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实验采用酶法对头孢氨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PH值为6.5,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
关键词:酶法;合成;研究
头孢羟氨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大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1-5]。头孢羟氨苄主要用于泌尿道、胆道、及呼吸道等感染和敏感菌的所致的泌尿道、生殖道、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常用于中耳炎。酶法合成就酶催化反应与化学反应比较来看,酶反应的优点是专一性高,特别是对于立体异构;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不需要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催化速率高[6-8]。但酶一般来说较贵;由于酶的专一性高适用性小;由于一般的酶来自于生物,对大量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没有作用或是催化效率很低[9-13]。由于酶法合成与化学法合成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随着酶工程技术的发展,酶法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日益受到重视[14]。本实验采用酶法对头孢氨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 试剂:硫酸(沈阳市派尔精细化工制品厂)、二氯甲烷(石家庄和合化工化肥公司)、异丙醇( 武汉市永发化工制造有限公司)、三乙胺(淄博赫业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钠(沈阳市派尔精细化工制品厂)、丙酮( 东莞市盛龙化工有限公司)、四氢呋喃(深圳市富迪隆化工有限公司)、乙醇( 东莞市盛龙化工有限公司)、盐酸(石家庄和合化工化肥公司)。
1.2 仪器: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紫外检测器;Alliance柱温箱;奥豪斯Explorer专业型分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PHS-3C型酸度计(金坛市顺华仪器有限公司);瑞士梅特勒-托利多MS精密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Esquire 3000型LC-MS质谱仪;3L)(LM-C300超声波清洗器(武汉朗玛瑞特仪器有限公司);IKA RV10 控制型 V 旋转蒸(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M24×1.5型磁力搅拌器(威海景达化工机械有限公司);Bruker AV.400型核磁共振仪;Histoon Lab S-5实验室超纯器(科尔顿(中国)有限公司);BOC EDWARDS 真空泵(北京科宇翔贸易有限公司);精密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科物理光学仪器厂);HH-4数显电子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宏华仪器厂)。
1.3 色谱柱:奥泰公司 C18 色谱柱(284 mm×4.6mm,5μm)。
1.4 对照品:头孢氨苄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分析方法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确定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0.04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5.0)-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头孢氨苄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3 实验
3.1 投酶量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对投酶量对合成收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分别反应液投酶量为1.2KU/L、1.4KU/L、1.6KU/L、1.8KU/L、2.0KU/L、2.2KU/L进行实验。液投酶量为1.2KU/L时收率为76.5%;液投酶量为1.4KU/L时收率为81.5%;液投酶量为1.6KU/L时收率为82.6%;液投酶量为1.8KU/L时收率为85.6%;液投酶量为2.0KU/L时收率为80.3%;液投酶量为2.2KU/L时收率为75.1%。实验结果表明液投酶量为1.8KU/L时收率最高。
3.2 PGM和7-ADCA投料比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为1.8KU/L条件下,PGM:7-ADCA分别为0.8:1,,1:1,,1.2:1,,1.4:1,,1.6:1,1.8:1进行实验。PGM与7-ADCA比例为0.8:1时收率为75.1%;PGM与7-ADCA比例为1:1时收率为79.3%;PGM与7-ADCA比例为1.2:1时收率为85.3%;PGM与7-ADCA比例为1.4:1时收率为80.6%;PGM与7-ADCA比例为1.6:1时收率为78.6%;PGM与7-ADCA比例为1.8:1时收率为76.5%。实验结果表明PGM与7-ADCA比例为1.2:1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3 酶催化合成反应温度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1摄氏度、13摄氏度、15摄氏度、17摄氏度和19摄氏度进行实验。反应温度分别为11摄氏度时收率为71.2%;反应温度分别为13摄氏度时收率为75.3%;反应温度分别为15摄氏度时收率为78.6%;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时收率为85.6%;反应温度分别为19摄氏度时收率为82.3%。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4 酶催化合成反应pH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分别采用PH值为6.2、6.3、6.4、6.5、6.6、6.7进行实验。PH值为6.2时收率为79.6%;PH值为6.3时收率为81.3%;PH值为6.4时收率为83.5%;PH值为6.5时收率为86.6%;PH值为6.6时收率为83.2%;PH值为6.7时收率为80.1%。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5 酶催化合成反应时间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PH值为6.5,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时间分别1.5小时、2.0小时、2.5小时、3.0小时、3.5小时进行实验。合成反应时间分别1.5小时收率为83.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0小时收率为85.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收率为87.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3.0小时收率为85.3%;合成反应时间分别3.5小时收率为82.1%。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4 结果
最佳工艺为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PH值为6.5,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
参考文献
[1]张致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究的进展(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02).
