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我校在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取得的一些成果,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教学资源、改革课程体系,搞好第二课堂等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结构力学是我校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学位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一方面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形成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思维方式等是学生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提高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我校结构力学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
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我校结构力学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我校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全国性力学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加强了我校和其他院校力学教学经验的交流,增加了我校教师向国内力学专家和同行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组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1)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我校教材一直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龙驭球教授主编的《结构力学教程》。该教材为普通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属于跨世纪教材;(2)购置电子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刚问世时,我校当时还没有编制课件的能力,为紧跟高校改革的步伐,先后从重点高校购置了一系列的教学软件,目前有河海大学编制的“结构力学课堂教学系统”、“结构力学练习与测试系统”、清华大学编制的“全国普通高校结构力学试题库”、同济大学编制的“结构力学课件”等。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也较早将多媒体引入课堂;(3)自编课件,现在课题组每位教师都有能力自编课件,大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各种教学资料,进而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了具有教师鲜明个性的、适合我校学生的多媒体课件。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已具有立体化、系统化的特点,形成了以纸质教材为主体,包含 CAI 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书光盘等内容的立体化教材;(4)教学网站建设,在网上公布“教学课件”和“结构力学练习与测试系统”,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有力地配合了结构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开辟专栏进行教学讨论和网上答疑,通过网络实现教学沟通,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教学质量;(5)自编教材,目前课题组教师正在着手编制适合本科生的结构力学辅导教材;同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校教师已经出版了研究生教材《结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3 课程体系改革
我校结构力学教学分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一般为72学时,讲授传统结构力学知识和矩阵位移法,学时偏紧;下学期一般为28学时,讲授结构动力学,学时偏松。近两年(2008、2009年)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结构力学学时作了调整:上学期缩短为64学时,这样势必会在讲授最后章节“矩阵位移法”时草草收尾,不利于培养学生电算的能力;下学期学时为30左右,学时基本未变。为此,我们讨论并修改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把“矩阵位移法”放入下学期讲授,而将结构力学分为两大模块:传统结构力学为基础模块、矩阵位移法和动力计算为专题提高模块,确立了以传统结构力学理论为基础,提高计算机分析能力与提高动力分析能力的课程体系。
4 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结构力学的学时大为缩短,其教学内容调整也势在必行。
4.1 精选讲课内容
选择讲授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为二本招生,基础属于一般。但由于多种原因,低年级学风欠佳,不少同学对结构力学的先修课程——《材料力学》中静定梁的内力计算掌握得不够牢靠,而其又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基础,这给结构力学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在讲授静定梁、刚架的内力计算时,给学生系统归纳材料力学相关知识,适当放慢进度,边讲多练,并加大课后作业量,力争把原来学生未能掌握好的内容补起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强他们学好结构力学的信心。
对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理论、方法,例如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力法、位移法、影响线等,作为精讲的内容,舍得花时间,讲清、讲透,其余作为自学内容。在课堂上不作数值运算和反复公式推导,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课外进行。
4.2 注重后续课程的联系
由于现阶段工程界都采用了电算,因此,在结构力学建设初期,我们删减了适合手算的力矩分配法和无剪力分配法。后来发现许多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要用到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的内力,我们随即调整了讲课内容,花少量时间讲些力矩分配法概念、方法,但不作考试要求。
4.3 适当增加上机
随着计算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以传统手算方法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大为减退,用计算机解决工程设计计算已经普及。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介绍,并安排了相应的上机学时,以培养学生的电算能力,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5 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组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多启发互动,采用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组教师多次研讨课件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找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最佳的结合点,并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工整规范,字体要大,显示清楚,便于观看;(2)课件要简练,把教材的重难点展示出来,节奏要慢,方便学生做笔记;(3)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都是从工程实例抽象出力学概念,这时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大量生动翔实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即帮助了同学们轻松地从工程实例中抽象出力学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重要公式推导、重要例题的讲解要采用板书,一步步详细得在黑板演练,这时若采用多媒体,学生会觉得走马观花,一片缭乱。用多媒体教学,要控制好教学节奏,注意与板书结合和学生的互动,防止过快。
6 开展竞赛活动
为了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我校每年举行一次结构力学竞赛,对象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时间一般定在春季学期的五月份。
从2005年到现在为止,中南地区共举办了三届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我校都踊跃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并做好了竞赛辅导工作。除第三届竞赛结果还未出来外,在前两届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第一届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湖北赛区第一名,有6名同学进入前10名,27名同学进入前50名;在第二届竞赛中,我校派了10名同学参赛,其中有6名同学进入赛区前50,获得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两名的好成绩。
结构力学竞赛让师生均受益匪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讲些考研、竞赛的题目,分析一下它们涉及到的方法技巧,即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考研和竞赛的同学做了一点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中有些直接保研,有些找工作时更有优势,进了理想的单位。
基金资助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2010003)
参考文献
