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责任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的都市报因为生存竞争而变得媚俗和浮躁的时候,当媒体人把“经营额”、“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挂在嘴边的时候,《重庆晚报》却坚持绿色新闻、服务民生的追求,提出打造“责任传媒”的口号,担当着对社会、民众、读者的责任。在外界看来,都市报竞争激烈、市场决定生存的今天,过多的谈责任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哗众取宠的“矫情”。但在晚报人心里,责任是对读者的承诺,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承诺。
  从1985年的那个春天,《重庆晚报》创刊伊始就以“责任”承诺读者,希望能够“化作报春燕,飞入百姓家”。
  


   责任媒体,贵在坚守。24年来,晚报人依然坚守承诺,保持着一种稳定的价值观,一种理性的新闻观,一种能提供持正、稳健判断的能力,维持着媒体的公信力。无论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已经成长为都市主流大报的今天,“责任”两字薪火相传!
  
  打造“责任传媒”是重庆晚报永恒的理念,关注民生、情系读者是晚报不变的主流追求。重庆晚报拒绝浮躁、立足长远,还原一份真实,创造一份感动。
  ——重庆晚报总编辑 石刚
  “做一个忠实的历史记录者和良知守望者。”
   在总编辑石刚亲笔所书的《重庆晚报2008品牌价值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情感叫责任”,这是重庆晚报对社会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24年,一路走来,《重庆晚报》坚守住了这份承诺。
   当时间回到24年前,1985年,重庆晚报创刊。创刊初期就提出了要办一份面向市民、反映民众呼声的报纸。当时只有《重庆日报》党报一家独大,《重庆晚报》则充当着都市报的角色,并适时喊出了“愿做报春燕,飞入百姓家”贴心的办报理念,迅速赢得了读者的心。“那时候的晚报,既保留了党报的权威性,又以轻松的新闻阅读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总编辑石刚告诉记者。之后的十多年里,在轻松的竞争氛围中,晚报坚持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将大批读者牢牢吸引在自己周围。
  然而,竞争还是很快到来了,激烈而残酷。
  1995年重庆晨报创刊,1997年重庆商报创刊,2004年重庆时报创刊,中国都市报应时而起。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争夺新闻源、发行量、广告经营……一时间,过度炒作的社会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主打内容。一些都市报靠对社会新闻炒作取得了一定市场效果,在市场上对重庆晚报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是和其他都市报一样用低俗的新闻迎合部分读者还是坚守负责地报道真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责任”是否太沉重,是否可以让晚报继续稳居主流媒体的行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晚报队伍中有了不同声音,现实压力让晚报面临艰难的选择。“在这么大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时候也会犯错,也会有产生急躁情绪的时候。”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告诉记者,“我们开始思考,难道晚报真的老了,真的不受读者欢迎了吗?”正当晚报上下艰难的做出抉择的时候,一次读者问卷则让石刚和他的部下坚定了信心。
  2002年,晚报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调查中“你喜欢阅读重庆晚报的原因”一栏,读者选择最多的是“内容真实”、“亲和力强”。不少读者在调查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晚报和我们相伴了十多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千万不能也做成少儿不宜的报纸啊!
  读者的回馈让晚报所有人震动。读者喜爱晚报最根本的原因是相信它真实的声音,是因为读者对晚报的信任。“晚报在竞争中要创新改革,但媒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守。”石刚说,“所以,我们要做一份对社会、对读者有责任的媒体”。
  正是出自于媒体本能的社会责任,重庆晚报做出了《重走长征路》、《一座城市与一场战争》的主题策划;写出了《山村教师下井挖煤资助贫困生》、《山洪袭来 农民舍亲勇救邻家女》、《一个八岁女孩撑起一个家》等感人的新闻故事;创立了重庆晚报爱心慈善基金;举办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周末广场音乐会”、“共建和谐社区”等系列活动。将责任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事实证明,重庆晚报的抉择是对的。虽然坚持着新闻不媚俗、不庸俗、不低俗的原则,虽然在新闻采编上坚持事实第一,客观公正。但晚报并没有失去读者、失去广告客户,反而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牢牢占据着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
  2004年,重庆晚报提出了“城市主流、责任传媒”的口号。将“责任”明确地写入了办刊理念;2009年,又提出“责任媒体、民生立报”,将晚报的社会责任更加细化,坚定了做社会具有责任和社会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道路。
  正如创刊18周年纪念特刊上所说,“理性和思考是读者对我们的期望。它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而深刻的判断力。浮泛的、猎奇的新闻理念,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办报行为都为我们所不取。审慎理性不代表没有血性,智慧的声音胜过声嘶力竭的呐喊,在规则和秩序中前行也许不如在打杀奔突中惹眼,但鲁莽不是英勇,哗众未必能够取宠。我们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见证、记录、参与。”
  


