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理工作中,临床输血为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在病人的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输血护理过程包括多项操作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严重时还可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从血标本的采集、血液的领取、血液的输注、输血情况的记录以及证据的保存等环节出发,就其控制措施展开详细分析,并为临床安全输血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临床输血护理;关键环节;过程控制
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输血也由单一的输血发展为了成分输血。由于具有疗效好、针对性强、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等显著优势,成分输血已成为临床输血的必然发展趋势。成分输血的大力开展,对护理人员的输血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采血、领血、输血、记录等关键环节及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科学输血,为保证安全输血,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集血液标本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容易引发不安全因素的环节有:一,护理人员没有对受血者的身份进行仔细核对,出现采错血的情况;二,在采取血标本时,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从输液器中直接进行抽取,稀释了标本;三,未能顺利穿刺,采集的血量偏少或是因反复抽吸注射器导致溶血的发生;四,装有血标本的试管贴错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1]。
针对上述环节,医院应完善血液采集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在处理输血医嘱时,首先应对输血申请单及交叉单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症、血型、床号等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及输血申请单到病人床边,将所有信息再核对一遍,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血样采集。在采集过程中,严禁直接从输液器抽血,严禁同时采集超过两人的标本。当出现穿刺采血不畅时,不可反复抽吸注射器,应及时更换部位或注射器重新采集。当班护理人员填写完标本登记本后,同血液标本、输血申请单、交叉单一起送至检验科,双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登记本上签字,并将交接的具体时间记录下来,从而确保标本不会出现误差。
2.血液领取环节的控制
在领取血液时,护理人员平领血单同血库管理人员做好核对工作,同时还需做到三查、七对、一确认,以及八不接。
三查:检查血液的质量、有效期,以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无损;
七对: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输血种类、剂量与血袋号;
一确认:确认交叉单上的血型是否与病人的实际血型一致,并签名。
八不接:标签字迹不清或出现破损,血袋漏血,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血浆中有明显粗大颗粒、絮状物或气泡,血浆呈现暗红色或乳糜状,红细胞呈现紫红色,红细胞层与血浆层的界面不清晰或交界面上出现了溶血,血液超过保存期,以上八种情况均不能接。
3.执行输血的过程控制
3.1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好输血后,两名护士对交叉单、血液质量、输血装置等进行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填写输血卡,并再次与患者的资料进行核对,确认与交叉单相符合双方签名。在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轻轻混匀血袋内的成份,出生理盐水外,不可将其他药物加入血液中。连续输血时间达到12小时后,应将输血器进行更换[2]。
3.2输血速度及时限的控制
在实际输血过程中,应保证先慢后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调节,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认真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对成分输血的时限进行全面掌握,并根据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输血速度。
从冰库取出血液,常温下不宜超过30分钟。对于浓缩红细胞或全血,每袋应在4小时内全部输完,洗涤红细胞应在6小时内输完;对于血小板的输注,在受到后应立即执行,保证每袋在20分钟内输完;冰冻血液在融化后应立即输注,在进行冷沉淀输注时,可逐一汇集多袋,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以最大速度进行输注,并在10分钟内全部输完。
3.3血液的保存与加温
在将血液取回后,应尽快进行输注,严禁自行贮藏。理论上发出血液后不得返回,如果未能及时输注的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超过了30分钟,血液发生溶血或是血袋被打开均做报废处理。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可自行加温血液,在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保温,如果未能进行及时输注,则应放置在常温环境下,并且每隔15分钟轻摇血袋,防止血小板发生聚集,切不可将其放入冰箱中暂时贮存。在使用冰冻血浆与冷沉淀之前,应将其置于37℃的水箱中进行融化,暂不使用时,可将其存放在4℃的冰箱中,但必须在24小时内输用完;冷沉淀则不宜长时间放置在常温环境及4℃冰箱中,应尽快进行输用。
3.4检测输血患者的情况
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件监测外,还应密切观察体液平衡情况,适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冷沉淀及冰冻血浆的输注速度较快,因而护理人员应守护在患者床边,防止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情况。在结束输血的4小时内,护理人员同样需要每隔一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
4.记录输血情况及保存证据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也同样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做好输血全过程的护理记录。通过建立输血卡,详细记录下患者的一般资料、输入血液的时间、血型及种类、血量、患者的状况等信息,实行双签名,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将上述情况及患者的监测情况一并记录。在完成输血后,揭下血袋上的标签,并将其贴在输血卡上,与患者病例一起保存,并认真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与血袋一同交至医院的输血科。
5.结语
综上可知,临床输血护理涉及的环节众多,某一环节把关不严,则极有可能对输血效果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医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化输血工作流程,在降低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提高护理人员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传江.加强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21):225-227.
[2]陈梅,杨晓晴.临床输血护理与安全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9(36):369-370.
