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就业指导课如何顺应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的成长,如何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获得知识,成了高校教师的探讨话题。本文就如何在新教改背景下把握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和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新教改;课程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肩负着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的岗位。然而,在新教改背景下,就业指导课如何顺应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人员认真改进就业指导课, 以推动该课程的优化完善。
一、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性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载文指出: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公共课,性质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旨在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1] 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找到自我的准确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突显就业指导课内容的科学、系统和实用。
就业指导课内容的设计旨在深入研究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做到贴近市场,使就业指导内容具有现实性;同时教学内容还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的定位及职业准备。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主要根据学校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和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进行编写,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知识体系,高校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侧重点也不一致,很多高校主要是讲授求职择业流程、方法与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等内容,有关职业与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较少涉及,这种欠缺或者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同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方向也不利[2] 。
三、结合大学生特点,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体现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应为“学”服务。课堂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帮助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
四、结合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落实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依靠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多采用大班集体教学方式,沿用教师为主讲的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大讲纯理论,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教学程度较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 〕7 号)中提出:“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针对大学生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特点,激发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以发挥网络多元化的作用。
当今时代,计算机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科技工具,它的用途多种多样。而网络的诞生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喜悦。在这个培养高端人才的大学校园里,将网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使课程更加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点化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大学生是充满朝气、不受约束的群体。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知识点,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或是不自觉地想要睡觉,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工作。这不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用,而是教授方法学生不易接受。如果能够将乏味的知识点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转换成一连串生动形象的东西来讲解,相信所有学生都会喜欢,而且是越听越感兴趣,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就业指导的实用性。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活力四射的年龄,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网络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接触海量的信息。就业指导课的开展,不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职业素质要求的同时,也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课堂上,经常给学生留悬念,他们可能会很感兴趣,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课余也会通过网络平台跟进所学知识,回答悬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合理地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进就业指导课堂状况。就业指导教师应当改变以教师为主,理论多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方式,借助于计算机制作新鲜的就业方案,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讲解与学习,以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主动得到就业方面锻炼,而且,教师还要努力通过网络沟通平台, 将就业指导的课堂引人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与教育, 以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 并实现对于大学生的全方位的动态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 〕7 号)
[2] 陈晴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统计教育,2007.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新教改;课程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肩负着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的岗位。然而,在新教改背景下,就业指导课如何顺应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人员认真改进就业指导课, 以推动该课程的优化完善。
一、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性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载文指出: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公共课,性质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旨在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1] 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找到自我的准确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突显就业指导课内容的科学、系统和实用。
就业指导课内容的设计旨在深入研究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做到贴近市场,使就业指导内容具有现实性;同时教学内容还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的定位及职业准备。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主要根据学校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和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进行编写,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知识体系,高校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侧重点也不一致,很多高校主要是讲授求职择业流程、方法与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等内容,有关职业与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较少涉及,这种欠缺或者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同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方向也不利[2] 。
三、结合大学生特点,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体现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应为“学”服务。课堂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帮助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
四、结合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落实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依靠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多采用大班集体教学方式,沿用教师为主讲的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大讲纯理论,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教学程度较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 〕7 号)中提出:“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针对大学生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特点,激发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以发挥网络多元化的作用。
当今时代,计算机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科技工具,它的用途多种多样。而网络的诞生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喜悦。在这个培养高端人才的大学校园里,将网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使课程更加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点化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大学生是充满朝气、不受约束的群体。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知识点,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或是不自觉地想要睡觉,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工作。这不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用,而是教授方法学生不易接受。如果能够将乏味的知识点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转换成一连串生动形象的东西来讲解,相信所有学生都会喜欢,而且是越听越感兴趣,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就业指导的实用性。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活力四射的年龄,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网络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接触海量的信息。就业指导课的开展,不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职业素质要求的同时,也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课堂上,经常给学生留悬念,他们可能会很感兴趣,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课余也会通过网络平台跟进所学知识,回答悬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合理地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进就业指导课堂状况。就业指导教师应当改变以教师为主,理论多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方式,借助于计算机制作新鲜的就业方案,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讲解与学习,以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主动得到就业方面锻炼,而且,教师还要努力通过网络沟通平台, 将就业指导的课堂引人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与教育, 以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 并实现对于大学生的全方位的动态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 〕7 号)
[2] 陈晴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统计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