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江苏周庄这样网罗曲水以桥为路的古镇并不为奇,但沈万三只有一个。一位民间富豪,他的财富故事和人生传奇总要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和轻轻喟叹。
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地方应该是贵气逼人的,就算不能大道通衢,至少也是屋舍宽大。一下车,眼前却是白墙青瓦,小弄通幽,两层小楼静立无声,就连装修都生怕惊扰了谁似的。
检票进去,左弯右绕,才有了热闹,拥挤的声浪波澜起伏。前面是一条窄窄的小弄一样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店铺拥立两边,斑驳的白墙,褪色的木壁,幽暗的小窗,红红的灯笼点缀其间。
各种青白相间的玉石整齐地陈列,各色糕点冒着袅袅轻烟,像一朵朵诱人的鲜花,有摆满了笔墨纸砚的小铺,居然还可以来一首嵌名诗。顺着人流往前走,我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摩肩接踵,什么叫川流不息,你走快一步就会踩上前面人的脚,走慢一步又会被人踩了脚。
在房子与房子的空隙里,可以看到窄窄的水流,上面往往会有着青衫戴斗笠的船夫摇一叶篷船悠悠而过。船上或坐或站几个黑发黄肤或金发白肤的男男女女,微笑着,一脸的新奇模样。也有载着满满垃圾箱的,如果两船相会,扶桨的人总能将船掌握得恰到好处,擦身而过,一点声息都没有。拱桥很小,几米的跨度,却如此顺畅地连接起了流水两边的街道,游人穿梭其上,慢慢踱着,偶有驻足者,凝神于橋上的风景。
一位中国男子带着一位高挑的鹰鼻女郎在向店铺老板询问沈厅,老板用手一指:“前面不远了。”我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于是折回,细细寻去。天下首富的老宅难道不是红漆大门石狮把守?我实在有些纳闷。到了,仔细一看,除了并不宽大的门上方挂了一块“周庄沈厅”的招牌外,这里和其他店铺相比根本看不出别样来,刚刚错过就是因为我把它看成一家饭馆了,人流一进一出,却原来不是为了吃饭。
房子并不很大,里面空间逼仄,加上人流络绎不绝,显得拥挤不堪,只有顺流而往,连拍照都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里面有一组铜铸浮雕,沈万三的传奇被一一演绎,偶得聚宝盆、通番贸易、南京筑城、云南充军……一个人从寂寂无名到大名鼎鼎,再到隐入尘埃,和生命的过程何其相似。生命的结局本来没有什么不同,沈万三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答卷。人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瞻仰、感叹、唏嘘,那都是后人的事情。沈万三永远沉默,无话可说。生命如此,足矣,一切都让后人去评说。
有一爿小店,卖的是刺绣。各种各样的刺绣挂满了所有的墙,板面上也横七竖八的全是。一幅刺绣就是一幅图画,有荷塘月色、仕女赏花、山村晚景、渔民撒网等等,色彩明丽,形象生动。店里除了一位老奶奶就再没有别人。她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有黑色的厚重,正低头侍弄着手里的刺绣,穿针引线,一刺,一拉,动作轻柔而沉稳。这样的动作她重复过多少次?她这样坐在这里有了多少年?在悠悠时光里,她把自己也坐成了一幅美丽的刺绣。店外,人流不息,店内,一方宁和。一生一世,何必要惊天动地,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光阴荏苒,沧海变桑田。
繁华深处的全福寺也敞开院门,游人如织,驻足,拍照,吹湖面清风,嗅绿叶花香。端坐的佛像也似乎少了些往日的威严,而多了几分平和之气,透过半矮的小门远眺不知何处的疆域,思索芸芸众生的佛缘。一波波游人来了又去了,带来了热闹,亦带走了繁华。留下来的,是摇曳的竹影和飘逸的柔柳,静谧成一首诗一幅画。
