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的背后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美国国防部的眼中钉,是互联网上的“罗宾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说的秘密,把美国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几乎一夜之间,朱利安·阿桑奇和其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就在全球家喻户晓。虽然遭遇各方压力,过着流浪汉般四处漂泊的生活,后又身陷“性侵犯”的指控,但阿桑奇从没对自己的“出格”行为流露出丝毫悔意。最近,他又迫于生计和“维基解密”网站的运转需要,要以写自传的方式赚钱,以继续其揭秘之路,谁也不知道“维基解密”下一次又要剥下哪位皇帝的新衣。
  
  阿桑奇的“梦想”
  
  幽灵般的肤色、松垂的白发以及低沉的嗓音,阿桑奇不仅外貌行为酷似科幻电影中的人物,他的成长经历和处世态度也颇为另类。在多数人眼中,阿桑奇是一名令人赞叹的世界级电脑奇才,但是根据与他共事过的人介绍,从个人以及政治层面来看,他却是一个情绪复杂多变,有时甚至不可理喻,而且难以相处的人。
  阿桑奇的童年生活非常动荡。由于父母离异,母亲与继父关系不和,1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在即将告别少年时代时,因参与黑客活动,阿桑奇与政府发生了冲突。澳大利亚警方搜查了他的住处,并且没收了他的电脑设备。他曾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犯罪行为,也因争夺儿子抚养权经历了30多次听证和诉讼。历经诸多坎坷,见识了无数的人与事之后,阿桑奇逐渐意识到,人类最关键的斗争,是个体与机构之争,还草拟出一个类似宣言的文件,标题为《阴谋即统治》。他认为,当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线路被破坏,那些阴谋家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注定会缩小,而当这种交流趋近于零的时候,阴谋就会被瓦解。泄密是信息战的一个工具。
  2006年,阿桑奇怀着“瓦解阴谋”的梦想创立了“维基解密”网站,但梦想成真却是在4年之后。2010年7月,“维基解密”在网上公布了共计约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未经授权的机密信息被泄露。一时间,“维基解密”曝光于各大媒体头条,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然而这次泄密只是一个开始,12月,“维基解密”又将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公之于众,这次重量级的国际“八卦”让美国陷入外交危机。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维基解密”的一夜成名绝非偶然。不难看出,四年磨一剑的“维基解密”并非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空中楼阁,而是阿桑奇及其追随者精心打造的战斗工具。
  
  设计周密的技术堡垒
  
  “维基(wiki)”是个缩略词,来自英语What I Know Is(我所知道是……)。它本来是一句鼓励的口号,鼓励人们在网上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维基百科”就是这个理念的践行者。不过,“维基百科”分享的是知识,而“维基解密”分享的则是“秘密”。
  该网站接受世界各国泄密者匿名上传的政府和企业机密文件,并通过网站公之于众。网站运营主要依靠1200名左右世界各国志愿者的无偿付出,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也主要由这些人来自掏腰包。几年来,网站接收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泄密者上传的文件120万份,每天有30份机密文件在这家网站上被泄露。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这些被刻意隐藏的秘密,一夜间大白于天下,引发了一系列丑闻和危机。“维基解密”称:“信息的传播可能会揭发犯罪,或使一个制度难堪,但我们视之为一项权利、一种责任。”
  “维基解密”的主机位于瑞典一个被弃用的防空洞内。该防空洞修建于冷战时期,犹如谍战大片中展示的一样,它有着坚固的钢铁大门,而且还能承受核攻击,如今它被开发成了一个地下数据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服务中心把数据存放于更多不同的国家,用户提交的资料首先会被送到位于瑞典的主服务器上,然后再被传到设在比利时的另一个服务器上,之后再传到“另一个在法律方面提供保护的国家”。而在那里这些文件将从“终端机”上被删除,并储存到其他地方。所有这些服务器都由一些身份保密的网络工程师维护,这些人是“维基解密”的资深骨干。
  为保护泄密者也为保护自身,“维基解密”还设立了复杂的“去中心化”流程,以降低编辑人员对泄密过程的过深介入。泄密文件由全球工作人员合作编辑,大家互不知晓对方,即使核心成员也无法接触到系统中某些关键部分。此外,整条渠道以及通过它所传输的资料都经过严格加密。为进一步保护文件,“维基解密”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都在这些通道上传送着数十万份假文档,以掩护真正的文件。
  
