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探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夸齐莫多所说:“爱,以神奇的力量,使我出类拔萃。” 在所有冷冰冰的事物中,父母的关爱照亮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何不也关心父母,让红色的暖流溢满他们的全身?
   然而,在当今喧嚣的文化景观中,我们总是忽略这种爱的纽带,一味强调“孝”的条条框框。很多人认为,《孝经》曾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从古至今似乎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然而,有些“孝”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爱。在封建等级制度盛行的古代,孝道中亲子地位有著明显的等级高低,所以跪拜之礼盛行,郭巨埋儿、卧病求鲤等愚孝行为被奉为圭臬。
   当今,行孝更是变成了“晒孝”,变成了形式。扪心自问,不少青少年在学校打电话都只是为了讨要生活费,一回家动辄“葛优躺”,鲜有人亲自为父母倒杯水,捶捶肩,揉揉背。当父母耳提面命时,我们不以为然;当父母不遗余力地关心呵护时,我们莫不在意;当父母小心翼翼地请求时,我们立马推辞。然而,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朋友圈里为了在同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孝顺感恩,发布了大量的关于父母的甜蜜说辞,同时却又嫌肉麻,悄悄屏蔽了父母。只知晒孝,却无行动,必是伪孝!
   有些中年人尽孝也有“新招”——每至清明节返回老家,为了风光体面,找到“代孝”服务,让一堆人扮演孝子,高声痛哭,磕头喊爹,引得在场观众无不洒泪。《诗经》中令人肝肠寸断的悼亡诗“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演变成了滑稽的代孝服务,演给乡邻看,岂非闹剧?
   我们应避免自己囿于伪孝与形式主义,应回归到爱的本质。只有爱才是发自内心的,只有爱才能承载起亲情的重量。
   退休教师贺家武对此以行示范。2001年起,贺家武83岁的老母亲卧床不起。暮霭沉沉,暮云恻恻,这位老母亲一直守到暮色褪尽了,黑夜魅魅祟祟匍匐而来。在她眼里,日子像深深魆魆的隧道,好长好长,永远没有出口,整条隧道是她自己的回音。
   在所有熄灭的事物中,唯爱才能点亮老人的天空。回想起《国风·邶风·凯风》提到的“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母亲的抚育如温暖的南风,我们就像是酸枣树的嫩芽,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儿子贺家武于是就像照顾婴儿般照料母亲,整整12年都甘愿当母亲的拐杖与保姆。没有夸张的哀嚎,没有张扬的炫耀,只有默默的行动,这就是爱的力量。
   而我们搭乘互联网快车恣意奔驰时,父母或许只能在路边呆呆注视。我们该怎么办?对此,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的张明的做法是,用10个小时画下图文并茂的微信说明书,在自己享受互联网的便利时,也让父母体会到时代发展的喜悦。在爱与耐心的照耀下,我们的情感之树才会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冰心奶奶说过,天上的星辰落在大海上,海波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也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
   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像一个巨大的永不止息的钟摆,在黄昏和白发中为他们发出永恒的太阳般的热量。
其他文献
余秋雨曾说:“水边让我们领悟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而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即如这天际山峦一般扎根于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层中,任世界风起云涌,仍屹立不倒,万古不变。   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传统文化熏陶渲染,塑成了我们的气质,建立了我们的姿态,淬成丰富的内在。与李白感受“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逍遥,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与苏轼共享“竹杖芒鞋轻胜马”的
期刊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题记   每个人成长的乐园里总会开着一些绚烂的小花,我们一路走过,一路看这些花儿们盛放,一路和他们告别,即使渐行渐远,却依稀相逢在记忆的灵光中,予踽踽独行的我们以坚定的温暖。但是,正如李煜所感叹的那样,“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我也常常害怕这每片刻的动人被漫长的时光掩埋,故而总想捕捉住那些花儿绽放的瞬间,以我眼,以我笔,以我