  
  “巷子记者”这支满载荣誉的队伍,是《重庆晚报》践行自己对“责任”承诺的最好注脚。
  ——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
   在重庆晚报办公楼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幅照片,16名年轻人绽露出阳光般的笑脸。他们就是被称作“巷子记者”,获得过众多荣誉的社区新闻部团队。
   2000年以后,是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中国都市报的价值观出现了分水岭。为了市场竞争,一些都市报过多的去追求凶杀、猎奇等所谓“红黄灰”新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求。而重庆晚报却没有靠“红黄灰”的噱头来媚俗读者,而是“独辟峭径”从社区新闻入手,力求更加贴近民生。
  2007年,重庆晚报将社会新闻细化分为都市新闻、社区新闻、法制新闻、服务新闻几大部分。重点打造社区新闻版块。他们对社区新闻的定义是:市民身边发生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事件或信息的报道,与传统社会新闻的区别是内容不以突发事件灾害事件治安案件为主,而是主要反映百姓邻里之间的感人事、家里事、有趣事。“社区将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个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
  在社区部一共16名记者,平均年龄二十多岁,其中七八位都是2006年才进报社的大学生。但是,正是靠着年轻的冲劲和晚报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社区新闻版启动后的一批报道《生日蛋糕 一个贫困小学生的梦想》(一个贫困小孩为给婆婆买生日蛋糕苦苦存钱的故事)、《一生好人 外科专家遗嘱向病人致歉》(一个外科医生一生为病人服务的事迹)等,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超出了晚报人的意料。很多读者来信说“你们的报道让我看到人间的美好”,“他遭遇这么大的困难还能顽强生活,为什么我们不能呢?”还有读者把每篇故事装订成册用来教育孩子。在晚报的网站里,每天都有很多读者为这些人物所感动的大量留言,还有很多读者纷纷帮助报道的人物。
   “有些记者甚至在自己负责的社区内租房,以便更好地深入社区,挖掘普通人真实的生活。这些社区记者如蜜蜂采蜜一般,一年到头奔波在街头巷尾,有时会为一条边栏稿件劳作一两天,但是,他们是离市民最近的记者,他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通过社区新闻的采写,对青年记者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为此报社规定以后凡进入本报的大学生都要从社区记者做起。”总编辑石刚介绍说。
  廖伟原来是社区新闻部的主任,也是社区新闻部成立时候的“元老”之一。如今已经是编辑部主任的他,谈起社区新闻部依然很自豪:“社区新闻部里的记者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每天跑社区跟居民近距离的接触,能了解到他们想什么。现在,我们的‘巷子记者’得到了社区的认可,一些记者还在社区任职,干的还不错呢。”
  社区新闻的开掘,《重庆晚报》尝到“甜头”,搞好社区新闻既保证了内容健康格调清新,也增强了可读性、接近性,争取到了读者,改变了采编人员中存在的社会新闻才有卖点的观念。同时,也给重庆晚报带来了众多的荣誉。
  2008年1月,中央“三教办”对重庆晚报打造“巷子记者”,践行“三贴近”的做法给以肯定,并向全国发简报。
  


  2008年3月,中央“三教办”在重庆举办的全国“关注民生 共建和谐”新闻研讨会,重庆晚报打造“巷子记者”经验受到中宣部表扬,并做主题发言。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2006-2008年连续三年,重庆晚报的社区新闻在重庆市好新闻评选和全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各种荣誉。“新闻故事”栏目,是重庆市唯一的中国新闻奖获奖栏目。
  “巷子记者”获得的荣誉不仅是对社区新闻的认可,更是对重庆晚报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成绩的一种认可”,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
  