[2]崔福绵,朱丽钊,韩文珍,吴敏,王祯祥.固定化巨大芽孢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酶促合成头孢氨苄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6(02).
[3]吴伟波,王旭,王娜,吴起,林贤福.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促合成新进展[J].有机化学,2006(03).
[4]梅建凤,王普,王敏,杨根生.固定化酶催化合成头孢羟氨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02).
[5]石屹峰,虞星炬,袁权.反胶束体系中酶法合成头孢力新的动力学[J].化工学报,1997(02).
[6]曾伟民,张基亮,李元敬,雷虹.酶法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3).
[7]冯胜昔,梁世中.β-内酰胺抗生素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11).
[8]张莉,陶剑虹.半合成青霉素市场评析[J].药学进展,1998(01).
[9]张启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法改造[J].抗生素,1983(03).
[10]傅德才,狄蕊,李彬.頭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11]方长明,陈舒明,刘爱红.头孢氨苄的酶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01).
[12]叶树祥,徐成苗,王佳兵.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09).
[13]杨丰科,曹玮,李明.头孢菌素合成方法进展[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
[14]冯胜昔,梁世中,龟山丰.反式头孢丙烯的酶法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01).
关键词:酶法;合成;研究
头孢羟氨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大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1-5]。头孢羟氨苄主要用于泌尿道、胆道、及呼吸道等感染和敏感菌的所致的泌尿道、生殖道、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常用于中耳炎。酶法合成就酶催化反应与化学反应比较来看,酶反应的优点是专一性高,特别是对于立体异构;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不需要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催化速率高[6-8]。但酶一般来说较贵;由于酶的专一性高适用性小;由于一般的酶来自于生物,对大量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没有作用或是催化效率很低[9-13]。由于酶法合成与化学法合成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随着酶工程技术的发展,酶法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日益受到重视[14]。本实验采用酶法对头孢氨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 试剂:硫酸(沈阳市派尔精细化工制品厂)、二氯甲烷(石家庄和合化工化肥公司)、异丙醇( 武汉市永发化工制造有限公司)、三乙胺(淄博赫业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钠(沈阳市派尔精细化工制品厂)、丙酮( 东莞市盛龙化工有限公司)、四氢呋喃(深圳市富迪隆化工有限公司)、乙醇( 东莞市盛龙化工有限公司)、盐酸(石家庄和合化工化肥公司)。
1.2 仪器: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紫外检测器;Alliance柱温箱;奥豪斯Explorer专业型分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PHS-3C型酸度计(金坛市顺华仪器有限公司);瑞士梅特勒-托利多MS精密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Esquire 3000型LC-MS质谱仪;3L)(LM-C300超声波清洗器(武汉朗玛瑞特仪器有限公司);IKA RV10 控制型 V 旋转蒸(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M24×1.5型磁力搅拌器(威海景达化工机械有限公司);Bruker AV.400型核磁共振仪;Histoon Lab S-5实验室超纯器(科尔顿(中国)有限公司);BOC EDWARDS 真空泵(北京科宇翔贸易有限公司);精密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科物理光学仪器厂);HH-4数显电子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宏华仪器厂)。
1.3 色谱柱:奥泰公司 C18 色谱柱(284 mm×4.6mm,5μm)。
1.4 对照品:头孢氨苄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分析方法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确定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0.04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5.0)-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头孢氨苄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3 实验
