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内讧:“好人缘”PK“有远见”之痛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挑战洋快餐”闻名的“真功夫”,终于面临了来自内部的、生死攸关的挑战。
  8月11日,公司创始人之一、与现任总裁蔡达标掌握同样多股份的潘宇海所委派的“副总经理”,手持委任状,与真功夫餐饮公司总部人员发生激烈争执。由此掀起真功夫大股东纷争的一角。
  
  真功夫的真难题
  
  两位公司创始人——蔡达标与潘宇海,在1994年开始正式合作。随着公司做大,最初的蒸品店开始走向连锁。而蔡达标的前妻就是潘宇海的姐姐,可谓亲上加亲。两位创始人的亲密程度,从各自掌握的股份自始至终是“一半对一半”就可以看出来。
  “蔡达标总裁在员工心目中是公认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领导人,而潘宇海副总裁则是人缘好、踏实专注地把公司后勤事务做好的大内总管。”这是真功夫以前的老员工对二人的突出印象。
  二人的出色联手,确实给中式快餐带来了一股有强劲生命力的“真功夫”旋风,与麦当劳、肯德基面对面的交锋,大大长了中式快餐的志气。要知道,中餐是个让国人既自豪又无奈的行业,虽然中国美食享誉全球,但在自己家门口却是洋快餐的天下。中餐最大的问题是:非常依赖厨师手艺,很难进行标准化扩张。
  而“真功夫”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蒸”的方式,突破了中餐难以标准化的瓶颈。但是,二人出现严重分歧也源于标准化的推广。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二人的问题出在2007年:“为了上市,蔡达标在公司治理上想了很多办法。公司2007年推行的一项内部管理‘精益工程’可能导致了股东之间出现裂痕……精益工程的核心是管理的标准化,目标是为了令真功夫成为与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精益化管理的现代化企业。‘不过由于这个管理工程涉及到不少老员工甚至是高层老员工的辞退,令人感觉有点‘不近人情’……潘宇海作为创业人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与蔡达标意见不一致,再加上此后因为蔡达标与其姐姐离异,种种因素之下,令两股力量产生较大的碰撞。”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被员工评价为“有远见”的蔡达标,与“好人缘”的“大内总管”潘宇海的关系,会随着标准化管理的推进而出现根本逆转。
  
  现代企业制度悖论
  
  “好人缘”与“有远见”的分歧,往往是中国企业做大的典型问题:中国企业要做大、尤其是做强,必须经历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泰罗制”科学管理洗礼,其他一切人性化的管理,都只可能是在这个“底色”上进行,除非企业就打算停留在作坊生产阶段。
  而要启动标准化管理变革,必然与“好人缘”无缘,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笔者过去参加管理课程学习时,有清华大学人力资源老师讲道:“企业一定要先法治,后人治,规则确定,然后才谈得上人性化管理。”当时,坐在下面的学员面面相觑:“不先人治,怎么上制度?会有人执行吗?”
  这确实是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悖论。
  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蔡达标年轻时就引以为榜样的麦当劳那里或许能找到。因为麦当劳在中国99%的雇员是中国人,也一样实现了标准化运作。麦当劳虽然是一个标准化管理的典范,但它有一个及其突出的管理理念:“麦当劳是一个大家庭”!并且有一系列内容翔实的规章作为“大家庭”的保障。
  可能也只有“大家庭”这样的柔性管理,才能中和标准化管理的刚性破坏力了。就这一点,真功夫的管理中少有涉及,至少不在强调之列。
  而标准化管理的“真功夫”,恐怕就在这些软实力上了。就这一点来看,“好人缘”与“有远见”的决裂,绝对是一个万分可惜的事情!管理
  责任编辑:纪 亮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其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如何被媒体曝光、被炒作身价如何——这些也许都是这个世界太过急功近利的某种偏好。上市企业追逐华尔街价值而迷失实业价值,人们追逐短期套现而忘记得失平衡,这些都会随着这次金融危机恶果的不断显露而冷静下来。  很多东西都会回到原点。特别是对人,实实在在有才干、有业绩,这才是职业经理人的根本。    让挑战与热情同在    每个人对工作的选择都有三个类似的考量:有学习和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品牌活动频繁,这里蕴含着怎样的巨大商业机会?而面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引发的各种争论,著名品牌专家艾丰,又为何号召“要允许失败”?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学费不能白交,也不会白交!    着力点在“机会”上    《中外管理》:您作为长期关注中国企业成长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现在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  艾 丰:现在我们讲“危”的方面比较多,讲“
期刊
过去的30年,硬扩张带来了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也使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加之金融危机雪上加霜。中国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但路在何方?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但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就上述问题,本刊对话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为中国企业指点迷津。    野蛮之后的新活法    《中外管理》:您如何评价
期刊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三、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居然会“内需不足”?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提了六年,很多官员理解的却是“科学增长观”?面对经济危机,“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会有什么完全不同的政策出发点?  中国最早提出科学发展观,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对中国政策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刘福垣教授,面对《中外管理》200期特刊专访,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及面对全球金融危
期刊
随时随地做好准备    《中外管理》:在您的两本著作——《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中的案例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如何?  吉姆柯林斯(下简称柯林斯):从1989年开始,我们对企业的研究已经进行了20年。在金融危机中,当年的卓越企业的确有了一些变化。在《基业长青》中提到的20家企业中,现在有15家依然是行业翘楚,而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20家企业,现在也有18家依然保持卓越。有些企业确
期刊
率先提出“中国式”公司治理——行政型治理的概念,进而提出应向经济型治理模式转  型的李维安教授,如何看待在经济危机中似已天塌地陷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不仅金融危机,而且治理危机    《中外管理》:您认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还是外部监管体系的问题?  李维安:华尔街基于“问题”资产的过度创新,背离了资本市场的根本使命和诚信法则,也违背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似乎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中国企业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尤  其是所谓“海外抄底”。但曾全面操作了中国惠普整合康柏中国的高建华直言:不是时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似乎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因为觉得“划算”,中国企业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尤其是所谓“海外抄底”。  可提供佐证的是: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但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总额却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
期刊
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思想境界的竞争,它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12年前,我曾为净雅的企业文化表述过很重要的两句话:创造积极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思想境界的竞争,它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任何企业,其最终价值是什么?是能让人感到工作舒心、生活快乐、素质提高,是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留下宝贵的管理经验。但中国企业家重管理的太少、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太差、工作效率低下
期刊
一辈子在企业一线摸爬滚打的徐源,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大家:如何将来自于书本的管理理论切实服务于企业实践。    和国内很多企业一样,小天鹅在1987年前经过八年痛苦摸索,突破了技术开发瓶颈。又用了三年时间解决了市场观念、服务问题,此后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但一个人在逆境中想的事情跟顺境中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很突出的表现是:我们工作服上有小天鹅的标志。在高速发展中,员工自豪,也很骄傲,大家都让标志亮出来
期刊
南车集团赵小刚董事长的管理理念  今年在我的企业走访中,南车集团赵小刚董事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成熟的企业家。    “思想变革了,管理就上去了”  南车集团,是个不声不响却全速发展并具有世界规模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我办刊18年才首度叩访,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管理是历史,又是文化。企业不能割断历史独立  独行。  赵董谈话开始,就提到:“南车的历史,与我国工业史同步。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