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要求的转向:从无条件到有条件——兼论学校道德教育文本与实践的不谐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对学生的无条件的道德要求长期居于支配地位,致使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被忽视。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生命意识的觉醒,在教育文本层面,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逐渐从无条件转向有条件。现实问题在于,教育文本的改变与教育实践的改变并非同步,这就要求重视教育文本向教育实践的转化问题。
其他文献
金坪子滑坡是一个位于金沙江右岸、上距乌东德水电站约900 m、总体积约6.25×108m3的具有典型蠕滑特点的滑坡。为了进一步弄清控制该滑坡活动模式的内在机理,通过不同黏
某钼镍矿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用常用的壁式削壁充填法采矿方法,在实践生产中存在采出围岩量大、崩落矿石不能借助自重放出、开采安全隐患大、后期空区管理难度等问题,根据缓倾斜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并不是重建而是调解。他强调,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其"偏见"在理解活动中是促发理解主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对于当前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偏见
文旨在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的现象、原因和相应对策。“用工荒”的本质是劳动力市场的局部不均衡.文中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分析了形成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其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