行起花了。先养花到晚上八九点,通花在凌晨的2点左右,到了第二天早上4点时候才可以起花,花已经完全散失了香气,茶也充分地吸收了花香。“起花的时候只用眼看是不行的,得用手去感觉,手紧握茶坯当茶坯中的含水量能达到‘抱团’的时候就可以起花了。‘抱团’也不能是一个地方摆图案,必须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手去感知,都达到‘抱团’时才可以,很讲究茶师的功力。”翁发水先生边示范边说,“起花顺序一般都遵循‘多窨次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先高级茶,后低级茶’的原则。”
  有经验的师傅告诉记者,提花是个经验活,下花量和温度不同,起花时间都会不同,甚至什么时间采摘的花都会影响到起花的时间。例如下了10斤的毛花,4个小时左右可提花;一般情况下4点起花最适宜,这样可以保证茉莉花茶有较好的鲜灵度。
  有些地方的茶师制作茉莉花茶会有压花这道工序,压花是利用起花后的花渣再窨一次低档茶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花渣的余香。来压低低档茶的粗老味增加花香。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是没有压花这道工序的。
  
  烘焙
  
  在茉莉花茶的制茶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茉莉一朵花,全靠火当家”,意思是说茉莉花茶的制作过程中。焙火这道工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窨花。烘焙都是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最难掌控,如果这道工序失误了。前面的辛苦只能前功尽弃。在一个茉莉花企业所有的制茶师傅中,烘焙师傅的工资是最高的。
  在观看闽蜜香茶庄的两兄弟纯手工制作茉莉花茶时,我们看到了最传统的茉莉花茶烘焙设施——焙笼和炭火。“传统手工炭焙对技术的要求特别高。”闽蜜香的主人高愈正先生一边做茶一边向我们介绍,“焙火的时候首先得看茶焙火,不同批做出来的茶含水量不同。焙火是就要根据茶的含水量来精控火候,一般70℃~80℃的温度刚好。别看这道工序叫‘焙火’,其实是看不到明火的,炭火上面必须再盖上一层木炭,用炭火的余温而不直接用炭火来焙茶。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明火火温高把茶焙焦,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火慢焙,做出最好的茉莉花茶。传统手工焙出的茉莉花茶,香味清纯持久,是电焙的茶所不能比的。”
  “福州的茉莉花茶可以一直窨制到七窨、八窨、甚至九窨,这不是功能工序的完全重复,花茶做到这个时候是一窨比一窨困难。越往后面下花量越少。每一窨的焙火温度要随着降低……每一步都是对技术的严重考验。”著名茶叶专家、高级品茶师陈金水先生谈到烘焙技术时如是感叹。
  
