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采访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较广,采访是一项需要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共同完成的互动活动,采访对象一般都是不确定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记者要充分把握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有效把握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互动,才能使采访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新闻;采访对象;互动心理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胜过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缺少策划或策划不到位的采写没有连续性,不能形成风格和特色;但是把握不好策划的“度”,处理不好与现场采访的关系,也往往会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采访不可能只是记者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事,而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双向性的交际活动。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每个人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的言行所影响,从而达到双向交流、双向影响的互动效果。
1.新闻采访对象分析
记者应对受访者的主要动机进行有效合理的把握,记者要充分明确接受采访者主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采访的,是想借助镜头来充分表现自己,还是真正的想对新闻媒体反映生活真实情况,还是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来宣传什么机构,记者可以通过在采访中有效的把握受访者的真实动机来确定所采访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还应在采访过程中了解采访对象在提供相应的新闻信息时,是否图谋个人利益。在进行采访时,要对采访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采访条件加以确认,要确认采访对象对真实状况是否十分了解,对事件能否正确的描述等,还要充分认识到采访对象对实际情况的描述与观点能不能代表群众的普遍看法。例如在对一场火灾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应选择火灾的亲身经历者为采访对象,而不是仅选择目击者,原因在于亲身经历者要比目击者更了解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会对民生新闻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尤其在一些突发事件和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中。
2.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析
新闻的采访,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从所拍摄的现场图像,都要防止一般化的现象。现场采访中,要多接触现场周围的人,通过他们了解当地最富有特色、又符合主题内容要求的事与人进行采访,这样才能真正把最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去。只要新闻事件的特点抓住了,所采访到的内容就一定会生动感人。作为一些地方的新闻,往往题材比较小,但内容却很生动。没有地方特色与新鲜感的新闻大都是题材不新颖,形式概念化。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注意反映的主题要有特色、新颖,所拍摄的每一幅画面也要有一定的特点,别具一格,这样才能在采访中提炼出既有人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现场新闻作品。新闻的现场采访,要求记者有各种情况的储备。如掌握与采訪领域或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政策准备,以便在采访中不入误区。同时,还要掌握资料和设备的使用技巧,以防临阵慌乱。记者做好前期的知识准备,深入了解你所要采访新闻事件的原委,尽量多地掌握与采访相关的资料,从中发现采访线索,透视事件的本质,为现场采访做好铺垫,或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为一名记者,必须深入一线熟悉生活,熟悉所要采访的人各种各样的活动。否则,虽然到了现场,如果忽略了现场的调查研究,也可能发生该采访的内容没有采到,无关紧要的东西倒采了不少。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可以选择准确的采访对象,使采访到的内容更贴近主题。如何在现场新闻的采访中做到深入观察和精心提炼,这既是一个采访的技巧,也是一个采访的作风。
3.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互动作用
由于新闻所涉及的新闻内容主要是普通老百姓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会出现一些风险。这里所提到的风险主要是指一些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由于新闻报道会给其自身利益造成不利,从而进行相应的报复行为。如辽宁卫视《辽宁新闻》栏目2014年在采访沈阳市居民应用水污染的问题时,某污染企业的负责人坚决拒绝记者的采访,同时拒不承认污染是其公司所致,从而导致了记者的采访陷入被动的局面,然而记者通过秘密对其公司的职工进行采访,这些员工承认这些污水是该公司从暗河排出,证据确凿后相应负责人无法狡辩,记者也有效完成了采访目的。在进行相应的调查追踪采访时,记者应在采访完成后与采访对象会面,使采访对象能够理解记者,不但使事件能够得到更有效解决,还可以进一步核实相应的采访资料的真实性。新闻采访中,记者应与百姓之间进行平等的采访,以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是民生新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记者还应在进行采访活动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同时还要防止自己性格特点表现得过于明显,原因在于性格表现得过于明显会导致受访群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影响,从而阻碍了采访的正常进行。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应努力寻找采访对象乐于交谈的话题。由于民生类新闻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然而采访难度同样也较大,如果采访对象是灾难受害者、亲属、或目击证人,他们由于灾难影响过大,在心理上形成恐惧感或伤心,往往容易拒绝记者的采访,这些人在心理角度上都属于非合作性的采访对象,因此,记者就要想办法与他们形成心理沟通,让采访对象相信记者。例如在对一些讨债被打农民工进行采访时,由于农民工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应先减轻受访者的心理负担,与他们聊天,可以先给农民工递上一支烟,如看他们口干舌燥,可以将随身带的没有喝过的水递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一丝温暖,当农民工相信记者后,记者再慢慢的引入到采访话题当中,从而达到采访目的。