[3]王俊平,刘颖,曹晓莉,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与关键控制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6(05):192-194.
关键词:临床输血护理;关键环节;过程控制
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输血也由单一的输血发展为了成分输血。由于具有疗效好、针对性强、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等显著优势,成分输血已成为临床输血的必然发展趋势。成分输血的大力开展,对护理人员的输血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采血、领血、输血、记录等关键环节及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科学输血,为保证安全输血,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集血液标本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容易引发不安全因素的环节有:一,护理人员没有对受血者的身份进行仔细核对,出现采错血的情况;二,在采取血标本时,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从输液器中直接进行抽取,稀释了标本;三,未能顺利穿刺,采集的血量偏少或是因反复抽吸注射器导致溶血的发生;四,装有血标本的试管贴错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1]。
针对上述环节,医院应完善血液采集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在处理输血医嘱时,首先应对输血申请单及交叉单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症、血型、床号等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及输血申请单到病人床边,将所有信息再核对一遍,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血样采集。在采集过程中,严禁直接从输液器抽血,严禁同时采集超过两人的标本。当出现穿刺采血不畅时,不可反复抽吸注射器,应及时更换部位或注射器重新采集。当班护理人员填写完标本登记本后,同血液标本、输血申请单、交叉单一起送至检验科,双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登记本上签字,并将交接的具体时间记录下来,从而确保标本不会出现误差。
2.血液领取环节的控制
在领取血液时,护理人员平领血单同血库管理人员做好核对工作,同时还需做到三查、七对、一确认,以及八不接。
三查:检查血液的质量、有效期,以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无损;
七对: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输血种类、剂量与血袋号;
一确认:确认交叉单上的血型是否与病人的实际血型一致,并签名。
八不接:标签字迹不清或出现破损,血袋漏血,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血浆中有明显粗大颗粒、絮状物或气泡,血浆呈现暗红色或乳糜状,红细胞呈现紫红色,红细胞层与血浆层的界面不清晰或交界面上出现了溶血,血液超过保存期,以上八种情况均不能接。
3.执行输血的过程控制
3.1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好输血后,两名护士对交叉单、血液质量、输血装置等进行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填写输血卡,并再次与患者的资料进行核对,确认与交叉单相符合双方签名。在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轻轻混匀血袋内的成份,出生理盐水外,不可将其他药物加入血液中。连续输血时间达到12小时后,应将输血器进行更换[2]。
3.2输血速度及时限的控制
在实际输血过程中,应保证先慢后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调节,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认真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对成分输血的时限进行全面掌握,并根据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输血速度。
从冰库取出血液,常温下不宜超过30分钟。对于浓缩红细胞或全血,每袋应在4小时内全部输完,洗涤红细胞应在6小时内输完;对于血小板的输注,在受到后应立即执行,保证每袋在20分钟内输完;冰冻血液在融化后应立即输注,在进行冷沉淀输注时,可逐一汇集多袋,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以最大速度进行输注,并在10分钟内全部输完。
3.3血液的保存与加温
在将血液取回后,应尽快进行输注,严禁自行贮藏。理论上发出血液后不得返回,如果未能及时输注的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超过了30分钟,血液发生溶血或是血袋被打开均做报废处理。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可自行加温血液,在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保温,如果未能进行及时输注,则应放置在常温环境下,并且每隔15分钟轻摇血袋,防止血小板发生聚集,切不可将其放入冰箱中暂时贮存。在使用冰冻血浆与冷沉淀之前,应将其置于37℃的水箱中进行融化,暂不使用时,可将其存放在4℃的冰箱中,但必须在24小时内输用完;冷沉淀则不宜长时间放置在常温环境及4℃冰箱中,应尽快进行输用。
3.4检测输血患者的情况
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件监测外,还应密切观察体液平衡情况,适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冷沉淀及冰冻血浆的输注速度较快,因而护理人员应守护在患者床边,防止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情况。在结束输血的4小时内,护理人员同样需要每隔一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
4.记录输血情况及保存证据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也同样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做好输血全过程的护理记录。通过建立输血卡,详细记录下患者的一般资料、输入血液的时间、血型及种类、血量、患者的状况等信息,实行双签名,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将上述情况及患者的监测情况一并记录。在完成输血后,揭下血袋上的标签,并将其贴在输血卡上,与患者病例一起保存,并认真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与血袋一同交至医院的输血科。
5.结语
综上可知,临床输血护理涉及的环节众多,某一环节把关不严,则极有可能对输血效果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医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化输血工作流程,在降低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提高护理人员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传江.加强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21):225-227.
[2]陈梅,杨晓晴.临床输血护理与安全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9(36):369-370.
[3]王俊平,刘颖,曹晓莉,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与关键控制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6(05):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