  参赛茶之品茗初体验
  
  经过1个月的制作,各参赛企业前几窨的花茶样品聚集到了主办方手中,并专门邀请到资深茶叶专家陈金水、陈銮等担任评委,开设两场品评活动。第一场是品鉴第一、二窨花茶,第二场品评的是第三、五窨茉莉花茶,参赛的共19位茶师,一次是两款作品,一场品评会下来是38款茶样。
  品评活动设在福建省茶叶质量中心的审评室里。工作人员把茶样分别散装在样茶盘里,供评委观看干茶外形。评委介绍说。干茶要看色泽、闻滋味,这是评茶的第一步,也是影响喝茶人感官的第一印象。每一份茶样都要冲泡至少2水,茶汤要闻香气、品滋味、看色泽,最后还要观叶底。第一轮评茶结束。淘汰掉部分茶样,剩下的茶样进入第二轮。到最后剩下的茶样越来越少。还有两三款难分上下的,评委意见有分歧,要重新冲泡品评。一场品评活动耗上半天时间,现场的记者们拍照、采访、跟着专家品茶,忙得不亦乐乎,满屋的花香,久久不散。
  审评工作结束了。陈金水老师介绍说,评茶师可以从花茶的香气口感上判断茶师的制茶工艺是否到位。像有些茶有花青味,就是因为花养得不够好,不是小花较多就是花开得不够大,把花蒂的味道也给窨到茶里面了;有的汤色偏重,这种情况要么是起花晚了,要么是烘完后。没有及时摊开晾,闷了。不过从整体上看,这19位茶师的技艺不俗。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体现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水平。
其他文献
还记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一首长诗《琵琶行》吗?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诗句不仅传诵千古,也让现代人普遍将浮梁茶列为“通向世界的一张历史名片”。而同时期茶圣陆羽《茶经》所述的“歙州茶生婺源山谷”,更使得紧邻的婺源茶自古即名满天下。  浮梁与婺源均位于中国江西省,地名从唐朝至今始终未曾改变,后者目前行政规划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浮梁县则从上饶市脱出而隶属景德镇市管辖。两地至今仍保
期刊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茶界而言,惊喜与悲伤同在。  365天,见证了一个行业发展的进程,也见证了发展中的波折。  我们——《海峡茶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人民政协报·茶经专版》《中国食品·茶精品》、《中华茶人》、《为您服务报》、《劳动午报·茶周刊》八家涉茶媒体以及伴夏茶网(www.belasino.com),延续多年来的合作,本着“传承茶文化,解读茶经济”的理念,站
期刊
天目山以陆羽茶经之记载而闻名。《茶经》上的一段话:  “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者,与舒州同。其最佳者,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香”。天目山,更是日韩茶文化的源流。天目碗,尺八萧,承载着茶香绵延至今。    1200多年前,陆羽沿苕溪西行,来到云雾遮盖的天目山,他惊喜地发现了那些从砾石堆中长出的极具生命力的茶丛,“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于是,自《茶经》始,就开始有了天目山龙头十八篷野茶和它的传
期刊
时代在变,不要说唐朝的人与我们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即使年轻的一辈也跟他们老爸老妈的说话方式不同。您会说那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事实还是不变的,就如宇宙运行的规律一样。现在我们要说的也只是表现的方法,不要因为表现方法的不适当而让别人认不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您穿着唐朝的服装在大街小巷上过活,大家一定认为您脑筋有问题,要不就是爱现。如果您遇到有人到商店买东西,说的尽是唐朝时所使用的话语,
期刊
刚柔并济,“飞龙在天”    这只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高高扬起的龙首。这只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面朝前方,投射着一股英气。张大的龙嘴,露出森然直立的龙牙。面目颇有些狰狞。龙眼后方靠近龙颈处有一“回”字形花纹,往下是片片翕张的龙鳞,清晰可数,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之势呼之欲出。龙身则呈现出圆滑舒缓的线条,同雕琢细腻的龙首、龙颈形成互补。再看壶身,通体为球形,上面刻有疏影横斜的数枝梅花,旁钤一枚
期刊
有一种担忧与日俱增,中国茶正在远离普罗大众,进入奢侈时代。人们欢呼称之为“品牌”,我却认为这不仅是对品牌的错误理解,也是对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彻底背离。  日前,我在杭州参加了一个茶品牌的推荐活动,品尝了一款新近推向市场的高端花茶。席间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其品牌的历史和内涵。不过,让我及在座参加活动的人颇为惊诧的是这款茶的定价。这款新研发的花茶茶品,可谓高贵至极。再搭配奢侈品设计师主持设计的茶
期刊
近两年,武夷茶的专营网店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正山小种蹿红、大红袍火热,武夷茶在全国茶市风生水起。如此“牛市”引发了武夷茶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武夷茶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产值大幅度提升,根据武夷山市国税局数据,截至去年9月底,武夷山市茶叶税达到1649万元,同比增加1051万元,增长17眠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茶业产值将再上新台阶。全年茶叶税收可望突破2000万元。  茶叶作为武夷山市农业的重要产品,长期以
期刊
和许多人一样,最初“认识”郁达夫,是从中学课文《故都的秋》开始的。  在他的笔下,不论北方还是南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包括他和他的女人们),都是那么地真切!既有文人的优雅情调,亦有市井的烟火气。于是,在品读时,书页上的每个字仿佛都活了起来,把人“引”入他曾到过的现场。那里,有声有色,有香有味,还有温度以及一切可被真实觉知的质感,然后再“陪”他一起品尝,一起感受。  茶,便是他牵引我们的一根若隐若现
期刊
挺过了“风雪交加”的2008年,在2009年再次汲取能量,转眼已是2010年,2008年我们接受奥运会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洗礼,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艰难地珩进,2009我们携手积聚能量,一起成长,2010年迎来了闽茶的绽放季。  不管是奥运五环茶,还是世博会十大名茶,中国茶都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自己不同寻常的魅力。2010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这个秋季如期而至。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是福建茶
期刊
把茶青揉捻成虾干形状的佛手茶。约六年前吉隆坡有一传统茶行泡过给我喝,不说你不知。说了你也不信。简直像解药。当他用热水浇注盖碗内茶叶,茶香就宛如符咒般显灵在空气中,香薰陆羽,蛊惑茶民。称其“香羽茶”。  拿着杯茶,吸一口不够,再一口,再一口吸尽,饱满地让茶液;中击整个口腔,所有的无名肿毒一切的头晕烦郁,即时药到病除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付茶民这副臭皮囊,拥有同样效果万试万灵的仙丹还有六十年的六堡、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