期刊
《左传》有云:“德,国家之基也。”一个国家得以维系之根基在于道德教化,而道德教化的落实则在于每个公民的德行,每个公民的德行则在自身的操守中体现。所谓道德,在我看来,就是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和惩罚,人们依然能够自发地做正义的事。它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之光辉、秩序之基石、沟通之桥梁。   虽然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黑暗的影子,但是即便如此,那些我所见的种种道德沦丧之事依然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刻骨的疼痛,不禁哀其道之
期刊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了2小时的动车,换乘了1小时的公共汽车,终于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老家。老家是我爷爷奶奶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地方,一个中国的化学工业重镇,可曾经的繁华随着企业的搬迁也日渐冷落。但是,这里有我的家,我熟悉的一草一木,我欢乐的童年,更重要的是有疼我愛我、心灵手巧、勤劳而朴实的奶奶。奶奶从小抚养我长大,我每年春夏秋冬的时节衣物、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晚
期刊
优雅如一缕诗魂的女子三毛,曾迷恋着江南,一次又一次徜徉在逼仄悠长的小巷,写下那些意味绵长的故事。   于是,春雨如丝之日,我也漫步于姑苏城的小桥流水间,轻嗅黛瓦青墙里那洁白的栀子花香。我情不自禁地举起镜头,记录下这江南的秀丽之姿。   天际苍白,细雨霏霏,清风缕缕,驱走了我心中的浮躁。   当镜头向青苔遍布的杏花巷深处逡巡时,一缕诱人的香气不经意间袭入我怀。循着淡淡的豆香走去,是一家小店,没有华丽
期刊
路过以前学校的门口,在同一个地方,我再也看不到那辆弥漫着机油味的三轮车了。   我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厂的工人,做着又苦又累的工作,可他从来没向家里抱怨过。有一次,父亲被工厂的齿轮缴断了右手的食指,休息了不到一个月,手上还裹着纱布,他便又骑上了满是油渍的三轮车去上班了。父亲几乎用尽了家底把我送进了镇上那所最好的学校。这里学生除了我之外,家里非富即贵。每当放学时,校门前与地平线平齐的阳光直直地照射着各式
期刊
近日,列车上的“让座”问题又一次引发争议。上铺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不便,想与下铺的乘客交换;下铺的乘客顾及上铺的狭窄逼仄和不对等的车票价格,提出拒绝。上铺父亲对孩子的照顾与下铺乘客自身利益引发矛盾。   对于这件事,我认为,并无孰对孰错。但我们应秉持一颗理解包容之心:让生命之树长青,让理解之花常开。   相互理解,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无可或缺的美德。从寻常巷陌到一言一行,无处不闪耀着理解之光。若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关键词】激趣;情趣交融;精讲巧练   随着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渐渐深入到教学之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使绝大部分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倡导学生学会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两点:即课堂教学中充分激趣,课外辅
期刊
“沉默是最大的迫害,圣人是从不缄默的。”帕斯卡如是说道。圣人见到了人性中的悲剧,希望打破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悲天悯人,大抵如此。而普罗大众即使看见了这样的悲,也依然保持沉默,盖因其爱惜自己的羽毛。汲汲营营,不过如此。   沉默本身没有立场,但是当沉默置身于不公、丑恶、黑暗中,沉默便成了最大的迫害。看到不公,人们沉默着,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主义;看到丑恶,人们沉默着,因为害怕罪恶
期刊
1916年的2月21日至12月19日,血迹、弹壳、战火、硝烟,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这里是凡尔登,这里是战争的绞肉机。 ——题记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战壕中,黄昏中最后一缕光线为M1916镀上金黄的釉彩,年轻的下士擦拭着它,发出连珠的抱怨,“我受够了这些飞来飞去的子弹和炮弹了,那些愚蠢的家伙为什么不用这些钢铁造几口锅呢!这都比把它们浪费在这里有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