  游走于制度缝隙
  
  “维基解密”利用了全球化网络和区域性制度之间的脱节,游走于制度缝隙。尽管阿桑奇爆料无数,惹怒了白宫,但美国的保密法还是拿一个在互联网揭秘的澳大利亚人没有办法。
  事实上,与传统媒体不同,“维基解密”的整个架构设计极为巧妙。“维基解密”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两道防御体系,一是刀枪不入的技术设计,二是避实就虚的法律安排。两者配合起来使用,防御能力相当可观。
  “维基解密”总部设在法律上对泄密行为最为宽容的瑞典,“维基解密”网站的主机由瑞典一家公司托管,这家公司提供“高度保密的,不向顾客提任何问题的主机托管服务”,他们甚至不保留顾客的任何注册信息和网站日志文件。
  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使它能够确保自己的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避免美国政府的无端干预,而且避免了广大用户,特别是为网站提供机密信息的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为网站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同时,“维基解密”声称,它已经要求各互联网团体为其打开镜像网站,这样,“维基解密”网站就永远不可能从互联网上消失。因此,尽管此前阿桑奇因“性侵犯”指控遭到逮捕,并有可能以违反1917年《间谍法》为由被引渡至美国受审,但“维基解密”很可能仍将继续发布机密文件。
  不过,大量泄密事件之后,“维基解密”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先是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突然宣布停止为“维基解密”网提供服务器支持,造成“维基解密”网的主页一度无法登录。之后,PayPal、Visa和万事达卡等几家具备支付功能的网站和银行组织先后宣布切断“维基解密”的账户服务,和“维基解密”划清了界限。对此,大量“维基解密”的忠实拥趸组成一个黑客团队,对这些服务商的网站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同时,全球约60万“维基解密”网站支持者在网上签名请愿,希望伦敦法院“立即停止打击‘维击解密’,不要惩罚阿桑奇及其合作者”,“尊重信息自由、新闻自由”。
  
  网络时代=泄密时代?
  
  “维基解密”产生在互联网时代,也只能产生在这个时代。在前互联网时代,你需要破门而入,打开上锁的密码箱,才能接触到材料,而且,无法大规模搬运。互联网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通信基础设施,虽然也能够像纸介质时代那样,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对信息分级、加密。然而,要穿过构成这些信息等级制度的屏障,也就是那些网路传输协议,却比过去穿过重重关卡抵达密室成本小多了。
  近几十年来,美国发生过不少重大泄密事件,如:1971年,五角大楼泄密事件,致使越战提前结束;1972年,水门事件,使得尼克松总统下台;1986年,伊朗门事件,美国通过军火向伊朗换回人质……但相比之下,这些事件带来的影响通常仅局限于当事人或事件直接相关机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远逊于诞生于网络时代的“维基解密”。39年前,埃尔斯伯格向《纽约时报》泄漏越南战争文件时,反战运动已经开始,而“五角大楼文件”发布时,最新消息都是关于3年之前的事了。而“维基解密”带来的阿富汗战争的最新消息距离事发仅有6个月,这让泄密者的“老前辈”埃尔斯伯格也自叹不如。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泄密案通常都是单个事件,泄密者也与事件直接相关。而“维基解密”却从未直接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情报,而是泄密者的分享平台和保护伞。它的背后不是某个人,而是无数隐藏在人群中的潜在泄密者,泄密者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正义”,也许是因为个人恩怨,也许是一时冲动……其实在网络丛林背后会有什么样的惊天秘密,阿桑奇和“维基解密”都无从知晓,泄密之后的巨大影响也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能力。“维基解密”像一个随时能爆发危机和丑闻的定时炸弹,让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机构”时刻不得安宁,既痛恨又无奈。
  其实,人们在感受“维基解密”挑战权威带来的震撼之后,也无不为个人信息安全感到担忧。互联网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然形成了一个虚拟世界,并且对现实世界产生着难以想象的影响,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泄密已经无处不在。虽然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社会的自由开放程度,但个人自由的扩大也隐藏着难以预料的危险。互联网应该保持开放性及言论自由,还是应该加强信息保护和控制,依然没有达成世界范围内的共识。
  
