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学习主动性。从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缺乏趣味性;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发挥不高,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构建起活跃、生动的理论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影响思维过程与方向的重要因素,将这一因素运用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思路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与能动性。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将教学关键放在了新知识的灌输学习方面,教学流程僵化、课堂氛围严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和传统,数学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将问题情境建立运用于课程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教学思维,帮助其实现教学思维的拓宽,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科学的引导。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建立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师地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点
(一)考虑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差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对新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能力,与自身原有的知识储备有极大的关系。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运用之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借助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融合,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自控体系,需要教师不断引導与培养。而相对来讲,这一阶段的孩子更适应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若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到这一点,一味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进上,忽略了实施过程中孩子的反应与适应程度,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导致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一)借助认知冲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本质上来讲,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已经储备的知识产生的困惑。这一困惑的有效产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助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其认知冲突的产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30个已成序列的彩球,按照不同颜色进行排列。教师向同学们展示:现在屏幕上有很多彩球,上面写着不同的编号。老师面对你们,看不到屏幕,但如果你们告诉我一个编号,我就可以猜出它的颜色,你们相信吗?实验之后,学生发现老师确实答对了。此时,学生的潜意识就会主动思考,并渴望得到解答。教师趁此机会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如果认真学习知识,你们也能掌握这些神奇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都会大大提升。
(二)利用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与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强,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进行故事情境的设计: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哥哥打算每个人吃1/4,但弟弟想要多吃一些,想要1/6,爸爸便答应了弟弟的要求。但吃西瓜的时候,弟弟却疑惑了:为什么他们的都比我的大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在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并尝试解答这一疑惑。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的意识。
(三)通过实践教学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实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问题情境的创设相结合,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学生协调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锻炼学生将外部行为常识向内部思维转换的重要方式。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将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运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教学思想创新的重要体现。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与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并在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中感知数学的魅力,进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深刻。总之,问题情境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才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92.
[2]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6,(36):41-42.
[3]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90-91.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影响思维过程与方向的重要因素,将这一因素运用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思路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与能动性。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将教学关键放在了新知识的灌输学习方面,教学流程僵化、课堂氛围严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和传统,数学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将问题情境建立运用于课程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教学思维,帮助其实现教学思维的拓宽,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科学的引导。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建立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师地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点
(一)考虑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差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对新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能力,与自身原有的知识储备有极大的关系。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运用之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借助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融合,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自控体系,需要教师不断引導与培养。而相对来讲,这一阶段的孩子更适应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若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到这一点,一味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进上,忽略了实施过程中孩子的反应与适应程度,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导致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一)借助认知冲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本质上来讲,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已经储备的知识产生的困惑。这一困惑的有效产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助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其认知冲突的产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30个已成序列的彩球,按照不同颜色进行排列。教师向同学们展示:现在屏幕上有很多彩球,上面写着不同的编号。老师面对你们,看不到屏幕,但如果你们告诉我一个编号,我就可以猜出它的颜色,你们相信吗?实验之后,学生发现老师确实答对了。此时,学生的潜意识就会主动思考,并渴望得到解答。教师趁此机会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如果认真学习知识,你们也能掌握这些神奇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都会大大提升。
(二)利用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与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强,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进行故事情境的设计: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哥哥打算每个人吃1/4,但弟弟想要多吃一些,想要1/6,爸爸便答应了弟弟的要求。但吃西瓜的时候,弟弟却疑惑了:为什么他们的都比我的大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在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并尝试解答这一疑惑。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的意识。
(三)通过实践教学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实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问题情境的创设相结合,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学生协调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锻炼学生将外部行为常识向内部思维转换的重要方式。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将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运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教学思想创新的重要体现。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与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并在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中感知数学的魅力,进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深刻。总之,问题情境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才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92.
[2]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6,(36):41-42.
[3]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