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离不开实验,而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应精心分组,做好准备;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注重教师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评价,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来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离不开实验,而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物理素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形成,是我们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的总结。
一、精心准备,做好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做好分组,使其好中差搭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同时,根据内容需要,让学生课前完成前置作业,做好第二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如我在教学“测量密度”时,前置作业是让学生课前再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为顺利完成“测量密度”实验做好准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测量工具测量密度,学生再熟悉这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使本节课的难度降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密度的测量等内容。
二、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
实验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之前,想办法突出实验的目的性,避免学生实验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现象。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要突出体现实验目的。例如在教学“测量密度”时,我通过如下的教学环节来突出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等,以使分组实验有效。
1.明确实验目的
先出示“金项链”:这是老师从网上淘来的,老板说这是金项链。现在请同学们帮我鉴别它是不是金项链,说出你准备依据什么来鉴别它。
学生(七嘴八舌):颜色、硬度、熔点、密度等。
师:哪种方法更方便可靠?
生(整齐洪亮):测量密度。
师:那我们就测量项链的密度来鉴别它是不是金项链。
这样,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明确了实验目的:测量金项链的密度。
2.知道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原理,让学生明确所要测的物理量有哪些及测量工具等器材的选择。
师:密度的公式是?
生:ρ=m/V
師:要想知道项链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哪些?分别使用什么测量工具?
生(举手):需要测出项链的质量和体积,要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
3.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4.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在有初步实验方案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组的方案,最后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并设计出表格。方案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成败,这一环节耗时较长,学生围绕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先后顺序,以及借助水测项链的体积的顺序及细节等的讨论较为热烈,这也是学生容易出彩的地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得到碰撞、升华,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操作中又快又好,目的性、方向性很强,正确率很高。
5.任务分配
设计好实验方案后,由组长分配任务,组内四位同学每一位都有任务:记录实验数据的、读数的、动手操作测质量的、测体积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学生实验
有了前面的5个环节,学生实验时,有条不紊,实验的有效性较高。
三、发挥教师在分组实验中的主导作用
分组实验是学生动手,利用实验器材测量并获取实验数据,再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深入各个小组中,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中的难点。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使教和学相互促进。
四、利用课堂评价,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对于实验探究的评价应主要侧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形式上可以是学生在全班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语言评价,还可以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探究能力也逐步提高。
只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想办法调动学生动手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原理,会使用测量工具,有了合理的方案,能分工合作,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就提高了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郑向华,工作单位: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出生年月:1973.9,女,汉族,籍贯:四川资中,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离不开实验,而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物理素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形成,是我们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的总结。
一、精心准备,做好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做好分组,使其好中差搭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同时,根据内容需要,让学生课前完成前置作业,做好第二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如我在教学“测量密度”时,前置作业是让学生课前再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为顺利完成“测量密度”实验做好准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测量工具测量密度,学生再熟悉这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使本节课的难度降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密度的测量等内容。
二、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
实验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之前,想办法突出实验的目的性,避免学生实验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现象。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要突出体现实验目的。例如在教学“测量密度”时,我通过如下的教学环节来突出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等,以使分组实验有效。
1.明确实验目的
先出示“金项链”:这是老师从网上淘来的,老板说这是金项链。现在请同学们帮我鉴别它是不是金项链,说出你准备依据什么来鉴别它。
学生(七嘴八舌):颜色、硬度、熔点、密度等。
师:哪种方法更方便可靠?
生(整齐洪亮):测量密度。
师:那我们就测量项链的密度来鉴别它是不是金项链。
这样,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明确了实验目的:测量金项链的密度。
2.知道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原理,让学生明确所要测的物理量有哪些及测量工具等器材的选择。
师:密度的公式是?
生:ρ=m/V
師:要想知道项链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哪些?分别使用什么测量工具?
生(举手):需要测出项链的质量和体积,要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
3.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4.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在有初步实验方案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组的方案,最后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并设计出表格。方案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成败,这一环节耗时较长,学生围绕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先后顺序,以及借助水测项链的体积的顺序及细节等的讨论较为热烈,这也是学生容易出彩的地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得到碰撞、升华,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操作中又快又好,目的性、方向性很强,正确率很高。
5.任务分配
设计好实验方案后,由组长分配任务,组内四位同学每一位都有任务:记录实验数据的、读数的、动手操作测质量的、测体积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学生实验
有了前面的5个环节,学生实验时,有条不紊,实验的有效性较高。
三、发挥教师在分组实验中的主导作用
分组实验是学生动手,利用实验器材测量并获取实验数据,再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深入各个小组中,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中的难点。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使教和学相互促进。
四、利用课堂评价,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对于实验探究的评价应主要侧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形式上可以是学生在全班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语言评价,还可以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探究能力也逐步提高。
只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想办法调动学生动手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原理,会使用测量工具,有了合理的方案,能分工合作,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就提高了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郑向华,工作单位: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出生年月:1973.9,女,汉族,籍贯:四川资中,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 郭小琴