参考文献:
[1]殷春永. 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观察艺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冉茜.试论媒体新闻的音乐艺术和观察艺术[J].中国报业.2014
关键词:新闻;采访对象;互动心理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胜过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缺少策划或策划不到位的采写没有连续性,不能形成风格和特色;但是把握不好策划的“度”,处理不好与现场采访的关系,也往往会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采访不可能只是记者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事,而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双向性的交际活动。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每个人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的言行所影响,从而达到双向交流、双向影响的互动效果。
1.新闻采访对象分析
记者应对受访者的主要动机进行有效合理的把握,记者要充分明确接受采访者主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采访的,是想借助镜头来充分表现自己,还是真正的想对新闻媒体反映生活真实情况,还是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来宣传什么机构,记者可以通过在采访中有效的把握受访者的真实动机来确定所采访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还应在采访过程中了解采访对象在提供相应的新闻信息时,是否图谋个人利益。在进行采访时,要对采访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采访条件加以确认,要确认采访对象对真实状况是否十分了解,对事件能否正确的描述等,还要充分认识到采访对象对实际情况的描述与观点能不能代表群众的普遍看法。例如在对一场火灾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应选择火灾的亲身经历者为采访对象,而不是仅选择目击者,原因在于亲身经历者要比目击者更了解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会对民生新闻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尤其在一些突发事件和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中。
2.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析
新闻的采访,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从所拍摄的现场图像,都要防止一般化的现象。现场采访中,要多接触现场周围的人,通过他们了解当地最富有特色、又符合主题内容要求的事与人进行采访,这样才能真正把最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去。只要新闻事件的特点抓住了,所采访到的内容就一定会生动感人。作为一些地方的新闻,往往题材比较小,但内容却很生动。没有地方特色与新鲜感的新闻大都是题材不新颖,形式概念化。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注意反映的主题要有特色、新颖,所拍摄的每一幅画面也要有一定的特点,别具一格,这样才能在采访中提炼出既有人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现场新闻作品。新闻的现场采访,要求记者有各种情况的储备。如掌握与采訪领域或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政策准备,以便在采访中不入误区。同时,还要掌握资料和设备的使用技巧,以防临阵慌乱。记者做好前期的知识准备,深入了解你所要采访新闻事件的原委,尽量多地掌握与采访相关的资料,从中发现采访线索,透视事件的本质,为现场采访做好铺垫,或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为一名记者,必须深入一线熟悉生活,熟悉所要采访的人各种各样的活动。否则,虽然到了现场,如果忽略了现场的调查研究,也可能发生该采访的内容没有采到,无关紧要的东西倒采了不少。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可以选择准确的采访对象,使采访到的内容更贴近主题。如何在现场新闻的采访中做到深入观察和精心提炼,这既是一个采访的技巧,也是一个采访的作风。
3.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互动作用
由于新闻所涉及的新闻内容主要是普通老百姓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会出现一些风险。这里所提到的风险主要是指一些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由于新闻报道会给其自身利益造成不利,从而进行相应的报复行为。如辽宁卫视《辽宁新闻》栏目2014年在采访沈阳市居民应用水污染的问题时,某污染企业的负责人坚决拒绝记者的采访,同时拒不承认污染是其公司所致,从而导致了记者的采访陷入被动的局面,然而记者通过秘密对其公司的职工进行采访,这些员工承认这些污水是该公司从暗河排出,证据确凿后相应负责人无法狡辩,记者也有效完成了采访目的。在进行相应的调查追踪采访时,记者应在采访完成后与采访对象会面,使采访对象能够理解记者,不但使事件能够得到更有效解决,还可以进一步核实相应的采访资料的真实性。新闻采访中,记者应与百姓之间进行平等的采访,以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是民生新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记者还应在进行采访活动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同时还要防止自己性格特点表现得过于明显,原因在于性格表现得过于明显会导致受访群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影响,从而阻碍了采访的正常进行。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应努力寻找采访对象乐于交谈的话题。由于民生类新闻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然而采访难度同样也较大,如果采访对象是灾难受害者、亲属、或目击证人,他们由于灾难影响过大,在心理上形成恐惧感或伤心,往往容易拒绝记者的采访,这些人在心理角度上都属于非合作性的采访对象,因此,记者就要想办法与他们形成心理沟通,让采访对象相信记者。例如在对一些讨债被打农民工进行采访时,由于农民工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应先减轻受访者的心理负担,与他们聊天,可以先给农民工递上一支烟,如看他们口干舌燥,可以将随身带的没有喝过的水递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一丝温暖,当农民工相信记者后,记者再慢慢的引入到采访话题当中,从而达到采访目的。
参考文献:
[1]殷春永. 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观察艺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冉茜.试论媒体新闻的音乐艺术和观察艺术[J].中国报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