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居核心地位,学校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及不良的社会风气与文化等。学校要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努力创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心理教育环境
农村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只有部分省、市的少数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已成为不少学校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建设学校内部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名花異草、板报、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上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我校举办多次活动,如:演讲比赛、跳绳比赛、秋季运动会、书法书画比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
四、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为扫除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而设立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做好“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全环境,以接纳、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咨询者以情相待,为咨询者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咨询室老师经过多次的交流咨询,解决学生的逃学问题、厌学倾向、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上课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搞小动作等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立“心灵天空”咨询信箱,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五、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的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促使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位置,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要真正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就应该彻底放弃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乎人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老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学校除了完成教书这一任务外,还要多在育人上下工夫,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类似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愉快教育、公德教育等比较普遍的教育内容。只有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使孩子在快樂中掌握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心理教育环境
农村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只有部分省、市的少数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已成为不少学校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建设学校内部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名花異草、板报、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上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我校举办多次活动,如:演讲比赛、跳绳比赛、秋季运动会、书法书画比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
四、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为扫除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而设立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做好“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全环境,以接纳、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咨询者以情相待,为咨询者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咨询室老师经过多次的交流咨询,解决学生的逃学问题、厌学倾向、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上课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搞小动作等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立“心灵天空”咨询信箱,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五、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的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促使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位置,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要真正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就应该彻底放弃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乎人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老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学校除了完成教书这一任务外,还要多在育人上下工夫,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类似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愉快教育、公德教育等比较普遍的教育内容。只有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使孩子在快樂中掌握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