  作为一张负责任的主流大报,除了追求新闻公信力和传播先进文化外,还应该在扶危济困上有所作为。
   ——重庆晚报总编辑 石刚
  在市民刘坤龙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重庆晚报·地殇》专刊。那是他花了500块钱“买”来的。“这或许是我保存的最贵的报纸”,刘坤龙笑着告诉记者。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之后,当他第一眼看到《重庆晚报·地殇》时,便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不仅买下了这份报纸,而且还捐出了工资的三分之一。其实,刘坤龙不是唯一一个被感动的人。在办公室主任王敏的手里有一份统计资料:地震后1个月之内,晚报组织的爱心车队,共向社会募集救灾物资达600多吨,分5个批次、70多辆大卡车送进灾区;晚报的“爱心基金”,为灾区募集到4千多万善款;仅仅是晚报推出《地殇》专刊,就募集善款70多万元……或许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
   “作为一张报纸,按说我们只要做好了报道就完成了使命,但这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知道,对灾情的悲悯只能激发人性的短暂同情,而对人类苦痛更博大的爱,才能对灵魂进行真正的洗礼。”石刚在《有一种情感叫责任》中写道,“面对大灾,情感必须转化成责任。虽然我们不是慈善机构,但我们是‘责任传媒’,我们有义务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实践对公众承诺的‘责任’二字”。
  的确,重庆晚报一直在践行着对公众的责任承诺。基于此,无论是闹市中的陋巷,还是最偏僻的山乡;无论是江津毗罗乡“重晚希望小学”,还是黔江石会中学,都留下了晚报人的足迹。那些在大山深处青春曾经暗红的花季少女、那些在艰难中真情互助的父老乡亲、那些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勇者壮士,都成了晚报报道和讴歌的对象,以至马福元、刘念友、倪冬艳、黄永明、周国秀、李恒太、周书平、刘君洪等大量曾被湮没的草根百姓,成为版面主角,其事迹带给读者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赢得社会广泛的认同与援助。
   2007年8月18日,由市慈善总会和重庆晚报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晚报爱心基金”,这是重庆市一项永久性慈善基金,是西部首个由媒体发起的公益基金。主要用于救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社会基层富有爱心的弱势群体、见义勇为弘扬正气的英勇市民等。截止2008年5月底,爱心基金筹集善款、接受捐物逾5000多万元。其中,含两项跨度20年,额度超过1000万元的慈善助学基金。有“晚报爱心基金”这一强大后盾,重庆晚报发起了“爱心接力”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已让两千多人圆了大学梦。
   像这样的公益活动,在重庆晚报比比皆是。重庆晚报带着那份对城市、对公众的责任,完成了由“关注者”到“参与者”角色转变。
  1997年由《重庆晚报》发起倡议的“重庆争光贡献奖”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由市委、市府主办的一个全市性的奖项。2005年《重庆晚报》又发起了“重庆十大感动市民”评选活动,定位于由读者来评选最令人感动的市民。现在市委宣传部已经把它推广拓展为全市媒体的一项活动。
  


  “解放碑周末广场音乐会”是《重庆晚报》和渝中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常年活动,每周六免费演出高雅音乐,迄今已经举办200多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成为都市中的一道风景。
  “‘共建和谐社区’大型公益活动”自2005年起,每个周日组织志愿者走进重庆社区、中心广场、重点院校、大型厂矿、各个区县,为居民送去免费的医疗卫生、法律咨询、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风雨无阻。同时,结合各节假日,开展主题策划活动,带读者种下爱心林、参加书法义卖会、远足踏春等。现在,“共建和谐社区”已成为在主城各街道办事处、大型商业社区、远近郊区县及具影响力的大型公益活动。
  “我们用媒体的慈善功用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信息时代,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从各种媒介中学到态度、情绪反应和新的行为风格,这一切沉淀久了,就会成为塑造新的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重庆晚报的总编辑石刚告诉记者,“这才是我们慈善活动的最终目的。”
  
  附:
  
  重庆晚报扶危济困大事记
   ●“爱心接力”:资助贫困大学生,于2001年起发起,今年是第七届,在本报的帮助下,已经使2000多名大学生顺利走进校园。
   ●“爱心车队”:2003年起,不定期开展,进灾区、走矿山、下区县,车队到哪里,爱心到哪里。
   ●“打工挣学费”:2006年,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资助乖乖”:爱心基金筹款60多万元,用于被爷爷抛进火车轮下导致双腿轧断的1岁女童“乖乖”的康复治疗。
   ●“重庆晚报慈善爱心基金”西部首个由媒体发起的公益基金,截止2008年5月底已筹集募捐物款5000多万元。
   ●2007年8月18日,由市慈善总会和重庆晚报共同发起成立,这是重庆市一项永久性慈善基金,是西部首个由媒体发起的公益基金。至今已有数十家爱心企业、近千市民为爱心基金捐款、捐物。截止2008年底,爱心基金筹集善款、接受捐物逾5000多万元。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的问题,教师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能不能把控课堂教学氛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更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课堂心理环境 创造潜能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教师,为什么要优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对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大的或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的问题,那么将会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各个国家都在争夺这块可能为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以领先世界的技术领地。反观我们的生物教育,尤其是我们的初中生物教育是怎么样的呢?可以这样说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高中英语的教学效率不高与全班同学做一样的作业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总体格局是:高一重在基础关,高二抓好素质关,高三严把提高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
8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民。随着经济的大开放,主城的概念正在被彻底颠覆,直辖大重庆呼之欲出。   98.72万人的期阅读人数,7.5%的日到达率以及4.6%的单期传阅率,重庆晚报实现了对大重庆主城9区以及其他31个区县的全覆盖。与同城媒体相比,读者文化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消费观念成熟而理性,在大覆盖的基础上树立了令同城媒体侧目的主流影响力。24年的民生关怀、责任担当、品牌积累,成就了全国进入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