繁华虽好,我却最喜走进曲曲折折的小巷,白墙青瓦,石板小道,哪怕没有指示牌,走到哪里算哪里。温暖的阳光,淡淡的檐影,不急着赶路,可以随意驻足。一个人的静好,这不是寂寞。
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地方应该是贵气逼人的,就算不能大道通衢,至少也是屋舍宽大。一下车,眼前却是白墙青瓦,小弄通幽,两层小楼静立无声,就连装修都生怕惊扰了谁似的。
检票进去,左弯右绕,才有了热闹,拥挤的声浪波澜起伏。前面是一条窄窄的小弄一样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店铺拥立两边,斑驳的白墙,褪色的木壁,幽暗的小窗,红红的灯笼点缀其间。
各种青白相间的玉石整齐地陈列,各色糕点冒着袅袅轻烟,像一朵朵诱人的鲜花,有摆满了笔墨纸砚的小铺,居然还可以来一首嵌名诗。顺着人流往前走,我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摩肩接踵,什么叫川流不息,你走快一步就会踩上前面人的脚,走慢一步又会被人踩了脚。
在房子与房子的空隙里,可以看到窄窄的水流,上面往往会有着青衫戴斗笠的船夫摇一叶篷船悠悠而过。船上或坐或站几个黑发黄肤或金发白肤的男男女女,微笑着,一脸的新奇模样。也有载着满满垃圾箱的,如果两船相会,扶桨的人总能将船掌握得恰到好处,擦身而过,一点声息都没有。拱桥很小,几米的跨度,却如此顺畅地连接起了流水两边的街道,游人穿梭其上,慢慢踱着,偶有驻足者,凝神于橋上的风景。
一位中国男子带着一位高挑的鹰鼻女郎在向店铺老板询问沈厅,老板用手一指:“前面不远了。”我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于是折回,细细寻去。天下首富的老宅难道不是红漆大门石狮把守?我实在有些纳闷。到了,仔细一看,除了并不宽大的门上方挂了一块“周庄沈厅”的招牌外,这里和其他店铺相比根本看不出别样来,刚刚错过就是因为我把它看成一家饭馆了,人流一进一出,却原来不是为了吃饭。
房子并不很大,里面空间逼仄,加上人流络绎不绝,显得拥挤不堪,只有顺流而往,连拍照都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里面有一组铜铸浮雕,沈万三的传奇被一一演绎,偶得聚宝盆、通番贸易、南京筑城、云南充军……一个人从寂寂无名到大名鼎鼎,再到隐入尘埃,和生命的过程何其相似。生命的结局本来没有什么不同,沈万三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答卷。人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瞻仰、感叹、唏嘘,那都是后人的事情。沈万三永远沉默,无话可说。生命如此,足矣,一切都让后人去评说。
有一爿小店,卖的是刺绣。各种各样的刺绣挂满了所有的墙,板面上也横七竖八的全是。一幅刺绣就是一幅图画,有荷塘月色、仕女赏花、山村晚景、渔民撒网等等,色彩明丽,形象生动。店里除了一位老奶奶就再没有别人。她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有黑色的厚重,正低头侍弄着手里的刺绣,穿针引线,一刺,一拉,动作轻柔而沉稳。这样的动作她重复过多少次?她这样坐在这里有了多少年?在悠悠时光里,她把自己也坐成了一幅美丽的刺绣。店外,人流不息,店内,一方宁和。一生一世,何必要惊天动地,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光阴荏苒,沧海变桑田。
繁华深处的全福寺也敞开院门,游人如织,驻足,拍照,吹湖面清风,嗅绿叶花香。端坐的佛像也似乎少了些往日的威严,而多了几分平和之气,透过半矮的小门远眺不知何处的疆域,思索芸芸众生的佛缘。一波波游人来了又去了,带来了热闹,亦带走了繁华。留下来的,是摇曳的竹影和飘逸的柔柳,静谧成一首诗一幅画。
繁华虽好,我却最喜走进曲曲折折的小巷,白墙青瓦,石板小道,哪怕没有指示牌,走到哪里算哪里。温暖的阳光,淡淡的檐影,不急着赶路,可以随意驻足。一个人的静好,这不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