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而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阵地。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新时期人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法等,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将分析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现状,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发展
前言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及数字化等新特征。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既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又要注重效率和效益。
1高校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对教育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管理,达成各种资源的协调配置,使之高效地服务于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使得教育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教育管理又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是教育管理部门对下属教育单位执行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教育单位对单位内部教育工作的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是与高校这种特定的教育单位相关的教育管理。它包括: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条件,管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使其与预期的目标和工作轨迹吻合,最终圆满地完成教育任务。
2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2.1缺乏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
新形势下,我国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容纳下逐年增长的大学生,高校不断增设新专业、增开新班级,而且高校之间的生源招收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一定程度来讲,这是一件好事,缓解了大学生升学的压力,给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但是,大部分高校在扩大招生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过快而忽视了健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未充分注重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进而导致教育管理效率不高。
2.2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
综合来讲,我国高校众多,包括民办和公办。教育管理水平层次高低不一,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的强调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未能充分的认识其弊端,未能紧跟时代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过分的强调统一管理,在具体事例面前,制度缺乏弹性,导致管理时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比如说,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想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经验,帮助他们完善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他们的想法,那样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管理内容较为落后
根据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作用下仍采取行政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僵硬,教学内容陈旧,不仅无法有效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各种教学资源也会造成大量浪费。同时,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情况下,我国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从行政管理角度展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考虑教师人员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人事分配上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资金使用效率,最终阻碍高校的整体发展。
2.4教育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化
在我国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背景下,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选修课程较少、教育课程较多、教育手段过于传统等现象,高校管理教育管理中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无法统一对应,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效益,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同时,许多高校教育管理采用的学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缺陷,过于注重某些特定学科,无法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引导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此外,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手段不仅过于单一,也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应用,无法保证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路径
3.1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
在创新教育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确立的就是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只有保障在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的應用中,才能全面的提升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再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探索中,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应该将特色化管理手段运用到教育的管理中。另外在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发展中,还应该将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在科学的评估机制应用中,及时的将创新管理要素实施好。例如,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评估教学体制,要灵活的运用教学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创新中有效的实施好教学管理创新。同时在教育管理创新评估机制的应用中,要注重对评估检查工作的清查,这样才能在评估管理清查中,及时的协调好相关的管理事项。进而在管理创新措施的实施中,及时的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上来。
3.2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中,应该注重对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应用研究中,及时的将相关的人才管理应用策略实施好,同时在人才应用管理策略的实施中,还能够进行专门的管理创新性元素构建。例如,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自爱高校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能力拓展,这样才能在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理论知识灌输中,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带动下,将能够实现教育管理的飞跃性转变。也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的要素去实施。
3.3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合理调整师资结构也是教育均衡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高校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指高校拥有一支学历、学位组成合理,教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教师是一所高校教学的支柱和核心,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均衡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高校协调好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专业、不同学缘结构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发展不断层。
高校必须认识到,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没有合理的师资力量就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势必要求高校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合理调整师资。深化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做好高校师资结构调整,要求高校在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科专业梯队;既注重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又重视教师的数量;既要聘任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又要淘汰部分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既要重视教师的科研发展,又要注重教学型教师的建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教育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道德、纪律性强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超敏.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措施研究[J].才智,2018(12):97.
[2]刘思月.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93-94.
[3]魏翠娟.教育均衡发展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观察,2018,7(05):44-45.
[4]赵海侠.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04):137-138.
作者简介
徐霞(1981-),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发展
前言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及数字化等新特征。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既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又要注重效率和效益。
1高校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对教育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管理,达成各种资源的协调配置,使之高效地服务于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使得教育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教育管理又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是教育管理部门对下属教育单位执行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教育单位对单位内部教育工作的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是与高校这种特定的教育单位相关的教育管理。它包括: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条件,管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使其与预期的目标和工作轨迹吻合,最终圆满地完成教育任务。
2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2.1缺乏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
新形势下,我国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容纳下逐年增长的大学生,高校不断增设新专业、增开新班级,而且高校之间的生源招收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一定程度来讲,这是一件好事,缓解了大学生升学的压力,给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但是,大部分高校在扩大招生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过快而忽视了健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未充分注重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进而导致教育管理效率不高。
2.2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
综合来讲,我国高校众多,包括民办和公办。教育管理水平层次高低不一,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的强调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未能充分的认识其弊端,未能紧跟时代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过分的强调统一管理,在具体事例面前,制度缺乏弹性,导致管理时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比如说,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想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经验,帮助他们完善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他们的想法,那样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管理内容较为落后
根据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作用下仍采取行政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僵硬,教学内容陈旧,不仅无法有效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各种教学资源也会造成大量浪费。同时,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情况下,我国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从行政管理角度展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考虑教师人员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人事分配上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资金使用效率,最终阻碍高校的整体发展。
2.4教育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化
在我国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背景下,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选修课程较少、教育课程较多、教育手段过于传统等现象,高校管理教育管理中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无法统一对应,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效益,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同时,许多高校教育管理采用的学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缺陷,过于注重某些特定学科,无法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引导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此外,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手段不仅过于单一,也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应用,无法保证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路径
3.1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
在创新教育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确立的就是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只有保障在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的應用中,才能全面的提升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再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探索中,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应该将特色化管理手段运用到教育的管理中。另外在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发展中,还应该将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在科学的评估机制应用中,及时的将创新管理要素实施好。例如,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评估教学体制,要灵活的运用教学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创新中有效的实施好教学管理创新。同时在教育管理创新评估机制的应用中,要注重对评估检查工作的清查,这样才能在评估管理清查中,及时的协调好相关的管理事项。进而在管理创新措施的实施中,及时的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上来。
3.2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中,应该注重对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应用研究中,及时的将相关的人才管理应用策略实施好,同时在人才应用管理策略的实施中,还能够进行专门的管理创新性元素构建。例如,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自爱高校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能力拓展,这样才能在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理论知识灌输中,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带动下,将能够实现教育管理的飞跃性转变。也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的要素去实施。
3.3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合理调整师资结构也是教育均衡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高校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指高校拥有一支学历、学位组成合理,教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教师是一所高校教学的支柱和核心,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均衡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高校协调好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专业、不同学缘结构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发展不断层。
高校必须认识到,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没有合理的师资力量就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势必要求高校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合理调整师资。深化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做好高校师资结构调整,要求高校在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科专业梯队;既注重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又重视教师的数量;既要聘任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又要淘汰部分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既要重视教师的科研发展,又要注重教学型教师的建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教育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道德、纪律性强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超敏.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措施研究[J].才智,2018(12):97.
[2]刘思月.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93-94.
[3]魏翠娟.教育均衡发展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观察,2018,7(05):44-45.
[4]赵海侠.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04):137-138.
作者简介
徐霞(1981-),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