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就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并且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可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8-01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一些体会。
1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1指导预习、讨论交流
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有目的的地看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1.2定向思维、实验探究
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进行的,提出问题,猜想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等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1.3导学导议、归纳新知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点。
1.4巩固应用、反思质疑
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引起对知识的探索,提出质疑。
1.5课外延伸、自主探索发展
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以期获得对物理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 学科的探究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整个方略将由(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3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又如在“惯性现象”一节,可首先演示“击出木板,鸡蛋落入水杯”的惊险实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幅“两个学生在行驶的火车上,沿列车行驶的同向或反向跳远”的投影片,并提出如下思考题:这两位同学谁会跳得更远一些呢?同学们想得出正确答案吗?想揭开实验中鸡蛋没随木板飞出而落入杯中的奥秘吗?引导学生探究“惯性、惯性定律”后,得出满意的答案。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会真正启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为自主探究作好准备。其中教师最常用、有效的方法有设计实验、直观教具、挂图、物理故事、生活实例、多媒体技术等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 探究教学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探究教學”还要求让学生亲自、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一种科学有效的探索真理的途径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技能,不能只满足于验证一条规律或发现一则已被证实的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为此,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探究,相信学生的能力,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必指导,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如果给予指导,也应该把握分寸,不要替代学生。例如:学习了摩擦力知识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来说明这一结论的准确性;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吸音效果的强弱;探究自行车用到的物理知识等。
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循规蹈矩”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教师要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
5 将探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发生顺应,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1)控制变量法;(2)转换法;(3)类比法;(4)理想化法;(5)归纳法。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8-01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一些体会。
1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1指导预习、讨论交流
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有目的的地看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1.2定向思维、实验探究
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进行的,提出问题,猜想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等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1.3导学导议、归纳新知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点。
1.4巩固应用、反思质疑
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引起对知识的探索,提出质疑。
1.5课外延伸、自主探索发展
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以期获得对物理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 学科的探究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整个方略将由(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3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又如在“惯性现象”一节,可首先演示“击出木板,鸡蛋落入水杯”的惊险实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幅“两个学生在行驶的火车上,沿列车行驶的同向或反向跳远”的投影片,并提出如下思考题:这两位同学谁会跳得更远一些呢?同学们想得出正确答案吗?想揭开实验中鸡蛋没随木板飞出而落入杯中的奥秘吗?引导学生探究“惯性、惯性定律”后,得出满意的答案。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会真正启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为自主探究作好准备。其中教师最常用、有效的方法有设计实验、直观教具、挂图、物理故事、生活实例、多媒体技术等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 探究教学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探究教學”还要求让学生亲自、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一种科学有效的探索真理的途径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技能,不能只满足于验证一条规律或发现一则已被证实的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为此,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探究,相信学生的能力,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必指导,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如果给予指导,也应该把握分寸,不要替代学生。例如:学习了摩擦力知识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来说明这一结论的准确性;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吸音效果的强弱;探究自行车用到的物理知识等。
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循规蹈矩”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教师要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
5 将探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发生顺应,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1)控制变量法;(2)转换法;(3)类比法;(4)理想化法;(5)归纳法。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