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也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运用公允价值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推进和规范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几点建议。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对于公允价值,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本质上是相同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 新会计准则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2.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靠性差是其致命弱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价值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经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按照新准则的定义,在已发生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若没发生交易,则需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不同的交易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公允价值表现为某一时点、某一地点的交易价格,时过境迁,在未来某一时期将很难验证这一特定时点价格的客观性。相对于具有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2 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问题。公允价值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公允价值实际是资产风险的量化,公允价值的推行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资产种类繁多,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不同,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不具备甚至缺少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造成了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缺乏活跃市场的资产交易价格的判断条件等问题。在实际中,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一大阻碍。
2.3 公允价值容易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根源。在各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却大大超出了交易范围,它不仅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某些时候,资产或负债即便是有交换并形成了一个交换价格,也不一定存在着活跃的市场和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而是基于交换双方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评价,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上述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另外,公允价值的核心(也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现值技术,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
可见,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成为理论操纵工具困难的根本原因。
3 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3.1 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活跃市场还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但会使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而且有可能使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关键。
3.2 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法治环境。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外,还要充分调动稽查力量,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怠。
3.3 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审计业务提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尤其是现在我国会计标准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测试;同时需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这些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与应用。另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即使是同一种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所以,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对于公允价值,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本质上是相同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 新会计准则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2.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靠性差是其致命弱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价值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经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按照新准则的定义,在已发生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若没发生交易,则需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不同的交易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公允价值表现为某一时点、某一地点的交易价格,时过境迁,在未来某一时期将很难验证这一特定时点价格的客观性。相对于具有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2 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问题。公允价值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公允价值实际是资产风险的量化,公允价值的推行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资产种类繁多,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不同,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不具备甚至缺少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造成了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缺乏活跃市场的资产交易价格的判断条件等问题。在实际中,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一大阻碍。
2.3 公允价值容易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根源。在各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却大大超出了交易范围,它不仅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某些时候,资产或负债即便是有交换并形成了一个交换价格,也不一定存在着活跃的市场和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而是基于交换双方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评价,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上述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另外,公允价值的核心(也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现值技术,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
可见,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成为理论操纵工具困难的根本原因。
3 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3.1 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活跃市场还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但会使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而且有可能使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关键。
3.2 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法治环境。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外,还要充分调动稽查力量,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怠。
3.3 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审计业务提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尤其是现在我国会计标准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测试;同时需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这些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与应用。另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即使是同一种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所以,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