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准备的家长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确保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对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桐庐县实验幼儿园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专门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举办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开设相关的家长论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对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们的分享吧。
  胡可妈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在学习和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所以我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尽可能跟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或带她去图书馆看书。我们没有刻意教孩子认字,但她因为看书多,在看书的过程中对一些字也就熟悉了。教育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成为她的榜样,比如,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先做到。在我们的示范下,孩子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陆禹铖爸爸:习惯养成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我们很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生活、学习、游戏都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有效途径。有时,孩子在画一幅画,恰好到了吃饭时间,我们一般会提醒他一次,然后顾自己吃饭,并不强求他立刻把手头的事停下来。孩子在提醒后通常会继续将未完成的作品完成。再如,孩子最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坚持时间最长,往往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是很专注地玩,所以家长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养成了,对孩子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董宜凡妈妈: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会见效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身体是锻炼出来的,好头脑是思考出来的,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好品德是培养出来的。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父母要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邹亦瑶妈妈:言传身教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养成有条不紊的做事风格,提高学习效率,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为进入小学甚至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总会在有意无意中给孩子以影响。拿培养孩子整理收纳能力这件事来说,我们就尽量为她创造机会,让她感受到,家里人人都在做收纳整理。首先,我们自己在做收纳整理时会有意识地让她参与,并为她讲解示范,营造大家一起整理的氛围,培养她的兴趣。其次,我们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工作,如,让她帮忙把要洗的衣物放到专门的衣篓里,把用过的工具放回原位,并在她完成后对她进行表扬,给她适当的奖励。这样,孩子更有收纳整理的动力了。最后,就是让孩子养成习惯,做到及时把使用过的玩具、书等放回原处。慢慢地,孩子不但有了整理、归纳的能力,做事有条理,而且还越来越果敢。
  讲凯妈妈:关爱和陪伴很重要
  自从讲凯进入大班,怎么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就成了我和他爸爸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对入学准备的理解是,通过家园互相合作,形成合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能力,使他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我们并没有刻意教孩子认字、学拼音,做加减题,追求知识的达成,而更多的是配合老师。如,老师要求孩子回家练习跳绳,我们就全家总动员,陪伴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孩子在家的时候,我和孩子外婆、爸爸,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指导。在爱和陪伴中,孩子从不会跳、跳1个、连续跳10个到现在能跳100多个,他的体能和信心都大大提高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李艺灵妈妈: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面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一些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学的知识少,上小学后跟不上怎么办,因此,会选择让孩子去上“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感受小学学习的方式。我认为,幼小衔接强调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不是以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前实施小学课程。
  父母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做好入学准备。比如,我的孩子以前对数学不太感兴趣,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她这方面的兴趣。她平时很喜欢买东西,我就在家里开了一家她的“小店”,里面都是她精心布置的商品,上面都贴有价格。我们去她的小店买东西,收钱找钱,她玩得不亦乐乎,对数的概念掌握了不少,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朱启元爸爸:让孩子更独立
  为了孩子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很重要。比如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从“圈养”孩子调整到“牧养”孩子。“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就是不急于干涉,注重方法,让孩子慢慢走向獨立。
其他文献
拜读了马先龙老师的《构造图形打开解中考几何最值问题的突破口》(以下简称文[1])一文后,深受启发,特别对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巧构图形妙解中考几何最值问题有了深入了解.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愿与马老师商榷,更希望得到广大同仁斧正.  1商榷之点  文[1]通过六个例题阐述了如何从构造三角形、对称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入手,寻找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突破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构造
【摘要】空间观念是《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核心词之一.投影与视图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研究了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物体的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内容的呈现注重从生活实际取材,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教学时应充分借助于学习平面几何的经验,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空间观念;转化思想;生活经验  “投影与视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
【摘要】如何应用具体图形在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引领下,上好圆锥的应用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同课异构的课例,从“课例引入”、“解法探究”、“课例变式”、“小结与反思”4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领悟到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同课异构;圆锥应用题;冰淇淋圆筒  2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各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编订之中.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借助文献法、比较法对中日两版教材开展宏观与微观比较研究,获得如下启示:贯彻教材整体性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实现教材阶段性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落实教材心理性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内在动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比较研究;几何教材;全等三角
【摘要】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拟结合“§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习题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习题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化,教师
【摘 要】 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教好概念是教好数学的内在要求,概念教学如果搞不好,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失去了根基.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概念”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拟结合“§51定义与命题”教学实录与点评,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 定义;命题;教学实录;点评  2016年11月29~30日,山东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著名的江北水城聊城举行.来
在课程标准(2011版)和《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引领下,福建省中考省统一命题已历3年.纵观三年的中考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很好的体现了“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功能.审视2018年和2019年福建省中考数学第25题,皆是以二次函数为背景,叠加函数图象性质及若干简单几何图形的性质,综合考查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
【摘要】本文先提出对微课的再认识,并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给出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重要载体的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进一步做好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微课;再认识,教学设计;双曲线  1对微课的再认识  随着“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教学模式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最
“奶奶,我们去看戏啦”小宝总是这样喊奶奶去看昆曲,俨然一个小粉丝的样子。奶奶退休后,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参加了昆曲的兴趣班,每周都会去练习,小宝特别喜欢,于是就跟着去玩。从哼唱到念白,小宝跟着模仿,有时还会换上戏服,甩一甩水袖。后来,小宝爸爸去帮祖孙俩拍了一张合照,两人穿上戏服,还真是像模像样。  ——小宝妈妈,宝贝5岁  琦琦是个好奇的宝宝,每到一个节日都会追问我缘由,我總是一一地讲给他听,有些我也
1 《数学课程标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标准阐述    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2 教材内容编排(以华师大版为例)    九年级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2.一元二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