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三角”首次被国人熟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毒品在国内的渗透加剧,“金三角”一度成为影视剧的焦点。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毒枭坤沙被消灭,地方武装合法化,联合国在这一地区推行“毒品替代种植”,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一区域。
而连接缅甸、老挝、泰国等“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堪称毒品运输的黄金水道。今年10月5日,随着湄公河上一阵枪响,两艘中国籍船只被劫持,13名中国船员被暴徒以残忍的手段虐杀。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发布的《2011全球苯丙胺类合成毒品评估报告》中指出,从2008年到2010年,大湄公河地区缉获的新型毒品增加了3倍,从3200万粒猛增至1.33亿粒。
“金三角”这片区域,再次伴随着人们的愤慨重新受到关注。
这里是“毒品王国”
罂粟的花,看起来很美;鸦片泡茶,据说能止咳;但是鸦片的衍生物海洛因,却能致命。虽说当今世界有四大毒品基地,然而能够主宰今天冰毒市场的,则非“金三角”莫属。“金三角”的气候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大部分地区在海拔千米以上。这里有崇山峻岭且土壤肥沃,加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最重要的是,该地区地处深山老林,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为种植鸦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尽管该地政府高喊禁毒口号长达百年,但都未能有效阻止鸦片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进入“金三角”并采取鸦片收购政策,更是大大刺激了毒品的泛滥。到了60年代,这里的鸦片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金三角”成为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另外,此地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毒品武装,故有“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缅甸和泰国的军队合伙清剿大毒枭,期间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与此同时,联合国的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也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政策。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的鸦片交易量出现下滑。然而好景不长,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到了1988年毒品产量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缅甸的“15年禁毒计划”始于1999年,目标是到2014年根除毒品。不过专职缉毒的警察仅仅分布在城镇,乡村仍然有不少地区种植罂粟。“金三角”的许多海洛因加工厂都建在密林之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毒品加工厂主要在一些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内,生产出毒品后会被运往与中国、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
虽然“金三角”经过十多年“扫毒”运动,罂粟种植大幅下降,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已从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但是近年来其他种类毒品的贸易额却出现上升的趋势。“金三角”毒品贩卖死灰复燃,甚至比以前更加危险,大量毒品通过周边国家流入世界,受到危害的不仅有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中国也面临大量毒品流入的严峻挑战。距离泰缅边界20公里的泰国湄占检查站,每月都会查获贩运万粒以上毒品的大案十几起。其实,这些被查获的毒品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金三角”的鸦片战争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毒品交易是更大的江湖。罪恶的毒品,血腥的仇杀,勾织成了一个畸形的三角地域。1987年大毒枭坤沙在缅甸自立军队并种植罂粟,将毒品加工好后,大批运往包括欧美在内的其它国家。不仅如此,坤沙还据守着泰缅边境要道,设立关卡征收毒品过境税。考虑到自身的安全,美国纽约的法院于1989年以“向美国进口毒品罪”起诉了坤沙,1990年正式签发通缉令。然而只要不出自己的地盘,远在天边的美国人动不了他半根汗毛。
灭坤沙还是要正规军出马,1996年动荡的“金三角”再起波澜。在缅甸政府军和佤邦联合军的合力打击下,“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宣布投降。至此,“金三角”的禁毒战争硕果累累,暂时告一段落。缅甸的割据势力有的被剿灭,有的被瓦解,甚至有一些被政府军收编。
不过,这里边有个刺头出现了,那就是泰国的佤邦联合军。这股力量从不否认自己的地盘上种植有大量罂粟,也从不否认毒品经营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2002年早春,正是“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盛开时节,美国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发现以缅甸北部“金三角”地区为主的佤邦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较去年竟增长了数倍。有一份估算的数据指出,佤邦辖区的罂粟种植面积有80万-90万亩,年产鸦片1200吨-1400吨,占“金三角”总产量的85%以上。佤邦联合军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鸦片税收和贩毒收入。