3.1 投酶量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对投酶量对合成收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分别反应液投酶量为1.2KU/L、1.4KU/L、1.6KU/L、1.8KU/L、2.0KU/L、2.2KU/L进行实验。液投酶量为1.2KU/L时收率为76.5%;液投酶量为1.4KU/L时收率为81.5%;液投酶量为1.6KU/L时收率为82.6%;液投酶量为1.8KU/L时收率为85.6%;液投酶量为2.0KU/L时收率为80.3%;液投酶量为2.2KU/L时收率为75.1%。实验结果表明液投酶量为1.8KU/L时收率最高。
3.2 PGM和7-ADCA投料比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为1.8KU/L条件下,PGM:7-ADCA分别为0.8:1,,1:1,,1.2:1,,1.4:1,,1.6:1,1.8:1进行实验。PGM与7-ADCA比例为0.8:1时收率为75.1%;PGM与7-ADCA比例为1:1时收率为79.3%;PGM与7-ADCA比例为1.2:1时收率为85.3%;PGM与7-ADCA比例为1.4:1时收率为80.6%;PGM与7-ADCA比例为1.6:1时收率为78.6%;PGM与7-ADCA比例为1.8:1时收率为76.5%。实验结果表明PGM与7-ADCA比例为1.2:1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3 酶催化合成反应温度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1摄氏度、13摄氏度、15摄氏度、17摄氏度和19摄氏度进行实验。反应温度分别为11摄氏度时收率为71.2%;反应温度分别为13摄氏度时收率为75.3%;反应温度分别为15摄氏度时收率为78.6%;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时收率为85.6%;反应温度分别为19摄氏度时收率为82.3%。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4 酶催化合成反应pH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分别采用PH值为6.2、6.3、6.4、6.5、6.6、6.7进行实验。PH值为6.2时收率为79.6%;PH值为6.3时收率为81.3%;PH值为6.4时收率为83.5%;PH值为6.5时收率为86.6%;PH值为6.6时收率为83.2%;PH值为6.7时收率为80.1%。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3.5 酶催化合成反应时间合成收率的影响
在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PH值为6.5,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时间分别1.5小时、2.0小时、2.5小时、3.0小时、3.5小时进行实验。合成反应时间分别1.5小时收率为83.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0小时收率为85.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收率为87.1%;合成反应时间分别3.0小时收率为85.3%;合成反应时间分别3.5小时收率为82.1%。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头孢氨苄摩尔收率最高。
4 结果
最佳工艺为投酶量1.8KU/L,PGM与7-ADCA比例为1.2:1,PH值为6.5,合成反应温度分别为17摄氏度的条件下,合成反应时间分别2.5小时。
参考文献
[1]张致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究的进展(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02).
[2]崔福绵,朱丽钊,韩文珍,吴敏,王祯祥.固定化巨大芽孢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酶促合成头孢氨苄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6(02).
[3]吴伟波,王旭,王娜,吴起,林贤福.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促合成新进展[J].有机化学,2006(03).
[4]梅建凤,王普,王敏,杨根生.固定化酶催化合成头孢羟氨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02).
[5]石屹峰,虞星炬,袁权.反胶束体系中酶法合成头孢力新的动力学[J].化工学报,1997(02).
[6]曾伟民,张基亮,李元敬,雷虹.酶法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3).
[7]冯胜昔,梁世中.β-内酰胺抗生素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11).
[8]张莉,陶剑虹.半合成青霉素市场评析[J].药学进展,1998(01).
[9]张启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法改造[J].抗生素,1983(03).
[10]傅德才,狄蕊,李彬.頭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11]方长明,陈舒明,刘爱红.头孢氨苄的酶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01).
[12]叶树祥,徐成苗,王佳兵.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09).
[13]杨丰科,曹玮,李明.头孢菌素合成方法进展[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
[14]冯胜昔,梁世中,龟山丰.反式头孢丙烯的酶法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