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环保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中渗透,实验教学、课外活动也要渗透。希望在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投身环保活动,为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添砖加瓦。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环保教育; 紧迫性;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34-002
“地球不属于人类,但人类属于地球”,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各种各样威胁人类生活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将环境保护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点,并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质上也就是在课程体系中贯穿了环境问题教育。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使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实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在此,我认为每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就如何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笔者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基本观点
虽然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已经多年,但现实中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唯一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这一错误的思想,使得人类从古至今肆意破坏环境的例子多如牛毛。因此,改变这一错误思想,建立“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思想前提。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作为一种高等生物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方面考虑,来渗透环保教育,在整章学习之前,笔者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的颜色为何如此丰富多彩?”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在宇宙中,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具有生命。”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上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2.着眼现实,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导致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身处校园的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可以说是停留在一个非常表面的层次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也是我们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中有“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列举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8000m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292m3,居于世界第八十几位,特别是联系我们江苏省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32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六分之一。还有无锡水荒事件,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说明即使身处鱼米水乡,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缺水离我们已不远。同时可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又能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提到了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不少动植物成为濒危物种。这些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从各种媒体获得了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加以应用和巩固的话,对于教师的环保教育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比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内容中,利用时间给学生多介绍教材上所提到的包括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等在我国濒危或者已灭绝动物的情况,进而引申到环保教育,学生喜欢听,自然也比较容易体会到进行环保的迫切性。
二、结合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这一活动中,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那么多的学生同时去找鼠妇,必然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每个班只安排部分同学去寻找鼠妇,并规定只能抓多少只,如何善后处理,然后要求参与捕抓活动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行动过程,让其他同学了解,教师再作补充说明。特别重点提示目的在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于保护环境,从学生的身边事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实验虽然不像化学那样需要利用到很多药品,但实验过程中依然会接触一些药品。在实验教学中,可利用药品贮存及利用方法的规范化体验环保。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中,碘水作为细胞染色剂虽然无毒,但实验过程中,学生随意将其乱倒乱放,导致污染实验室环境。笔者由此联系到现实生活里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能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所教班级中进行如下行动:
1.在课后让学生调查每天在学校食堂中产生多少剩饭剩菜,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自身浪费粮食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节约资源的环保行为。
2.开展一些学生自发组织的环保活动。例如,在讲到废旧电池的危害时,笔者引导学生自发组织“不要抛弃我,我想回家——干电池回收活动”并大力宣传废电池的危害。一周下来,称得回收到的干电池的重量为8.3kg。学生认为如果这部分电池随意丢弃,那么其中的镉、镍、汞等有毒金属将污染土壤,间接危害我们自身。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强化自己和他人的环保意识。
3.在“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环境保护日中,积极利用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进行环保宣传,以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此活动不仅可以积累环境知识,也可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观的发展。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环保意识一点一滴地渗透给学生,当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培养起来了,学生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才能为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汪忠等.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亚民.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2006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环保教育; 紧迫性;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34-002
“地球不属于人类,但人类属于地球”,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各种各样威胁人类生活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将环境保护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点,并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质上也就是在课程体系中贯穿了环境问题教育。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使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实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在此,我认为每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就如何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笔者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基本观点
虽然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已经多年,但现实中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唯一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这一错误的思想,使得人类从古至今肆意破坏环境的例子多如牛毛。因此,改变这一错误思想,建立“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思想前提。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作为一种高等生物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方面考虑,来渗透环保教育,在整章学习之前,笔者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的颜色为何如此丰富多彩?”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在宇宙中,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具有生命。”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上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2.着眼现实,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导致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身处校园的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可以说是停留在一个非常表面的层次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也是我们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中有“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列举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8000m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292m3,居于世界第八十几位,特别是联系我们江苏省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32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六分之一。还有无锡水荒事件,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说明即使身处鱼米水乡,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缺水离我们已不远。同时可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又能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提到了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不少动植物成为濒危物种。这些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从各种媒体获得了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加以应用和巩固的话,对于教师的环保教育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比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内容中,利用时间给学生多介绍教材上所提到的包括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等在我国濒危或者已灭绝动物的情况,进而引申到环保教育,学生喜欢听,自然也比较容易体会到进行环保的迫切性。
二、结合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这一活动中,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那么多的学生同时去找鼠妇,必然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每个班只安排部分同学去寻找鼠妇,并规定只能抓多少只,如何善后处理,然后要求参与捕抓活动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行动过程,让其他同学了解,教师再作补充说明。特别重点提示目的在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于保护环境,从学生的身边事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实验虽然不像化学那样需要利用到很多药品,但实验过程中依然会接触一些药品。在实验教学中,可利用药品贮存及利用方法的规范化体验环保。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中,碘水作为细胞染色剂虽然无毒,但实验过程中,学生随意将其乱倒乱放,导致污染实验室环境。笔者由此联系到现实生活里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能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所教班级中进行如下行动:
1.在课后让学生调查每天在学校食堂中产生多少剩饭剩菜,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自身浪费粮食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节约资源的环保行为。
2.开展一些学生自发组织的环保活动。例如,在讲到废旧电池的危害时,笔者引导学生自发组织“不要抛弃我,我想回家——干电池回收活动”并大力宣传废电池的危害。一周下来,称得回收到的干电池的重量为8.3kg。学生认为如果这部分电池随意丢弃,那么其中的镉、镍、汞等有毒金属将污染土壤,间接危害我们自身。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强化自己和他人的环保意识。
3.在“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环境保护日中,积极利用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进行环保宣传,以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此活动不仅可以积累环境知识,也可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观的发展。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环保意识一点一滴地渗透给学生,当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培养起来了,学生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才能为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汪忠等.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亚民.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