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与经济法基本原则分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全民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革与调整。在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加强了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研究,开展一系列有关经济法制度领域的改革工作,梳理和肃清了一些存在于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经济法 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当前进行经济事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点。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天然呈现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有规律性因素的总和,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才能更好的开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工作。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意义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河南的政治经济工作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同年8月,连续3天在《人民日报》头版位置出现的三篇文章从经济形势、经济运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搭建起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1、经济形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出“稳中有进”、“稳步发展”的新特征。首先,我国的经济增进速度有所回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其次,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再次,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换挡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经济运行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好”的积极变化。首先,在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的过程中,我国的整体经济增量依旧可观;其次,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在“阵痛”、“爬坡”的过程中出现了喜人的整体升级;再次,在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活力不减。
  3、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和不可逆转性。它是一种经济信号,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合理的看待、主动的适应我国的经济新常态,既不能逃避,也不能退缩。经济新常态更像是一种鼓励与督促,它驱使着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总体来说,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经济过渡阶段。它具体表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以往的高速度,转变为以稳健发展为目标的持稳状态,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经济问题进行调整与解决,以求得经济增长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作用,更多的关注民族企业的发展,注重国家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从以往的出口导向性,转变为当前的内需拉动型。同时,国家展开了对单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营改增”新增出台,更是给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国家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限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国家的经济整体运行有序,对市场经济环境予以监督与管理,在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让经济利益分配更为合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强制性、经济性、公平性,是经济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1、强制性
  经济法,毋庸置疑,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具有必然的强制特征。经济法的内容是人们在进行日常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制度规范。当人们的行为触犯到经济法规时,会受到法律的处分。
  2、经济性
  经济法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社会经济学道理。经济法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来进行法律规范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可以依据新的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调控方针,进行经济法内容的调整与修订。
  3、公平性
  经济法存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既要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也要完成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营改增》新政的出台就是国家发放税收红利,维护社会公平的表现。
  三、经济新常态与经济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联性
  我国的经济型常态与经济法基本原则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关联性。首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公平性”与我国进行新常态下,经济稳健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目标不约而同。其次,经济法基本原则中“强制性”的存在,可以让新常态下国家经济方针与经济目标的执行与落实,得到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法中基本原则的有效落实,可以让经济法更好的发挥出经济调节的作用,协助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让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从经济新常态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好适应我国的经济新常态,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革新,淘汰掉落后的粗放型发展的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让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形成全民创新创业的新格局;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入手,我国经济法的本质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更大限度的维护社会公平。因此经济法也会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重头戏,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从而把经济新常态中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制度的层面落地,为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我们无法逃避,只能积极的应对。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经济法的制度优势,为国家新的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贡献制度能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经济新常态[J].人民论坛.2015(09)
  [2]董学智.国企改革的逻辑与进路——基于经济法的宏观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03)
  [3]秦国荣.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历史起点与实践路径[J].行政与法.2014(01)
  [4]刘水林.经济法是什么——经济法的法哲学反思[J].政治与法律.2014(08)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但城市饮食行业餐具卫生状况差,一直是困扰着政府和市民的老大难问题,素有"市民开门第一忧"的感叹.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采取传统的检查、罚款方式以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我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其发展予以扶持。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很多中职院校都开始设置了新能源汽车课程。然而由于中职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新能源汽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主要就是对我国中职院校
包装是产品的外衣,有保护产品、促销产品的功能,分析包装人机关系,能更好地提升消费大众对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从维护城乡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逐步塑造一个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态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更加严格、“天蓝、地绿、水清、人爽”的“生态城市”新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共生发展,从而提升人民生活的幸
生命的图腾是一张契约,人们向神灵借来了浮生的短暂和某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而与之生效的,是孤独跋涉的孤旅……  曾经有一个人在宦海中几度沉浮,身心俱疲;曾经有一个人凝望千里孤坟,黯淡成视野中独立天涯的断肠人。寒更雨歇,落红凄迷,生命的借条上镌刻着几阕佳词和玉壶冰心。只是烟雨迷蒙的春天开了又谢,生命里的匆匆过客来了又去。北宋的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一如赤壁,残阳如血。  沉沙的折戟低语着久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