这还了得?美国国务院相关负责人将矛头指向佤邦联合军,称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有传言称美国开始威胁缅甸政府:“如果你没能力剿灭这些毒贩子,那么就让我们来管吧!”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被西方媒体称为“毒品王国之君”的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于2002年向世界公布,佤邦会在2005年6月后实现罂粟禁种。若2005年6月后在佤邦地区发现一棵罂粟,便提自己的项上人头面见中央领导。
要实现这个承诺并不容易。根据相关情报显示,佤邦的毒品产量近年反而提高了。2005年,包括鲍有祥在内的佤邦地区的8位领导人被美国一家地方法院起诉,罪名是“贩卖毒品”。不过在鲍有祥看来,这分明是美国的政治迫害。为了实现当初的目标,他已经把自己的亲弟弟撤了职,连亲侄子都被他送进了监狱。
“为什么在我们马上就要实现全面禁种罂粟的时候却要起诉我们?难道美国不希望看到我们禁种罂粟?也许这是一场误会,但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真的想禁毒。但人家真要制裁,我们会自卫。”鲍有祥貌似有些委屈。
贫与毒的恶性循环
如果通过正常的旅游通道进入,你会发现“金三角”并非如想象中那般毒品泛滥——湛蓝的天空、金黄色的稻田和朵朵白云,都让这里处处透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当地居民大多种植水稻、蔬菜,或者做小生意,集市上多是来自中国、泰国的商品。清晨,附近山民徒步几个小时赶来出售蔬菜瓜果,湖边不少休闲的人群。
沿途村寨民居多为茅屋,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锅碗瓢盆和换洗衣物即为全部家当。这里的村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辛苦一年却只够家人糊口。据当地人介绍,如果种植一般的经济作物,收获后要扛着长途跋涉两三天,才能到集市上卖出去。种植罂粟就不同了,收获时节不出屋就有人找上门收购。这样一来“金三角”就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村民们种水稻填饱肚子,种罂粟换钱补贴家用。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生存”依然是当地毒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其自身的懒惰是否也助长了鸦片的种植?英国统治缅甸后,把罂粟的种子带到了那里。100多年过去了,他们却越种越穷,罂粟给百姓和政府带来的危害非常大。虽然当地有很多可以实施经济开发的土地,但是长期对罂粟的依赖使得当地百姓变得非常懒惰,就算没有吃的,也不会想着外出打工挣钱。
如果说贫穷让当地百姓铤而走险,地方武装的参与就使得制毒更加肆无忌惮了。缅北地区活动着数十支少数民族武装,虽然它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继与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但其割据一方的情况并未改变,为了获得维持武装所需的经费,纵容生产和贩运毒品,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成为这些民族武装沿袭几十年的传统。“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加工厂大多设在民族武装控制区内的深山密林中,厂区警卫森严,外人无法接近。有些加工厂设备先进,有的提炼厂较简陋,主要是为了便于随时搬迁。对政府来说,禁毒在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借口。政府有时候会使用这种借口来围剿少数民族武装,甚至以此为理由要求国外进行武器援助。
在这种“贫穷——战争——毒品”的恶性循环之下,联合国及地方政府的禁毒计划也就很难实现了。
而连接缅甸、老挝、泰国等“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堪称毒品运输的黄金水道。今年10月5日,随着湄公河上一阵枪响,两艘中国籍船只被劫持,13名中国船员被暴徒以残忍的手段虐杀。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发布的《2011全球苯丙胺类合成毒品评估报告》中指出,从2008年到2010年,大湄公河地区缉获的新型毒品增加了3倍,从3200万粒猛增至1.33亿粒。
“金三角”这片区域,再次伴随着人们的愤慨重新受到关注。
这里是“毒品王国”
罂粟的花,看起来很美;鸦片泡茶,据说能止咳;但是鸦片的衍生物海洛因,却能致命。虽说当今世界有四大毒品基地,然而能够主宰今天冰毒市场的,则非“金三角”莫属。“金三角”的气候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大部分地区在海拔千米以上。这里有崇山峻岭且土壤肥沃,加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最重要的是,该地区地处深山老林,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为种植鸦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尽管该地政府高喊禁毒口号长达百年,但都未能有效阻止鸦片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进入“金三角”并采取鸦片收购政策,更是大大刺激了毒品的泛滥。到了60年代,这里的鸦片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金三角”成为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另外,此地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毒品武装,故有“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缅甸和泰国的军队合伙清剿大毒枭,期间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与此同时,联合国的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也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政策。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的鸦片交易量出现下滑。然而好景不长,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到了1988年毒品产量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缅甸的“15年禁毒计划”始于1999年,目标是到2014年根除毒品。不过专职缉毒的警察仅仅分布在城镇,乡村仍然有不少地区种植罂粟。“金三角”的许多海洛因加工厂都建在密林之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毒品加工厂主要在一些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内,生产出毒品后会被运往与中国、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