[1]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魏德敏.以竞赛促进“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2).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结构力学是我校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学位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一方面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形成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思维方式等是学生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提高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我校结构力学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
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我校结构力学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我校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全国性力学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加强了我校和其他院校力学教学经验的交流,增加了我校教师向国内力学专家和同行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组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1)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我校教材一直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龙驭球教授主编的《结构力学教程》。该教材为普通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属于跨世纪教材;(2)购置电子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刚问世时,我校当时还没有编制课件的能力,为紧跟高校改革的步伐,先后从重点高校购置了一系列的教学软件,目前有河海大学编制的“结构力学课堂教学系统”、“结构力学练习与测试系统”、清华大学编制的“全国普通高校结构力学试题库”、同济大学编制的“结构力学课件”等。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也较早将多媒体引入课堂;(3)自编课件,现在课题组每位教师都有能力自编课件,大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各种教学资料,进而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了具有教师鲜明个性的、适合我校学生的多媒体课件。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已具有立体化、系统化的特点,形成了以纸质教材为主体,包含 CAI 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书光盘等内容的立体化教材;(4)教学网站建设,在网上公布“教学课件”和“结构力学练习与测试系统”,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有力地配合了结构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开辟专栏进行教学讨论和网上答疑,通过网络实现教学沟通,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教学质量;(5)自编教材,目前课题组教师正在着手编制适合本科生的结构力学辅导教材;同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校教师已经出版了研究生教材《结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3 课程体系改革
我校结构力学教学分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一般为72学时,讲授传统结构力学知识和矩阵位移法,学时偏紧;下学期一般为28学时,讲授结构动力学,学时偏松。近两年(2008、2009年)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结构力学学时作了调整:上学期缩短为64学时,这样势必会在讲授最后章节“矩阵位移法”时草草收尾,不利于培养学生电算的能力;下学期学时为30左右,学时基本未变。为此,我们讨论并修改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把“矩阵位移法”放入下学期讲授,而将结构力学分为两大模块:传统结构力学为基础模块、矩阵位移法和动力计算为专题提高模块,确立了以传统结构力学理论为基础,提高计算机分析能力与提高动力分析能力的课程体系。
4 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结构力学的学时大为缩短,其教学内容调整也势在必行。
4.1 精选讲课内容
选择讲授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为二本招生,基础属于一般。但由于多种原因,低年级学风欠佳,不少同学对结构力学的先修课程——《材料力学》中静定梁的内力计算掌握得不够牢靠,而其又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基础,这给结构力学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在讲授静定梁、刚架的内力计算时,给学生系统归纳材料力学相关知识,适当放慢进度,边讲多练,并加大课后作业量,力争把原来学生未能掌握好的内容补起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强他们学好结构力学的信心。
对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理论、方法,例如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力法、位移法、影响线等,作为精讲的内容,舍得花时间,讲清、讲透,其余作为自学内容。在课堂上不作数值运算和反复公式推导,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课外进行。
4.2 注重后续课程的联系
由于现阶段工程界都采用了电算,因此,在结构力学建设初期,我们删减了适合手算的力矩分配法和无剪力分配法。后来发现许多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要用到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的内力,我们随即调整了讲课内容,花少量时间讲些力矩分配法概念、方法,但不作考试要求。
4.3 适当增加上机
随着计算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以传统手算方法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大为减退,用计算机解决工程设计计算已经普及。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介绍,并安排了相应的上机学时,以培养学生的电算能力,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5 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组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多启发互动,采用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组教师多次研讨课件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找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最佳的结合点,并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工整规范,字体要大,显示清楚,便于观看;(2)课件要简练,把教材的重难点展示出来,节奏要慢,方便学生做笔记;(3)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都是从工程实例抽象出力学概念,这时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大量生动翔实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即帮助了同学们轻松地从工程实例中抽象出力学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重要公式推导、重要例题的讲解要采用板书,一步步详细得在黑板演练,这时若采用多媒体,学生会觉得走马观花,一片缭乱。用多媒体教学,要控制好教学节奏,注意与板书结合和学生的互动,防止过快。
6 开展竞赛活动
为了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我校每年举行一次结构力学竞赛,对象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时间一般定在春季学期的五月份。
从2005年到现在为止,中南地区共举办了三届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我校都踊跃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并做好了竞赛辅导工作。除第三届竞赛结果还未出来外,在前两届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第一届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湖北赛区第一名,有6名同学进入前10名,27名同学进入前50名;在第二届竞赛中,我校派了10名同学参赛,其中有6名同学进入赛区前50,获得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两名的好成绩。
结构力学竞赛让师生均受益匪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讲些考研、竞赛的题目,分析一下它们涉及到的方法技巧,即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考研和竞赛的同学做了一点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中有些直接保研,有些找工作时更有优势,进了理想的单位。
基金资助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2010003)
参考文献
[1]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魏德敏.以竞赛促进“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