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戏剧是推动课堂变革的有效策略。本文运用教育戏剧融入普特融合语文教学中,通过模仿中塑造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表演中改善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活动中培养智障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展示中助力普特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等四个策略进行深度的教学探索,旨形成良好的融合教育生态,促进普特融合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技巧进行教育的一种课程门类和方式,它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在“导演”有计划的指导下,采用创作性戏剧、即兴表演、角色扮演、肢体模仿、观察、游戏等方法,引导参与者在互动中发挥想象,由实作中学习。[1]教育戏剧是以通过戏剧的方式来探索“人的改变”为基本指向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促进并直观地展现个体的改变与成长。[2]当前普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简称“随读生”)在普通班(本文指“普特融合班”)“随班就坐”现象严重,如何有效提高普特融合班语文教学效果?笔者从满足随读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出发,探寻发现教育戏剧融入普特融合语文教学中能够补偿随读生身心缺陷,形成良好的融合教育生态,提高普特融合语文教学质量。
一、模仿中塑造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
随读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智障儿童的智力功能性受限制,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比普通儿童晚,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也有限,有些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攻击性行为等问题,严重影响普特融合课堂教学。教育戏剧可以通过模仿表演和投射性表演的方式,较好地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塑造良好的行为。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讨论提出“文明守纪律”的班级建设目标,并根据随读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而提出了利用代币制激励的制度,规定“学习、纪律、卫生”每天每项达标的随读生分别奖励1枚代币,每周每项集齐5枚代币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活动。为让随读生理解制度,我创设教育戏剧情境,让普特学生通过言语、动作等进行模仿表演,如“认真看老师讲课”、“认真做作业”、“上课不离坐”等,让随读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成为另一个人,在扮演的角色中不断体验“新我”与“旧我”的冲突,塑造“新我”良好的课堂行为,分享“新我”获得代币后与同学们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等开心时刻,促使随读生在教育戏剧投射中增强正向行为的自我意识和动力。
二、表演中改善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根本性的损伤,认知能力发展不足,普遍表现人格发展障碍。如自我为中心,自我评价不当;意志品质薄弱,主动性较差点;低级需求占主导地位,兴趣狭窄等。[3]近年来,笔者尝试运用戏剧教学法融入普特融合语文教学中,采用伪装、戴面具、角色扮演等戏剧形式,有时运用玩具、玩偶等道具,有时布置教室剧场,选择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作为戏剧脚本,激发普特学生戏剧表演动机,改善随读生的心理问题,促进普特学生心理健康。
例如: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我指导普通学生与随读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场景,譬如“我”在小工厂里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当“我”提出要买一体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让学生体验、理解“慈母情深”。还分组让学生讨论设计如何演“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这出戏,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我”难过、后悔.....的心理反应,既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感情,又学会对人、做事不任性、不固执,懂得关心、理解、体谅家人和他人。
三、活动中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进步必不可少的途径。智障学生因为生理残障,存在语言发展的迟缓或落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随班就读的学习中,往往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顺利地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甚至影响到智障学生自身的发展。通过教育戏剧活动,能有效地培养随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激发他们沟通交往的自主性和兴趣,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同学群体。
例如:例如: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我指导普通学生与随读生节选课文片断分角色表演——“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然后,运用“......戴.....我戴.....”、“.....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等句式说话,并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对话表演。课后,请家长在家中创设亲子对话机会和融入社会实践机会,让随读生巩固理解和识记学过的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助力他们习得社会交往技能。
四、展示中助力普特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传统的普特融合课堂教学中,智障学生常常属于被动性和依赖性的状态,普校老师和同学一定程度上忽略随班就读学生的活动性和合作性,造致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智障学生“随班就坐”现象。教育戏剧延续戏剧的合作与活动性特征,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平衡智障学生个体学习与普特学生“共同体”学习,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例如:在《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從“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教学生学会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适合演的课本剧;学会根据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选配同学,分配角色;学会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服装和道具等方面思考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每组学生轮流做主持人,组员学会倾听每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他人的意见,意见不同时可以协商,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普通学生和随读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编写课本剧脚本,根据脚本共商排练,到最后合作展示。整个互助共享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互信互依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平等参与对话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普、特异质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育戏剧融入普特融合语文学习中是促进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全面康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教育戏剧活动不仅能够弥补普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合作学习机会、被冷落的弊端,还有助于营造“我与他(她)”、“我们与他(她)”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平等互助的班级文化、融合文化,有效助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教育戏剧在融合教育中的全新尝试,对普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生泉.论“教育戏剧”的理念[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9(3):26-34.
[2]马波,罗妍.教育戏剧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新范式[J].现代特殊教育,2021(1):18-20.