虽然“金三角”经过十多年“扫毒”运动,罂粟种植大幅下降,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已从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但是近年来其他种类毒品的贸易额却出现上升的趋势。“金三角”毒品贩卖死灰复燃,甚至比以前更加危险,大量毒品通过周边国家流入世界,受到危害的不仅有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中国也面临大量毒品流入的严峻挑战。距离泰缅边界20公里的泰国湄占检查站,每月都会查获贩运万粒以上毒品的大案十几起。其实,这些被查获的毒品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金三角”的鸦片战争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毒品交易是更大的江湖。罪恶的毒品,血腥的仇杀,勾织成了一个畸形的三角地域。1987年大毒枭坤沙在缅甸自立军队并种植罂粟,将毒品加工好后,大批运往包括欧美在内的其它国家。不仅如此,坤沙还据守着泰缅边境要道,设立关卡征收毒品过境税。考虑到自身的安全,美国纽约的法院于1989年以“向美国进口毒品罪”起诉了坤沙,1990年正式签发通缉令。然而只要不出自己的地盘,远在天边的美国人动不了他半根汗毛。
灭坤沙还是要正规军出马,1996年动荡的“金三角”再起波澜。在缅甸政府军和佤邦联合军的合力打击下,“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宣布投降。至此,“金三角”的禁毒战争硕果累累,暂时告一段落。缅甸的割据势力有的被剿灭,有的被瓦解,甚至有一些被政府军收编。
不过,这里边有个刺头出现了,那就是泰国的佤邦联合军。这股力量从不否认自己的地盘上种植有大量罂粟,也从不否认毒品经营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2002年早春,正是“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盛开时节,美国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发现以缅甸北部“金三角”地区为主的佤邦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较去年竟增长了数倍。有一份估算的数据指出,佤邦辖区的罂粟种植面积有80万-90万亩,年产鸦片1200吨-1400吨,占“金三角”总产量的85%以上。佤邦联合军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鸦片税收和贩毒收入。
这还了得?美国国务院相关负责人将矛头指向佤邦联合军,称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有传言称美国开始威胁缅甸政府:“如果你没能力剿灭这些毒贩子,那么就让我们来管吧!”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被西方媒体称为“毒品王国之君”的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于2002年向世界公布,佤邦会在2005年6月后实现罂粟禁种。若2005年6月后在佤邦地区发现一棵罂粟,便提自己的项上人头面见中央领导。
要实现这个承诺并不容易。根据相关情报显示,佤邦的毒品产量近年反而提高了。2005年,包括鲍有祥在内的佤邦地区的8位领导人被美国一家地方法院起诉,罪名是“贩卖毒品”。不过在鲍有祥看来,这分明是美国的政治迫害。为了实现当初的目标,他已经把自己的亲弟弟撤了职,连亲侄子都被他送进了监狱。
“为什么在我们马上就要实现全面禁种罂粟的时候却要起诉我们?难道美国不希望看到我们禁种罂粟?也许这是一场误会,但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真的想禁毒。但人家真要制裁,我们会自卫。”鲍有祥貌似有些委屈。
贫与毒的恶性循环
如果通过正常的旅游通道进入,你会发现“金三角”并非如想象中那般毒品泛滥——湛蓝的天空、金黄色的稻田和朵朵白云,都让这里处处透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当地居民大多种植水稻、蔬菜,或者做小生意,集市上多是来自中国、泰国的商品。清晨,附近山民徒步几个小时赶来出售蔬菜瓜果,湖边不少休闲的人群。
沿途村寨民居多为茅屋,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锅碗瓢盆和换洗衣物即为全部家当。这里的村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辛苦一年却只够家人糊口。据当地人介绍,如果种植一般的经济作物,收获后要扛着长途跋涉两三天,才能到集市上卖出去。种植罂粟就不同了,收获时节不出屋就有人找上门收购。这样一来“金三角”就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村民们种水稻填饱肚子,种罂粟换钱补贴家用。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生存”依然是当地毒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其自身的懒惰是否也助长了鸦片的种植?英国统治缅甸后,把罂粟的种子带到了那里。100多年过去了,他们却越种越穷,罂粟给百姓和政府带来的危害非常大。虽然当地有很多可以实施经济开发的土地,但是长期对罂粟的依赖使得当地百姓变得非常懒惰,就算没有吃的,也不会想着外出打工挣钱。
如果说贫穷让当地百姓铤而走险,地方武装的参与就使得制毒更加肆无忌惮了。缅北地区活动着数十支少数民族武装,虽然它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继与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但其割据一方的情况并未改变,为了获得维持武装所需的经费,纵容生产和贩运毒品,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成为这些民族武装沿袭几十年的传统。“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加工厂大多设在民族武装控制区内的深山密林中,厂区警卫森严,外人无法接近。有些加工厂设备先进,有的提炼厂较简陋,主要是为了便于随时搬迁。对政府来说,禁毒在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借口。政府有时候会使用这种借口来围剿少数民族武装,甚至以此为理由要求国外进行武器援助。
在这种“贫穷——战争——毒品”的恶性循环之下,联合国及地方政府的禁毒计划也就很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