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以欣赏。”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诱导,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中国爱心父亲周弘运用赏识教育将自己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为留美博士的鲜活事实,为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做出了最有力的注脚。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家庭、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赏识教育备受推崇,方兴未艾。为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对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爱心——赏识教育的前提
做好赏识教育,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艺术大师罗丹认为:“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爱教育爱学生,才会拥有激情和活力,才会充满智慧和灵感,才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之美的眼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会不自觉地向所爱对象从身体里散发出各种示爱信息,会从所爱对象身上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优点。当一名教师深爱自己的学生时,他便会透过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发现他们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赏识教育。在赏识中向学生的心灵贴近,在赏识中给学生无限的温暖和感动,在赏识中给学生无限的鼓舞和激励,在赏识中促使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昂扬自己的斗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平等——赏识教育的基础
平等是理解的基础,是尊重的基础,是交流的基础,也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只有平等才会消除心灵上的隔阂、相互敞开心扉,才能进行心灵层面的对话,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出现问题给学生申辩的权利,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真像,有利于对症下药,正确地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理解尊重和信任中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而任何的歧视或不公平的对待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学生便会因受到伤害而对老师的任何教育进行拒绝甚至对抗。这就不再是进行教育,而是在进行毁灭酿造悲剧。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掉给人看。”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一视同仁。师生之间的不同,只是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仅仅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而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三、纪律——赏识教育的保障
赏识教育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育。但是,赏识教育并不拒绝严明的纪律,而是需要它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且纪律教育本身也是赏识教育的题中之意。
严明纪律,首先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都要受到法律、纪律的约束。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对待学生要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决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分。其次,严明纪律必须做到责任自负。责任自负,就是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违反了纪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任何超越法纪的特权都必然带来不平等,这是信任危机、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一,最终将导致任何活动都无法开展。离开严明纪律的赏识教育是根本无法进行的。
四、价值——赏识教育的根本
赏识教育的根本是赏识的内容问题。实施赏识教育时,要实事求是,值得赏识的才赏识,不值得赏识的不能以学生的开心为目的而勉强为之。值得赏识的是指学生的知与行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的情怀,感恩父母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品质,团队协作精神,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等等,都是有价值可赏识的。抓住赏识教育的根本,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才能起到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作用,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强根固本,因为,今天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明天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
五、适度——赏识教育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赏识教育概莫能外。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一方面不能太笼统,对学生的赏识要具体到细节事物,要明确是哪个人哪件事哪方面值得赏识,切忌过度和模糊,过度和模糊的赞赏,目标指向不明,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容易滋生自我膨胀心理,造成认知错误是非混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同龄学生之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赏识教育是否适度,应以能达到激励他们不断成长的目的为标准,而且赏识的高度和标准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六、体验——赏识教育的途径
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王金战指出:“使一个好学生变差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他经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同样,让一个差生变优秀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享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体验。”赏识教育要达到目的,就要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增加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被赏识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发展到自我赏识,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因自信而努力,因努力而成功,反过来,成功的体验又强化了这种自信。于是“欣赏——自信——成功;成功——自信——成功”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为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赏识学生时,对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努力的方法等都应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不断地给予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更回归人的本性更贴近人的心灵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更温暖更有效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虚心学习,独立思考,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育原则,巧借他人智慧,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
(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 062450)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家庭、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赏识教育备受推崇,方兴未艾。为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对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爱心——赏识教育的前提
做好赏识教育,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艺术大师罗丹认为:“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爱教育爱学生,才会拥有激情和活力,才会充满智慧和灵感,才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之美的眼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会不自觉地向所爱对象从身体里散发出各种示爱信息,会从所爱对象身上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优点。当一名教师深爱自己的学生时,他便会透过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发现他们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赏识教育。在赏识中向学生的心灵贴近,在赏识中给学生无限的温暖和感动,在赏识中给学生无限的鼓舞和激励,在赏识中促使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昂扬自己的斗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平等——赏识教育的基础
平等是理解的基础,是尊重的基础,是交流的基础,也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只有平等才会消除心灵上的隔阂、相互敞开心扉,才能进行心灵层面的对话,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出现问题给学生申辩的权利,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真像,有利于对症下药,正确地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理解尊重和信任中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而任何的歧视或不公平的对待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学生便会因受到伤害而对老师的任何教育进行拒绝甚至对抗。这就不再是进行教育,而是在进行毁灭酿造悲剧。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掉给人看。”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一视同仁。师生之间的不同,只是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仅仅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而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三、纪律——赏识教育的保障
赏识教育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育。但是,赏识教育并不拒绝严明的纪律,而是需要它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且纪律教育本身也是赏识教育的题中之意。
严明纪律,首先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都要受到法律、纪律的约束。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对待学生要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决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分。其次,严明纪律必须做到责任自负。责任自负,就是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违反了纪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任何超越法纪的特权都必然带来不平等,这是信任危机、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一,最终将导致任何活动都无法开展。离开严明纪律的赏识教育是根本无法进行的。
四、价值——赏识教育的根本
赏识教育的根本是赏识的内容问题。实施赏识教育时,要实事求是,值得赏识的才赏识,不值得赏识的不能以学生的开心为目的而勉强为之。值得赏识的是指学生的知与行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的情怀,感恩父母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品质,团队协作精神,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等等,都是有价值可赏识的。抓住赏识教育的根本,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才能起到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作用,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强根固本,因为,今天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明天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
五、适度——赏识教育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赏识教育概莫能外。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一方面不能太笼统,对学生的赏识要具体到细节事物,要明确是哪个人哪件事哪方面值得赏识,切忌过度和模糊,过度和模糊的赞赏,目标指向不明,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容易滋生自我膨胀心理,造成认知错误是非混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同龄学生之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赏识教育是否适度,应以能达到激励他们不断成长的目的为标准,而且赏识的高度和标准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六、体验——赏识教育的途径
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王金战指出:“使一个好学生变差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他经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同样,让一个差生变优秀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享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体验。”赏识教育要达到目的,就要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增加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被赏识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发展到自我赏识,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因自信而努力,因努力而成功,反过来,成功的体验又强化了这种自信。于是“欣赏——自信——成功;成功——自信——成功”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为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赏识学生时,对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努力的方法等都应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不断地给予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更回归人的本性更贴近人的心灵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更温暖更有效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虚心学习,独立思考,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育原则,巧借他人智慧,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
(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 06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