[3]何侃.特殊儿童心理治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37-145.
注: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特殊学校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2019ZJZD016)的结题成果。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技巧进行教育的一种课程门类和方式,它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在“导演”有计划的指导下,采用创作性戏剧、即兴表演、角色扮演、肢体模仿、观察、游戏等方法,引导参与者在互动中发挥想象,由实作中学习。[1]教育戏剧是以通过戏剧的方式来探索“人的改变”为基本指向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促进并直观地展现个体的改变与成长。[2]当前普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简称“随读生”)在普通班(本文指“普特融合班”)“随班就坐”现象严重,如何有效提高普特融合班语文教学效果?笔者从满足随读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出发,探寻发现教育戏剧融入普特融合语文教学中能够补偿随读生身心缺陷,形成良好的融合教育生态,提高普特融合语文教学质量。
一、模仿中塑造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
随读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智障儿童的智力功能性受限制,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比普通儿童晚,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也有限,有些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攻击性行为等问题,严重影响普特融合课堂教学。教育戏剧可以通过模仿表演和投射性表演的方式,较好地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塑造良好的行为。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讨论提出“文明守纪律”的班级建设目标,并根据随读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而提出了利用代币制激励的制度,规定“学习、纪律、卫生”每天每项达标的随读生分别奖励1枚代币,每周每项集齐5枚代币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活动。为让随读生理解制度,我创设教育戏剧情境,让普特学生通过言语、动作等进行模仿表演,如“认真看老师讲课”、“认真做作业”、“上课不离坐”等,让随读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成为另一个人,在扮演的角色中不断体验“新我”与“旧我”的冲突,塑造“新我”良好的课堂行为,分享“新我”获得代币后与同学们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等开心时刻,促使随读生在教育戏剧投射中增强正向行为的自我意识和动力。
二、表演中改善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根本性的损伤,认知能力发展不足,普遍表现人格发展障碍。如自我为中心,自我评价不当;意志品质薄弱,主动性较差点;低级需求占主导地位,兴趣狭窄等。[3]近年来,笔者尝试运用戏剧教学法融入普特融合语文教学中,采用伪装、戴面具、角色扮演等戏剧形式,有时运用玩具、玩偶等道具,有时布置教室剧场,选择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作为戏剧脚本,激发普特学生戏剧表演动机,改善随读生的心理问题,促进普特学生心理健康。
例如: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我指导普通学生与随读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场景,譬如“我”在小工厂里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当“我”提出要买一体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让学生体验、理解“慈母情深”。还分组让学生讨论设计如何演“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这出戏,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我”难过、后悔.....的心理反应,既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感情,又学会对人、做事不任性、不固执,懂得关心、理解、体谅家人和他人。
三、活动中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进步必不可少的途径。智障学生因为生理残障,存在语言发展的迟缓或落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随班就读的学习中,往往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顺利地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甚至影响到智障学生自身的发展。通过教育戏剧活动,能有效地培养随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激发他们沟通交往的自主性和兴趣,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同学群体。
例如:例如: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我指导普通学生与随读生节选课文片断分角色表演——“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然后,运用“......戴.....我戴.....”、“.....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等句式说话,并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对话表演。课后,请家长在家中创设亲子对话机会和融入社会实践机会,让随读生巩固理解和识记学过的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助力他们习得社会交往技能。
四、展示中助力普特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传统的普特融合课堂教学中,智障学生常常属于被动性和依赖性的状态,普校老师和同学一定程度上忽略随班就读学生的活动性和合作性,造致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智障学生“随班就坐”现象。教育戏剧延续戏剧的合作与活动性特征,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平衡智障学生个体学习与普特学生“共同体”学习,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例如:在《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從“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教学生学会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适合演的课本剧;学会根据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选配同学,分配角色;学会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服装和道具等方面思考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每组学生轮流做主持人,组员学会倾听每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他人的意见,意见不同时可以协商,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普通学生和随读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编写课本剧脚本,根据脚本共商排练,到最后合作展示。整个互助共享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互信互依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平等参与对话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普、特异质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育戏剧融入普特融合语文学习中是促进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全面康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教育戏剧活动不仅能够弥补普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合作学习机会、被冷落的弊端,还有助于营造“我与他(她)”、“我们与他(她)”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平等互助的班级文化、融合文化,有效助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教育戏剧在融合教育中的全新尝试,对普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生泉.论“教育戏剧”的理念[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9(3):26-34.
[2]马波,罗妍.教育戏剧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新范式[J].现代特殊教育,2021(1):18-20.
[3]何侃.特殊儿童心理治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37-145.
注: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特殊学校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2019ZJZD016)的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