  责任编辑 张小萌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是怎么“催生”的?  过去的30年间,在国内“费尽心机”实施计划生育的同时,国外不少国家却一直在“绞尽脑汁”地鼓励人们生育。瑞典:首个立法规定父亲可休产假  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瑞典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单词“papaleding”叫作“父亲休产假”。西班牙:生娃就送伊比利亚小奶猪  2003年,西班牙的
2013年年初席卷中国大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科学家在空气中检出了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这些含氮有机颗粒物是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相互反应共同产生的。经过源解析技术发现,其中来自烹饪源排放的油烟型有机物占到了21%。这说明,人们在享受舌尖美味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  “厨房油烟综合征”  厨房是家庭中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其污染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
马的脸显得很长。其实,马的头部并不长,只是嘴又长又大。马以植物为食,有一个简单的胃和特别发达的盲肠,不能像反刍动物那样通过反刍来咀嚼食物,无法将没咀嚼过的草料吞入到胃中先贮存起来,因此,马只能依靠这张特别大的嘴。马的长脸还特别有利于进食时观察敌情。因为它的眼睛长在脸的上部两侧,耳朵长在脸的顶端,向上高高竖起,这样,当它的嘴伸进茂密的草丛里吃草时,用不着抬头瞭望,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除了嘴大脸长
许多人认为,室外污染严重,家里才是最安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不久,知名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采集了我国北京、上海、长沙、深圳、广州5个城市11个家庭的室内灰尘,并将样本送往英国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进行4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本中,有毒、有害物质普遍存在,其浓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所有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溴化阻燃剂、有机锡类化合物和全氟化合物。  有毒有害物质“汇集池” 
由于用火证据不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西方部分学者质疑了30年。西方学者对“北京人”会用火提出的质疑包括: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被烧过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烬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洞内的腐植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是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猿人洞可能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非古人类生活场所。  用事实和新证据回应质疑不仅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说服他人、获得认同的有效措施
“马上”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马上”这个词是一个时间副词,表示立刻、立即的意思,可这个词的来历就没多少人知道了。“马上”,原意就是马背上,作为时间副词应该出现得很晚。史书上表示时间用“须臾、速速”等  词,“马上”出现在典籍里,用的是其原意。像西汉陆贾就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到了元代,“马上”才作为时间副词出现,如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中国
2500种语言濒临灭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了一个《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并分为5个等级:安全的、危险的(明确要灭绝的)、濒危的(严重濒临灭绝的)、垂危的(极度濒临灭绝的)、已灭绝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组织同时发布的等级量表显示,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538种语
1582年8月7日,一个意大利人悄然登入澳门港口。此时,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刚刚20岁,但已经执政了10年。偌大的明帝国犹如一个古板自负但却病魔缠身的老者,没有人会留意这个异乡人的身影,但是在后来的日子,他所带来的知识,却成了中国"西学东渐"的第一道光芒。这个意大利人叫利玛窦,
2011年8月启程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了3个10米长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满足它在探测活动中对电能的需求,这在人类的木星探测活动中是史无前例的。此前的木星探测器如“伽利略号”都是依靠钚提供能源的,这种核原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航天器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未来,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其最终取代“核电池”吗?  “核能航天”  难以取代  有科学家认为,假若下一
碎石子和轨道是紧密相连的,轨道和枕木负责承受火车通过时的重量,而碎石子则可防止负重时轨道和枕木陷入地面,而起到缓冲作用,还能吸收火车所产生的噪音。铺在铁轨上的碎石以较硬的石子最为合适,所以大多使用硬质砂岩。  (杨阳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