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校地处茶乡,每年春秋季节,组织三年级以上学生参加20学时左右采茶制茶劳动,这成为该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项目,多次受到市、县教育部门的表彰。可是,多年来,一些家长反复举报该校说:学校让学生采茶制茶,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让学生采茶制茶为学校创收是违规行为,学生在学校就是上学、读书;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少做体力劳动,学校组织到校外采茶制茶,还有时间、任务限制,是强迫学生做事……
该校老师反复向家长作劳动技术教育的宣传、解释,部分家长就以孩子生病、事假或要求大人代替为由逃避这一活动。校长经常按常规办法处理这些家长的意见:一是宣讲教育方针,说明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二是分析独生子女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存在的弱点,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劳动锻炼的育人功能;三是解释勤工俭学所得的正当用处,承诺保障学生参加劳动的安全。这样虽说服了一些家长,但总有少数家长牵头抵制采茶制茶活动,信访举报的现象不断发生。
近年来,校长转换思路,从建构校本课程“茗香校园”人手,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开发课程资源,使单一的采茶制茶活动变成课堂生成活动,赢得了全体师生、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同、广泛支持。
第一,就地取材,文化搭台。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全方位地对当地教育资源、乡土文化进行调查论证。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征求家长对校本课程及办学特色的意见、建议,问卷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外地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茶文化有所了解、兴趣较浓,半数以上的家庭有过从事茶园管理、采茶制茶售茶等经历;就连强烈反对学生采茶制茶的家长也表示,主要是不赞成占用学习时间从事简单的劳动,而对学习研究茶文化并不持异议;很多学生从小就对茶园管理、采茶制茶、茶具茶道比较熟悉,对茶文化颇感兴趣。学校多次研究,反复论证,适时申报了市级教科课题“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组织开展“茗香校园”创建活动。由于以茶文化为载体,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们从文化传承、素质提高的视角重新审视采茶制茶等活动,认同感、支持率空前提升,普遍认为:孩子们学习实践茶文化,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活动为孩子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茶叶牵线,家校共建。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茶业生产经营者组成的“茗香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机构,在校园、社区制作茶文化宣传栏、橱窗,定期系统地宣传茶文化、茶业生产经营等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朗诵茶诗茶词,讲述茶故事,编排采茶歌舞;组织学生进行茶的生长、制品、茶与生活、茶与农业、茶艺茶道等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开辟种植茶园,利用劳技课由聘请的专家、生产能手传授种、管、采、炒、包茶等劳动技能,还借助学生家长联系建立了以周边茶场为主、茶业大户为补充的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艺室,开展采茶制茶劳动,使平时在家娇惯的独生子女在茶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体验了生产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和快乐,增强了劳动技术观念和品牌质量意识。原先那些对孩子采茶制茶存在强烈偏见的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技能、养成了好习惯,一致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争创成果、陶冶情操。
第三,劳技育人,茗香怡人。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突出劳动与技术课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劳动与技术考勤考核制度,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作为班级、学生评先评优的依据。学生中不断涌现出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的小能手,家长中形成了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劳技辅导员队伍,《茗香校园》校本教材及教学体系,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面对家长的反对、举报,如果学校畏缩止步,终将一事无成;而一味循规蹈矩,举报依旧,也难有所为。只有创新思维,拓宽天地,才能让校园茗香四溢,谱就育人新篇。
(作者单位:句容市边城中心小学)
该校老师反复向家长作劳动技术教育的宣传、解释,部分家长就以孩子生病、事假或要求大人代替为由逃避这一活动。校长经常按常规办法处理这些家长的意见:一是宣讲教育方针,说明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二是分析独生子女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存在的弱点,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劳动锻炼的育人功能;三是解释勤工俭学所得的正当用处,承诺保障学生参加劳动的安全。这样虽说服了一些家长,但总有少数家长牵头抵制采茶制茶活动,信访举报的现象不断发生。
近年来,校长转换思路,从建构校本课程“茗香校园”人手,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开发课程资源,使单一的采茶制茶活动变成课堂生成活动,赢得了全体师生、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同、广泛支持。
第一,就地取材,文化搭台。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全方位地对当地教育资源、乡土文化进行调查论证。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征求家长对校本课程及办学特色的意见、建议,问卷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外地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茶文化有所了解、兴趣较浓,半数以上的家庭有过从事茶园管理、采茶制茶售茶等经历;就连强烈反对学生采茶制茶的家长也表示,主要是不赞成占用学习时间从事简单的劳动,而对学习研究茶文化并不持异议;很多学生从小就对茶园管理、采茶制茶、茶具茶道比较熟悉,对茶文化颇感兴趣。学校多次研究,反复论证,适时申报了市级教科课题“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组织开展“茗香校园”创建活动。由于以茶文化为载体,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们从文化传承、素质提高的视角重新审视采茶制茶等活动,认同感、支持率空前提升,普遍认为:孩子们学习实践茶文化,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活动为孩子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茶叶牵线,家校共建。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茶业生产经营者组成的“茗香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机构,在校园、社区制作茶文化宣传栏、橱窗,定期系统地宣传茶文化、茶业生产经营等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朗诵茶诗茶词,讲述茶故事,编排采茶歌舞;组织学生进行茶的生长、制品、茶与生活、茶与农业、茶艺茶道等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开辟种植茶园,利用劳技课由聘请的专家、生产能手传授种、管、采、炒、包茶等劳动技能,还借助学生家长联系建立了以周边茶场为主、茶业大户为补充的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艺室,开展采茶制茶劳动,使平时在家娇惯的独生子女在茶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体验了生产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和快乐,增强了劳动技术观念和品牌质量意识。原先那些对孩子采茶制茶存在强烈偏见的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技能、养成了好习惯,一致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争创成果、陶冶情操。
第三,劳技育人,茗香怡人。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突出劳动与技术课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劳动与技术考勤考核制度,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作为班级、学生评先评优的依据。学生中不断涌现出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的小能手,家长中形成了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劳技辅导员队伍,《茗香校园》校本教材及教学体系,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面对家长的反对、举报,如果学校畏缩止步,终将一事无成;而一味循规蹈矩,举报依旧,也难有所为。只有创新思维,拓宽天地,才能让校园茗香四溢,谱就育人新篇。
(作者单位:句容市边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