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如何从容面对媒体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GE大中华区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时不时会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与媒体打交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如何向媒体朋友有效地传递准确并且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我接受每一个采访的核心。
  去年我曾接受过中国国内一家媒体的采访。那天的采访主题围绕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历程及演变展开。采访我的记者非常聪明,总是想引导我批评中国人力成本增加的问题。这不是个新话题,却是时下所有媒体热议的焦点。不过,我也是有备而来的,我并没有直接给出那位记者想要的答案,而是借此机会强调了一下我自己的观点。这得感谢我刚来中国赴任时接受的媒体采访培训,此时真是派上了用场。
  我还记得刚来中国赴任时,他们让我坐在一个房间里接受模拟采访,摄像机就那么直愣愣对着我,各种问题向我轮番涌来,搞得我很紧张,紧张到笑场!录像时我还觉得挺好笑的,但当他们回放采访录像时,我真是尴尬万分。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次真实的电视直播,后果会如何?!尴尬归尴尬,但我还是迅速学到了不少技巧来应对媒体采访。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见地,得明确自己希望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其次,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回答,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说:“这是个很棒的问题,但今天我想来谈谈……”第三,要知道你懂的东西可能远比记者多,所以一定要自信,别怯场。最后,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千万别忘了这些是你所传递信息的一部分。因此,你得看着记者的眼睛,别坐立不安,保持微笑,并注意手的姿势。
  没错,你一定要克服怯场心理。怯场是很正常的事,对一般人来说,在公开场合发言往往是最让他害怕的事,这种恐惧有时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如果15年前你让我坐在电视摄像机前面,录制直播访谈节目,我一定会说你简直是疯了。实际上,过去我是个很内向的人,连参加个鸡尾酒会我都会感到紧张,害怕跟人打招呼寒暄。如果给我两个选择,做公众演讲还是在鲨鱼池里游泳,我一定心甘情愿地选择与鲨鱼共舞。有趣的是,时间会让人改变。现在,我很喜欢在公众面前发言演讲。
  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转折点。那是若干年前的一次GE金融亚洲年会前夕,我必须在第二天对500人做演讲,这让我十分焦虑,寝食难安。彩排时,我紧攥着演讲笔记。这时,GE金融亚洲区的头儿丹·马德(Dan Mudd)朝我走来,他一把夺过我的笔记,当着我的面把笔记本撕得粉碎。看着我惊恐万分的表情,丹说:“Mark,你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要讲什么,所以只管去讲你的故事,你得放开胆子让自己试试,此时不试,更待何时?”
  丹是对的。第二天,我的演讲非常成功,即使我忘了一些要点,但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自己的演讲内容只有我一个人最了解。后来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也渐渐喜欢上演讲和接受采访,而且再也没有借助过笔记。
  这几年我还时常有机会去电视台的直播间录制访谈节目。每次接受完电视采访,我都很开心,因为整个过程挺有意思的。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些录制电视访谈节目的心得。前两条与接受平面媒体采访一样,理清思路非常重要。你得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另外,你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不必回答,要知道,你才是访谈的主导者,而非坐在你对面的主持人。最后一点是电视采访特有的,要记住,当你进入演播室的那一刻,采访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摄像机打开时,所以你要从一开始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嗨,Mark,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前面那位报纸记者问你的中国人力成本增加的问题,你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好吧,现在就让我告诉你在那次采访中,我和记者是怎么聊的。
  我对记者说:“GE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及基础设施公司。我们掌握着部分世界尖端技术。人力成本对一些企业也许至关重要,但却不是GE关注的头等大事。我们是一家全球化企业,我们总是将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最好的地方。中国是GE最为看重的市场之一,因此每年吸引GE大量投资。我们知道中国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我们不应再将其简单视为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价值链上游,并努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廉价劳动力已成为过去,增加劳动附加值及创新力才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你发现了吗?我已经将一个可能非常“棘手”的人力成本话题引导到了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看见记者边听边点头,我接着说:“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及高质量技术人才的涌现,这些对GE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我们肯定会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
  瞧,从当初手里不拿稿子就不敢当众发言,到现在对接受媒体采访驾轻就熟,这真是一段有趣的人生经历。哦,我差点忘了,想从容应对媒体采访,有一个因素万万不可少,那就是要有一支卓越的公关团队。我很幸运,因为我有这样一支出色的团队,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比如前面我提过的模拟采访培训,这帮我远离了不少麻烦。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媒体界地震频频:在上海,两家报业集团合并,《新闻晚报》于2014年元旦正式休刊;在北京,《中国经营报》发布内部改革动员令,将进行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包括取消广告部等大动作……  当今,变化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已非过去任何时候所能比拟。在这样的一个大变革时代,对于领导者的能力有什么要求?当然,智商、自信、魅力、沟通能力以及拥有愿景,对于领导者而言都很重要。但是,我们见过很多领导者,满怀信
期刊
“岁末年初,正是餐饮业最红火热闹的时候。然而今年很多餐饮企业的情况却和往年大不一样。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那就是:冷。”2014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了一组高端餐饮业调查新闻,主持人用冷峻和赞赏的语气描述当下餐饮业的状况。镜头中,央视记者在一家高档餐馆采访,问生意如何,餐馆老板垂头丧气地说:“每天就三桌两桌,都快关门了。”不过,那位老板伸手一指,说:“你要采访就去前面那家‘北京
期刊
“保持开放的心态。”谁没听过这条建议?它是创新管理课程中最常提到的一句真知灼见,但怎样才能做到呢?  如果你正在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创新研讨会,专业催化师刚刚告诉你不要轻易下断语,这时候你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不那么难。但是,一年中剩下的363天呢?比如说,某个星期三下午,已经很晚了,但讨厌的会议还在开着,你的手机震个不停,预算报告仍没有做完,和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的晚餐已经赶不上了,那个倒走了最后一杯咖啡
期刊
全球的商界领袖正在意识到大数据带来的战略优势。在新加坡最近召开的一次全球大数据会议上,同我交谈的很多公司领导都看到了大数据的价值,但他们同时也看到将大数据理念转化为行动并非易事。  我曾担任美国一家全球奢侈化妆品公司供应链情报部(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的主任。当时我们采取的一个成功策略是建立一个“行动情报”(Actionable Intelligence)的共享服务小
期刊
今天,几乎每家中国企业都在思考组织再造或转型,而有关“中国企业转型和未来发展的新思路”这个话题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讨论。任何了解商业历史的人都能列出一长串因为没能与时俱进而衰落的企业。世界上有苹果和乔布斯、IBM和郭士纳、通用电气和韦尔奇,也有许多盛极一时、如今却风光不再甚至不复存在的企业,如王安电脑、柯达、宝丽来、Palm等——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  过去十年里我有幸与一些最了不起的企业合作,它们
期刊
这合同签得真叫苦  现实在4月7日这个房间里绝对派不上太多用场。  以下是张柏克小半生的经历,他在阴郁的北方煤城中长大。精力旺盛三天两头折腾四邻,他挣扎过了青春期;大学后,他老爱用一只手抚摸下巴,用镇定和无奈掩饰不好过的日子。他步履不停地活到45岁,学会了把感情同自己的生活分开。放弃高级销售经理的职位,离开为他积淀甚多的国有进出口企业,创办了特里这家做节日礼品和饰品出口贸易的公司,对于经营企业,他
期刊
许多公司为了提高营业收入,在营销、销售、服务和创新上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没有认真地权衡过成本收益比。例如,大多数公司会认为拓展客户是有用的,但没有考虑过对自己而言最适宜的客户数量是多少,公司需要从每位客户身上获得多少收入。尽管营销管理实质上就是需求管理,但是公司的营销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把对客户需求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一些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远不如自己的人。他们更偏爱那张记载着客户满意度、忠诚度、质
期刊
人到中年,体检就成了件让人并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一清早我空腹到了体检中心,抽血、B超、X光……好不容易走完所有的程序,浑身虚弱无力的我终于可以坐在餐厅吃点东西了。  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身上,格外温暖。我穿着体检中心统一配备的宽松服,边喝豆浆边想,人到这个时候,才会感到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东西,比如这阳光,是多么值得珍惜!  正当我怔怔出神时,有个人一屁股在我对面坐下来:“兰总,你也来体检啊!”  我
期刊
“外贸公司的转型是摆在张柏克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但‘外销转内销’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方。从外销转内销将颠覆企业整体的生产和管理经营模式。”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利润大幅缩水,企业朝不保夕。面对如此困境,外贸企业如何继续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庞大的国内市场,期望通过“外销转内销”的经营战略挽救企业利润下滑的命运。特里公司也处在这个决定命运的十
期刊
从现代意义上看,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用来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更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黄金原则。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大量而广泛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在浮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长远地发展下去,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诚信,这一点在中国传统商帮和百年老店的发展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